揭秘兰陵王:颜值与战力并存,为何他最终惨遭皇帝毒手?

时愿历史 2025-02-19 14:15:31

邙山之战一战封神!

如果说潘安得美是样貌、气质得结合,那么兰陵王得美就是美貌、身世、家族、善战 、含冤而死得结合!

对于这位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得美男子,他的命运却充满了悲情得色彩!

"为何绝世容颜的将军要戴面具作战?他为何被自己效忠的皇帝赐死?"

兰陵王高长恭,原名高孝瓘。

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名将!他的家族和皇室有着直接得血缘关系,兰陵王是神武帝高欢得孙子,是文襄帝高澄得儿子!这个身份可了不得哦!

对着兰陵王得身世,本应享受着荣华富贵,却英年早逝,死后被追谥号忠武。

尽管兰陵王得身世显赫,但是对于他的母亲,在历史记载中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那个极为看重血脉得年代,对于是一个身份卑微得人生的孩子,这无疑会让他的处境变得艰难。

从其兄弟高孝琬可以看出,高孝琬的出身尊贵,他的母亲是文敬元皇后,凭借着母亲的身份,直接就受封为河间王,而兰陵王却因为其母亲的身份卑微,直到16岁的时候才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而这一官职在官场中也就属于平常人起步,相比他的显赫家世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面具下的面具下的战神传奇

有这样一句话:“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

说的是兰陵王性格是勇敢而有胆魄,但是面容却似夫人一样柔美,如果在现代非要找出那么一个人的话,我想也只有陈坤可以与之形象匹配。

《五明史论》中记载:“貌美而武艺高强,作战则勇冠三军。”

说明了兰陵王是一个集美貌与勇武与一身的奇男子。在公元564年,北齐遭受外部进攻,被敌军直逼洛阳,要是洛阳一破,敌军会一路攻打到都城邺城,局势如同火烧眉毛。

就在关键时刻,兰陵王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五百精骑为先锋,直冲敌阵!战场上不止是勇武,还要有谋略,只要能够增加一点胜算,都会造成最后的翻盘!兰陵王深知自己的容貌不能够对敌人造成威慑,为了在战场上震慑住敌人,兰陵王就命人打造了一副面目狰狞的面具。

战场异常的惨烈!兰陵王凭借出色的才智和武艺,带领着部队在敌军中辗转腾挪,一次次的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北齐的军队见到战场上竟然有这样的一位战神,顿时鼓舞了士气,配合着兰陵王发起了反攻的号角。

邙山之战的胜利打响了兰陵王战神的称号,也让他成为了北齐的英雄。为了歌颂他的英勇和战功,将士们创作了一首气势恢宏的《兰陵王入阵曲》!

权力漩涡与悲剧结局

依靠着邙山之战的胜利、出色的军事才能和与士卒同甘苦的带兵理念,使得兰陵王不仅在军中威望颇高,且在民间也拥有一大批的崇拜者,兰陵王此时俨然已经成为了北齐的军事支柱和精神的象征。

俗话说,功高震主!

当时北齐的君王高纬,本就是一个性格懦弱且生性多疑的人,在见识到了兰陵王的勇武和民间的爱戴之后,心中的惶恐可谓是一天天的在加剧;终于,在一次宴会上,高纬本想着打探兰陵王的口风,看看他是不是有别的想法,故作关切地对兰陵王说:“你此次深入敌阵,万一有个闪失,该如何是好?”看似是关心下属,其实是一次心思缜密的试探!而并未对此起疑的兰陵王满怀赤诚的回答:“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些。”

就是因为一句国事即家事,再加上兰陵王的威望如日中天,让生性多疑的高纬起了杀心!

面对这些兰陵王也并未一无所知,他开始了自污,花天酒地,受贿享乐,而这样的举动并未消除他在高纬心中的猜疑,反而认为兰陵王有着更深的谋划,更加坚定了高纬除掉兰陵王的决心。

一代名将的含冤陨落

当一份猜疑在心中生根的时候,只会无限的放大而不会消散。

公元573年,高纬命人送给兰陵王一杯毒酒;面对送来的毒酒,兰陵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生忠心耿耿,为北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毒酒入喉,生命也已经陨落!

兰陵王的死,像是北齐失去了精神支柱,也使得北齐走向衰落,失去了兰陵王的军队战力大不如前,而君王则是沉入酒色,不理朝政;终于,在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高纬也成为了亡国之君。

《守山闻丛书》“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帝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

《南北史演义》中记载:“长恭一死,亲王中又少一勇将了。自折手臂,亡在日前。”

兰陵王的英年早逝,就像一颗崔灿的星辰坠落。他的英勇事迹和悲剧命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陵王入阵曲》作为 兰陵王的标志,在当时流传极广,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兰陵王入阵曲》还是满满失传,所幸的是在唐代时,此曲被传入东瀛地区,保留了几分此曲的真实面貌;现在这个音乐,仍然在东瀛地区作为传统重大节日的第一个入场曲!

虽然看不起他们,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对于传承,他们保留的手段还是有一套的。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亲身观看纪录片《神秘的兰陵王墓》,亲身感受历史的余韵!

0 阅读:3
时愿历史

时愿历史

说阴晴不定,享受历史文化的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