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面,少阴辩证部分有三个条例说到了不可发汗。因为少阴证本来就是虚证,如果再发汗,就会更加伤阳伤阴。这三个条例的伤寒论原文如下: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则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这三条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少阴病不可发汗。
刘渡舟老师认为张仲景《伤寒论》通篇的精神是祛邪而不伤正,治病的根本要保存正气,若不保存正气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这三条说明不管少阴病是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俱虚时,都不可以发汗,若发汗则阳气灭亡。“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是说使用火法强行发汗,则会伤少阴的阴精,使的小便难,同时火邪会内留,使胃燥津伤,出现火邪内攻的谵语。“脉细沉数,病为在里”表明少阴阴虚。这条要和少阴证的其他条例对比结合。伤寒论中有少阴病外连太阳有表证时,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可发汗的条例。那么此处的“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就是提醒大家,如果脉细沉数,少阴阴虚了,就不要在用上面的方法发汗了。“脉微,不可发汗”是少阴的阳虚了,说明少阴阳虚时也不能发汗了。有的医家在发汗法中使用滋阴以解表、扶阳以解表,就是要兼顾里面少阴之虚。
郝万山老师讲,脉细沉数,是少阴阴虚内热的脉象,细主阴虚,数说明有热,这种属于少阴热化证,不能用辛温发汗的方法,应该用育阴清热的方法。脉微主心阳衰,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象,属于里虚寒,如果在用辛温发汗的方法,强行鼓动虚弱的阳气发汗,就有可能导致亡阳。
倪海厦老师认为脉细代表寒,沉代表里,说明病在里,里面湿很盛,不可发汗。“脉微,不可发汗” 讲的是少阴症阴很盛,阳又虚掉了,如果还在发汗,肯定会亡阳。少阴症出现的时候是里寒湿,汗法下去病人阳会更虚,一发汗,病人心脏会受不了,严重的话,上面会咳,下面下痢和谵语,因为里面是阳虚掉了。
杂学博记,学以归真博学广记,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