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正式发布,对我国国产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超越机会。
在市场监管总局在京组织召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交流推进会上,首批国产汽车芯片认证审查企业名单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汽车芯片质量认证进入新的阶段。同时,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正式发布,是我国在汽车芯片领域构建自主质量标准体系的首个权威性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汽车芯片质量认证体系的空白,也为未来产业链的高效协作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7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标准化部部长吴倩介绍到,无论是从整车端还是行业主管部门,都对于汽车芯片问题非常关注,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加快汽车芯片的发展,同时明确指出了要开展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并且推动汽车芯片标准尽快地制定。《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到2025年至少制定汽车芯片标准30项以上,到2030年制定汽车芯片标准70项以上。
据半导体芯情了解到,国内目前开展汽车芯片标准研究的主要标准化组织,包括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芯片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创中心。此外还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中关村宽禁带半导体协会。这些标准化组织现在都正在制定标准,并且很多都有标准已经发布了,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有4项标准完成立项了。
很多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是落后于欧美的,尤其是汽车芯片产业,几乎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目前,高端汽车芯片仍然大部分是进口的。
近年来,我国中低端汽车芯片产能快速提升,出口数据暴增,给国内汽车芯片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国产芯片企业数量、技术实力、发明专利、人才、市占率等都在不断提升。据悉工信部发布政策文件,要求各车企进行自查和芯片替换验证工作。文件建议在2024年达到25%的国产化率红线,未达到红线的企业将逐步减少优惠政策。文件对五类芯片(MCU、功率半导体、存储器、传感器、计算类芯片)提出具体要求。政策文件对国企有强制性要求,而对民营企业则是强烈建议。
这一切背后,源于市场对汽车芯片需求的增长和政策支持。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等增量市场巨大,国产化目标明确,我国企业出口量也保持持续增长。国内汽车厂商也逐步信任国产芯片,采购量增长很快,出口量也保持快速增加。
2024年10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进出口数据。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具体到汽车行业,9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60.9万辆,对应的金额为823.2亿元;1-9月出口为470万辆,较去年同期的371万辆增幅为26.7%,对应金额为6231.1亿元。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的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欧美市场的小幅增长,以及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被中国车替代,“尤其是中国的燃油车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