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买奈雪的茶,可能不是因为穷

每日资本论 2025-03-11 22:59:29

净利暴跌4500%!当年轻人放下奶茶杯的那一刻,他们抛弃的从来不止是一杯饮料。这考验整个行业对消费本质的理解。

文/每日资本论

“新茶饮第一股”嗅到冰凉的气息。

3月7日,新茶饮行业明星企业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奈雪)发布了一份令市场哗然的业绩预告:2024年全年预计收入48亿至51亿元,同比下滑1.2%-7%;经调整净亏损高达8.8亿至9.7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4500%-4741%。

股吧里部分网友调侃道:“一个做奶茶的,一年亏9个亿,怎么亏的,那么牛。”还有网友表示,“财务过山车,股民心跳比奶茶还刺激!家人们谁懂啊!”

显然,财务数据的剧烈变化,不仅将这家曾被誉为“新茶饮第一股”的企业推向舆论风口,更揭示了消费寒冬下高端茶饮品牌的集体困境。

事实上,奈雪的日子一直都紧紧巴巴。其财报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奈雪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超52亿元。要知道,2023年其营收还不到52亿元。可以想象,奈雪资金链有多么紧张。

好不容易,2023年奈雪曾凭借2090万元的经调整净利润短暂“止血”,市场一度认为其找到了盈利密码。但没想到,仅仅一年时间,形势又急转直下。亏损的根源,既来自外部消费市场的“寒气逼人”,也源于内部战略的“水土不服”。

奈雪的茶以“第三空间”“高端茶饮”定位起家,客单价一度超过40元。然而,2024年消费市场的疲软让消费者愈发“精打细算”。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直营门店单店利润同比下滑65.1%,门店平均经营利润率也从20.1%降至7.8%。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打客单价约6-8元的蜜雪冰城,却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35亿元净利润,其港股IPO冻资额更刷新历史纪录,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显然,“高端故事”让奈雪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寒意。尽管公司尝试推出“周周9.9元”活动,甚至将部分产品单价下调至19元以下,但亏损的数据已经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者用脚投了票。

回避不了的还有直营模式副作用的问题。奈雪长期坚持直营模式,虽然直营模式能保障品控与品牌调性,却意味着高昂的租金、人力与运营成本。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4年10月,其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运营情况显示,该公司该季度开设了23间直营门店,关闭89间直营门店,直营门店数净减66家。

棘手的还有奈雪引以为傲的“茶饮+软欧包”双产品模式逐渐失灵。烘焙业务不仅毛利率相对较低,且因操作复杂、标准化难度高,导致门店效率低下。尽管2023年推出的Pro店试图简化流程,将烘焙产品改由中央厨房统一供应,但消费者对现烤欧包的热情已大不如前。

更糟糕的是,2024年,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通过加盟模式快速下沉至三四线城市,门店数量分别突破4.5万、9778家和8385家,而奈雪截至2024年上半年,加盟商门店297家,直营门店1597家门店;与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

非止如此,让奈雪措手不及的还有瑞幸咖啡的“跨界狙击”。2024年七夕,瑞幸推出定价9.9元的“轻轻茉莉”系列茶饮,直接对标奈雪的健康概念。网络上部分消费者表示:“瑞幸的茶价格优势明显,叠加优惠券后性价比极高。”

面对内忧外患,奈雪并未坐以待毙。从闭店止损到战略转型,从健康战略到加盟店破局,以及在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全球化实验,都在说明其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拾增长动能。

但不得不说,奈雪的困境恰是中国新消费升级的缩影:当资本泡沫退去,所有品牌终要回答那个最原始的问题——你究竟为谁而存在?这直接关系到奈雪的未来生存。

对奈雪而言,真正的转机或许藏于两个矛盾的统一:既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将客单价继续压低,又要用联名设计、限定产品维持高端调性。健康产品虽具潜力,但超级食材推高了原料成本。若无法通过供应链优化抵消压力,奈雪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既要借加盟模式冲刺万店规模,又要用数字化稽查系统守住品控底线。下沉市场需要更极致的性价比,而奈雪的加盟店投资门槛仍高于部分竞争对手,且从数量上也与对手差距较大。如何在规模化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真正打开增量空间。

此外,日本、新加坡等市场得益于华人基础与茶饮文化,但欧美消费者对现制茶饮的接受度仍待验证。奈雪需避免“复制粘贴”国内策略,转而开发适配本地口味的产品,也是未来能否开疆拓土的关键所在。

好消息是,其账上仍躺着超22.63亿元现金储备,对转型有较强的支撑。坏消息是,竞争对手不会停下脚步。比如,蜜雪冰城正在研发鲜果茶系列,喜茶借投资咖啡品牌构筑生态圈,而消费者永远期待下一个“爆款”。

茶饮行业的终局不会是寡头垄断,而是百花齐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消失,只是需要更极致的理由。奈雪又如何让年轻人爱了又爱呢?

或许奈雪的这场寒冬中的自救,不仅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更考验整个行业对消费本质的理解——毕竟,当年轻人放下奶茶杯的那一刻,他们抛弃的从来不止是一杯饮料。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0 阅读:200
每日资本论

每日资本论

从中关村到华尔街,资本故事都在每日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