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盲目追求“小而美”,亦不可困守“大而全”。这或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更普适性答案。
文/每日资本论
人人都能当“胖东来”吗?至少国内商超大部分都这么想。
3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针对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超市)内部治理事项发出监管工作函。此次监管函涉及对象广泛,包括上市公司本身、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以及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同日,3月20日,永辉超市发公告称,董事会授权公司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也就是,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间接“代行”CEO职责,公司改朝换代进入“叶国富时代”。
三天前,永辉超市召开的股东大会透露,2025年计划调改门店200家左右,视情况关店250-350家,到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存量门店的改造(包括关店和调改)。按照截至3月24日的数据,永辉超市拥有743家门店计算,其年内计划并关店数量占现有门店总量的1/3至1/2左右。
也几乎同一时间段,永辉超市的东北大区黑龙江、吉林的12家门店计划于2025年4月18日停止营业。稍早之前,永辉超市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其股东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2.66亿股。
是不是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请注意,自2024年5月起,永辉开启“胖东来调改”,截至今年2月20日,共计在18个城市开设了41家“胖改”店,占门店总数的5.28%。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永辉超市到底能否变成“第二个胖东来”,或是对其最大的期待。
问题在于,据证券机构测算,永辉超市单店改造成本或超800万元,以目前投入整改的41家门店计算,整改支出约为3.28亿元。如此巨额豪赌对一家连续四年亏损超90亿的传统商超来说,究竟是涅槃重生还是饮鸩止渴?
好了,先来看看胖东来对永辉做了什么。胖东来模式的核心在于“极致服务+高效运营”,永辉的改造则聚焦供应链重构、门店场景化、员工激励三大领域,试图将区域精耕经验复制至全国。
永辉的供应链改革被视为转型成败的关键。通过砍掉60%的中间商,推行“裸价直采”,永辉将采购成本降低15%,生鲜损耗率从8%降至3.5%。以郑州花园路店为例,调改后SKU从3万+锐减至8000个,90%替换为胖东来DL系列爆品,客单价提升45%,复购率增长28%。此外,永辉强化食品安全管控,要求供应商建立可追溯体系,并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核高风险品类。
从“大卖场”到“社区生活中心”也是重大变化。永辉将主力店型从万平米大卖场压缩至2000-3000㎡的社区店,生鲜区转型为“活鲜剧场”,采用日清模式和定时打折策略,熟食区则引入现烤面包与现炒小菜,打造“社区厨房”定位。场景化改造带来显著成效:北京房山印象城店调改后首周销售额达1157万元,日均销售额提升近5倍,客单价翻倍至160元。
胖东来“高薪高福利”模式被部分移植至永辉。试点门店员工月薪从3500元涨至4500元,平均每日不超过8个小时,增加年休假,满一年即可享受10天年休假。2025年2月向8000名员工发放1139万元分红。
“爆改”后数据有明显回暖。比如郑州信万广场店首日销售额增长13.9倍,北京房山店年轻客群占比显著提升,烘焙与熟食区成为客流引擎。资本市场亦短暂回暖,永辉超市股价从去年9月到12月翻了两倍左右。
但这并不等于说永辉超市继续照葫芦画瓢就万事大吉了。
成本压力与模式冲突的长期挑战不容小觑。数据显示,永辉超市的单店调改成本超800万元,2024年41家门店累计投入3.28亿元,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三季度的53.71亿元,下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37.76亿元,同比缩水约29.7%。
区域发展失衡以及文化融合也是一道必解题。比如,销售额增长,河南试点门店与东北地区的差异依然较大,区域供应链能力也存在显著差距。胖东来“员工幸福度优先”与永辉传统KPI体系也存在协调的问题。
更大的挑战在于新零售物种的围剿。山姆会员店加速下沉二线城市,盒马鲜生推出500平米小店,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在低线市场加速渗透。永辉调改门店的客单价174元虽高于传统门店,但是否能够持续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本能地问题是,永辉会成为下一个胖东来吗?
不得不说,两者的确存在巨大的基因差异。胖东来深耕河南市场,门店仅13家,依靠区域供应链和极致服务构建壁垒。永辉全国门店超过700家,需平衡规模化与精细化。这不是单纯地比较两者客单价、毛利率、会员渗透率等核心指标差异就能得出答案。换言之,这是规模与精耕问题。
当然,永辉现在整改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核心话题,还是资本与管理的双重压力。若全面推广调改,永辉需投入超50亿元,但其2024年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约38亿元,资金缺口较大。而且,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亲赴门店督导的模式难以全国复制,永辉需依赖标准化体系,但现有组织架构决策效率仅提升40%。
未来自救可能性路径还是要打差异化竞争与生态重构。着重实施区域子品牌战略,在河南、北京等胖东来优势区域打造“永辉优选”,集中资源提升单店质量。重点打造自有品牌,计划2025年推出60款自有品牌商品,孵化10个年销过亿的“超级单品”,对标山姆会员店。要知道,后者的门店客单价平均好几百元左右,是业内的高点。若真能达到山姆的高度,永辉不是自救而是如何开香槟庆祝的问题。
同步,还要名创优品协同。借助名创优品1400家核心供应商资源,强化“极致性价比”基因,探索“社区店+快时尚”混合业态。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怎么改,永辉超市不能忘记的是商超凭什么赚钱?
商超零售属于反复消费,顾客可以反复光临。而让顾客再次光临因素,首先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其次是产品本身,最后才是价格。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服务更是商超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你有的对手也有,要想拉大差距,核心关键就是服务,极致的服务。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胖东来到山姆,所有的成功企业都是将服务、产品质量以及团队管理这三个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强。但恰恰是这个普世的道理,往往很多企业却容易选择性忘却。
未来,永辉若想真正突围,需在“胖东来基因”与“永辉本体”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能盲目追求“小而美”,亦不可困守“大而全”。这或许才是中国零售业转型的更普适性答案。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若您觉得有价值,麻烦您点赞、转发。祝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