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在中国有个“秘密”,这在汽车圈内都知道。它“藏”在素有“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的常熟。从这个寓意出发,“丰田”和“常熟”,真的很配。丰田坐落在这里的中国最大研发中心,在2023年8月更名为IEM by TOYOTA。
选在上海车展前汽车圈最“繁忙”的时刻,丰田开放了这座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并且一股脑的将建立中国ONE R&D体制、在中国建立Regional-Chief Engineer体制、以及强化与中国合作伙伴及本地供应商的合作等等规划做了更详细的解读。
其中,建立中国 ONE R&D 体制是指将原本分散的中国 R&D 整合,并积极任用中国工程师,强化研发体制。在中国建立 Regional-Chief Engineer 体制,则是任用最了解中国情况的中国人担任研发责任人,并以其为核心打造汽车。在丰田的概念中,将要打造的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不仅包括全新换代车型,还包括现款车型的改款。在强化与中国合作伙伴及本地供应商的合作方面,则旨在进一步强化与一汽、广汽、BYD 等伙伴的合作,落实构造改革,以增强商品力、加快研发速度。同时也将与重要供应商调整采购方针,加大共同研发的力度,制造采用了世界最前端技术的产品。
首批4位RCE也来到现场,铂智3X的研发负责人柳文斌RCE、bZ Crossover 研发责任人王君华RCE、铂智 7 研发责任人叶志辉RCE、下一代卡罗拉研发责任人许天龙RCE。在丰田的语言体系下,“未来承担起时代重任的将是这些年轻的工程师们,今后也会以他们为中心,在中国‘制造更好的汽车’。”
也是在这座首次开放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丰田汽车公司 副社长 首席技术官中嶋裕树、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田达郎、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西良树、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晖,一起回答了当下的人们,对丰田的未来最关心的问题。
2010年,丰田全球最大研发中心落地中国。三年后,2013年开业前夕,时任社长的丰田章男来此视察体验了刚刚落成的测试跑道,他说“中国的路,终究要在 IEM这里,由这里的人才,制造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汽车!” 2023年更名前夕,现任社长佐藤恒治也来到这里,对在中国的研发工作表态“丰田在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跨国车企本土化,丰田有何不同之处?从立足于全球的企业角度来看,丰田作为一家经历过近百年发展的车企,拥有跨越周期的战略定力;丰田明确了量产幸福的发展纲领,并提出了 Mobility for All 等理念,有理念上的追求;丰田是唯一一家多路径技术路线均衡发展的公司,有足够的技术和产品线的战略纵深,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最丰富的选择。
丰田通过 TPS 等东方思想和文化,对西方造车工业成果进行融合焕新并创造出全新造车模式。截至目前,丰田电动化车型全球销量已经突破 3000 万辆,在中国超过 370 万。丰田所推进的本地化,是基于丰田“Best in Town”的理念,通过打造更好的产品来实现中国丰田事业的再次进阶。丰田的本地化包含 5 个维度,更中国的管理体制、更中国的事业布局、更中国的研发体系、更中国的产品、更中国的供应链/销售体系。
在丰田的视域范围内,要立足全球、推进真正的本地化,最核心的是“让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中国丰田人坐在能够决策拍板的位置,推动智电时代的中国事业发展,继而将成果向全球反哺输出”。
当天的活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丰田的工作人员在统一的POLO衫上,袖口用糖葫芦、大闸蟹和小笼包,区分来自北京、常熟研发中心和上海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的员工。这样的通力合作,或许也是丰田想要表达的另一个中国本土化的“秘密”吧。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