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大臣下联绝妙,朱元璋却发怒将其斩杀

蔡军灵犀说事阿 2025-02-21 09:49:15

话说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局势总算是稳定下来啦。你看呐,北方那些时常来侵扰的鞑靼,这会儿已经被明军给赶到老远的地方去了,对大明的威胁一下子就小了很多呢。而且国内这边呢,也是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形势,百姓们的生活渐渐安稳,各项事务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朱元璋呢,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操劳,到这会儿也终于能够稍微歇口气啦,好好缓一缓这些年的疲惫。

这一日,朱元璋和大臣们完成了国事的商议之后,不知怎的,突然就来了兴致,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带着大臣们一同出门去搞一次类似如今所说的“团建”活动呢。

就这样,朱元璋领着各位大臣一同出了城。那他们这一出城究竟去了什么地方?而且出去之后又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爱好是爬山

朱元璋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有个特别的喜好,那就是带着朋友们去爬山呢。其实准确来讲,他所钟爱的并非单纯的爬山活动,而是那种登高之后极目远眺的感觉哦。不过呢,朱元璋可不喜欢独自一人去爬山,可能他觉得那样太孤单冷清了吧。所以,每次他打算去爬山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那些兄弟们都带上,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去享受登高望远的乐趣呢。

想当年啊,朱元璋率领大军攻打南京城。那可是一场艰难的战事,这一打就打了好多天呢,可这南京城却始终没能被攻克下来。在这长时间的攻城作战过程中,全军的将士们那可真是累得够呛,一个个都疲惫不堪啦。面对这样的状况,朱元璋经过一番考量后,就做出决定,暂时停止对南京城的进攻行动啦。

话说朱元璋在一番事宜之后回到了大营之中,就在这时,有手下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是来自太平府的。朱元璋一接过信,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心里想着这肯定是妻子给他送来的信件。

那时候,马皇后正在太平府的一户商人家里安心养胎呢。要知道,这可是她和朱元璋结婚整整两年迎来的第一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孩子那可真是无比珍贵的。所以,朱元璋心里就想着,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个好不容易才盼来的孩子出现什么闪失。

话说朱元璋当时找到了自己在太平府的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名叫陈迪。朱元璋把妻子安置在了陈迪那里,随后便亲自带着兵离开了。这时间啊,一晃就过去了,细细算来,差不多已经有十个月之久了。按照常理推断,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也到了该出生的时候啦。

朱元璋当时还未曾将那封信打开呢,可奇妙的是,他心里似乎已经提前察觉到了这封信里面所写内容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预感在他心头萦绕,即便还没真正去看信上的文字,却仿佛已经对信中的大致情况有了一种模糊的、难以言明的感觉。

朱元璋当时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心里头既有兴奋劲儿,可同时呢,又夹杂着一丝担心。为啥担心呢?他就琢磨着,要是媳妇或者儿子其中有一个人出了啥意外情况,这对他来说可绝对是无法接受的事儿。就因为这份担心,在面对那封信的时候,他居然在那一瞬间都不敢去打开它呢。

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好兄弟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都找了过来,为的就是让他们一同来“见证”当下这意义非凡的一刻。

只见朱元璋十分小心地把信封慢慢撕开,随后几个大男人紧紧地挤作一团,就那样安安稳稳、仔仔细细地把这封信从头到尾看

在当时那种情境下,要说最紧张的人那无疑就是朱元璋啦。当他瞧见那“母子平安”四个字的时候,眼眶里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上来,感觉都快要夺眶而出了呢。可他心里又想着,自己可不能在身边这些兄弟们跟前失态、丢了面子。所以呢,即便心里激动得不行,他还是咬着牙,硬生生地把那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给强忍着憋了回去。

在那个时候,朱元璋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不已呢,心里头就好像憋着一股劲儿,恨不得立刻冲出去,找上几个元兵痛痛快快地杀上一番,好把心里这股火气给发泄出来。可是呢,真要去做这件事儿吧,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着实是有点难办呢。

在那个时候,朱元璋浑身上下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这种状态下,哪里还能睡得着觉呢?于是,他干脆把身边的几个兄弟都招呼上,然后一起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头。

朱元璋站在山头上,尽情地享受着那一刻的感受,只觉得全身无比舒爽。对他而言,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他喜欢了,仿佛置身于此,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而这种站在山头所带来的独特感觉,正是他所钟爱的。

在那样一个时刻,内心的感受真的是难以用言语去准确描述出来。朱元璋呢,就拿出了一直随身携带在身上的那把刀,然后走到了山顶之上,在山顶的那块大石头上,郑重其事地刻下了几个字呢。

大家看啊,那有几个字呢,写得歪歪扭扭的,不过呢,也还能勉强看得清楚。这几个字是谁写的?是朱元璋写的哦。他写的内容是什么呢?写的是“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意思,就是说只要有人登上了这座山,那就不用担心没有儿子啦。

你瞧瞧人家朱元璋,那可真不简单呐,就连生儿子这件事儿都透着不一样呢。一般人可能就只是想着自家传宗接代的事儿,可朱元璋呢,他这生儿子感觉都像是要兼济天下似的。心里头总是装着天下的大局,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就这么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怪不得最后能当上皇帝呢,这一看就是有当皇帝的命。

话说回到当下这个时候,朱元璋又一次领着一帮人来到此地爬山呢。这一回跟着他一起爬山的人数可比之前增多了不少,可奇怪的是呢,上山的速度反倒慢下来了。

这一群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就这么持续着前行,耗费了差不多小半天的工夫呢,才终于爬到了上面。这一路可把大家累得不轻,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想当初,他们几个人在这儿往上走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般费力呢。那会儿走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顺畅的,哪像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啦,现在再走同样的路,就感觉特别费劲咯。

君臣登山

众人一同登上了山顶,就在这时,朱元璋抬眼一望,一下子就瞧见了当初自己所留下的那些字迹。要知道,从留下字迹到如今,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的时光。就算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大石头,在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岁月之后,也能够让人十分明显地看出来它是饱经了岁月的洗礼呢。

大家看这块石头,上面是有字迹的哦。仔细瞧的话呢,这些字迹目前大体上还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啦,不过呢,也存在着一些地方,那些字迹已经变得有些模糊啦,不像其他部分那么清晰可辨咯。

没过多久,大臣们也留意到了石头上所刻的字迹。这时候,朱元璋就如同在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一般,把曾经发生过的那件事又详细地讲了一回给大臣们听。

大臣们一个个都不禁发出感慨,想当年啊,皇上所经历的一切那可真是极为艰难,个中辛苦实在是难以言表,回想起来,真的是太不容易啦。

朱元璋对他们并未予以理会,只是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那座城。此刻,这座城已不叫南京城,而是称作应天府啦。望着这座城,朱元璋不禁回想起过往这些年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一时间,心中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涌动,可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瞧,朱元璋站在了山上,此时他心里仿佛有千言万语,可真到了张嘴的时候,就只有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冒了出来,那便是:“老子天下第一!”紧接着,他就把这句透着一股霸气劲儿的话,放开了嗓子,大声地朝着远方喊了出去,那声音在山间回荡着,仿佛要让这天地都知晓他此刻的心境一般。

朱元璋把心里想说的喊出来之后,感觉心情一下子畅快了许多。随后,他便转过头去,面向在场的众多官员询问道:“各位爱卿,朕方才可是说出了一个上联呢,你们当中有谁能够给朕对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朱元璋讲过这样一句话,在那些普通的、没什么见识的莽夫看来呢,这仅仅就是一句用来抒发个人情感的、显得特别狂妄的话语罢了。可要是放在那些儒生的眼里,这话里头包含的意思那可就复杂得很啦,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哦。

要知道,“老子”这个词有两种所指哦。它一方面可以用来指代说话者自己,就好比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会说“老子怎样怎样”,这里的“老子”就是指他本人啦。另一方面呢,“老子”还能指春秋时期那位大名鼎鼎的道家祖师。说这位道家祖师老子天下第一,其实还真没说错呢。为啥这么讲呢?因为儒家的祖师孔子,那可是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望的,而就连孔子都曾经拜老子为师呢,从这一点来看,称老子天下第一也是有其道理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老子”这句话竟然是从皇帝的嘴里说出来的。这可就不一般了,它一下子就多了一层特别的含义呢,而且这含义还和治国的大策略相关联。毕竟是皇帝说的话,所以大家哪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呢,都得认真对待才行。

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啊,当初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可是把“黄老之学”当作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呢。这“黄老之学”讲究的就是无为而治,就是不过多去干涉百姓的生活,让社会经济等等都能依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汉文帝就坚定地推行这样的理念,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后来就形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也正因如此呢,后代的老百姓们对汉文帝那可是赞誉有加,都尊称他为千古第一贤君呢,可见汉文帝在历史上的功绩和他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群臣心里暗自琢磨着:朱元璋说出的那句话,是不是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世间最为强大、最为有效的治国之道就是“黄老之学”呢?难道说皇上有这样的想法,要去效仿那汉文帝的做法?难不成也要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

就在百官都在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的时候,忽然有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并且声称自己已经把下联给对出来了。

朱元璋示意让他讲讲,看看他要说些什么。没想到,这人一张口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孙子举世无双”。

话说朱元璋听到那下联之后,脸色瞬间就变得极为难看了。当时在场的百官们,原本心里是想着要好好夸赞一番这个下联的,毕竟能对上对联也是挺不容易的事儿。可谁能想到呢,百官们刚起了这个念头,一抬眼瞧见朱元璋那变了样的脸色,顿时吓得赶紧把到了嘴边的夸赞之词都咽了回去,一个个紧闭着嘴巴,不敢再多说半句了。

在这些儒生们看来,上联所体现的内容是能够被称作“文治”的,而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呢,其展现出来的特点则是可以被叫做“武功”的哟。

这里所说的“孙子”,其实就是孙武啦,他可是吴国相当厉害的一位大将军呢。当时啊,是伍子胥把他推荐给了吴王,之后孙武就得到了吴王的重用哦。在孙武的精心指挥之下,吴国成功地对越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而且这一战打得特别漂亮,直接就把越王勾践给生擒活捉啦,这也足见孙武的军事才能是多么出众。

孙武撰写了一部名为《孙武兵法》的著作,在当时那个时代,这部书可被人们视作如同神来之笔般的奇书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要是哪个国家有幸能够得到这本兵法,那么这个国家就极有可能凭借其中蕴含的精妙军事谋略等内容,在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拥有强大实力、能够称霸一方的霸主国。

孙武在兵家里面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完全能够和道家的老子相提并论呢。既然这样,用“孙子”来对应“老子”那是再合适不过啦,顺理成章的事儿嘛。至于后面接着的“天下第一”和“举世无双”这两个词儿的对仗,那更是显而易见、没什么可多解释的啦,就是很匹配的一种对应呢。

要是朋友之间玩对对子游戏,这么对那确实没毛病。可眼下这情况是君臣之间在玩儿对对子呢,怎么能对着皇帝说出“孙子”这样的词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嘛。

果真是这样,当朱元璋听到“孙子”这两个字的时候,立刻就变得不开心起来了。他心里暗自琢磨着:上联当中提到的“老子”,那很明显说的就是我,现在这个人居然又对出个“孙子”来,这岂不是也在说我嘛。

朱元璋身为皇帝,哪里会去管什么兵法之类的东西。而那个大臣呢,做出的举动明显就是在对皇帝进行侮辱。

只见朱元璋猛地大手一挥,当即下令让所有侍卫把那位大臣强行拉下山去,要将其斩首。这一下,在场的百官们可都被吓得够呛,一个个浑身发抖,战战兢兢的,全都不敢吭声,连一句话都不敢说出来呢。

朱元璋瞧见他们这般情形,当下那原本满满的兴致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随后,他便带着一众大臣们转身返回了皇宫之中。

那么这件事究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是要表明朱元璋不学无术,还残害忠良吗?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件事看出来,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而恰恰就是由于他有着这样的出身背景,在他后来成功当上皇帝以后呢,他对于皇权威严就格外重视起来了。

在古代,大臣们可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些玩笑那是绝对不能跟皇帝开的,就比如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哪怕有大臣开的玩笑并非是有意为之,可那也不行哦。为啥呢?因为皇权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严,这种威严是绝对不容被侵犯的。所以呢,就算是无心之失,只要触碰到了皇权威严的这条红线,朱元璋也不会轻易饶恕那个大臣的。

0 阅读:7
蔡军灵犀说事阿

蔡军灵犀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