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往事》禁渔令下渔村困境,小伙心生一计,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玩乐老王 2025-01-14 14:19:27

禁渔令下渔村困境重重,生态旅游引领破局之路。

陈生出生于长江之畔的江湾村,一个世世代代依江而生、靠捕鱼为业的渔家。在他幼年的记忆里,祖父是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老渔民,每日清晨,祖父总会带着父亲迎着第一缕曙光出船,傍晚时分,又在暮色中满载而归。小小的陈生常常在江边翘首以盼,等待着那艘熟悉的渔船缓缓靠岸,看着祖父和父亲将一篓篓活蹦乱跳的鱼儿搬上岸,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夏日的夜晚,江风习习,陈生总是依偎在祖父身旁,听他讲述着江里的奇闻轶事:哪里的鱼群最为肥美,何种天气最适合捕鱼,还有那些古老相传的捕鱼技巧和渔家规矩。在祖父的熏陶下,陈生对这片江域充满了敬畏与热爱,心中早早埋下了成为一名优秀渔民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生开始跟随父亲上船,正式学习捕鱼的手艺。起初,他只是帮忙整理渔具、划船,看着父亲熟练地撒网、收网,眼中满是钦佩与羡慕。渐渐地,他开始尝试自己撒网,虽然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收获寥寥,但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他逐渐掌握了技巧,也能捕到不少鱼了。

然而,近年来,陈生明显察觉到江中的渔业资源在不断减少。每次出船,收获都大不如前,一网下去,常常只能捞到几条小鱼小虾,那些曾经常见的大鱼更是难觅踪迹。回到村里,他和其他渔民交流,发现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陈生啊,你瞅瞅这趟出去,鱼都没几条,这以后可咋整?”村里的老林头皱着眉头,满脸无奈地问。

“是啊,林伯,我那边也强不到哪去。照这么下去,非得想个法子不可。”陈生忧心忡忡地应道。

有的人唉声叹气,抱怨着日子越来越难过;有的则心存侥幸,觉得鱼群只是暂时游走了,过段时间就会回来。但大家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捕鱼方式,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陈生心中忧虑,他向父亲和村里的长辈提出,或许应该改变一下捕鱼的方式,减少捕捞量,给江里的鱼群一些喘息的机会,但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娃子,你这是说的啥胡话?咱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营生,哪能说改就改?”父亲瞪大了眼睛,有些生气地说。

老人们也纷纷摇头,觉得这是祖宗的生计,轻易动不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渔业资源的衰退愈发明显,可大家依旧无计可施。直到那纸禁渔令打破了江湾村的平静。那天,村长在村头的大喇叭里宣读着文件,整个村子瞬间炸开了锅。

“这可咋弄啊?以后的日子咋过哟?”陈生的父亲听到消息后,脸色变得煞白,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其他村民也纷纷唉声叹气,起初只是抱怨,后来一些年轻人彻底断了念想,开始收拾行囊,决定外出打工,曾经热闹的渔村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家里的渔船被拖上岸,闲置在江边,那些曾经被擦拭得发亮的渔具,也渐渐被收进仓库,在角落里生了锈,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陈生望着父亲愁眉不展的面容,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但他明白,禁渔是为了保护江中的渔业资源,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拯救江湾村渔业的唯一办法。尽管他也为未来感到迷茫,但他知道,一味地抱怨无济于事,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

夜里,陈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起手机,习惯性地刷着短视频,看着屏幕里那些五光十色的世界,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突然,一个关于乡村旅游火爆的视频吸引了他的注意。视频里,各地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人满为患,游客们尽情享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体验着各种传统的乡村文化活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心中一动,联想到自己的家乡江湾村,这里有美丽的江景、古朴的渔村风貌、传承已久的渔业文化,还有那些闲置的渔船和渔具,不都是绝佳的旅游资源吗?而且,他在网上也看到了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许多曾经贫困落后的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逆袭,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意识到,这或许是江湾村摆脱困境的一条可行之路。

第二天,陈生把这个想法跟村里的大伙一说,立刻招来一阵嘲笑。

“咱这穷乡僻壤的,谁会来?”

“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能当饭吃?”

就连父亲也觉得他是异想天开,劝他不要瞎折腾,还是想想怎么去城里找份工作靠谱。

“陈生啊,别瞎闹了,听爸的话,去城里找个活儿干,比在这瞎忙活强多了。”父亲苦口婆心地劝道。

但陈生没有理会这些质疑,他咬咬牙,决定先从自家开始尝试。他把家里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将一间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简单布置了一下,摆上了一些从船上清理下来的旧渔具,像老旧的渔篓、斑驳的船桨,作为渔业文化的展示。又从江边捡来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在院子里铺出一条小路,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陈生没有多少积蓄,他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些新的床单被褥,将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为了让游客能更好地体验渔家生活,他还特意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的灶台,准备亲自下厨,做地道的渔家菜。随后,他用手机拍摄了一些关于自家民宿和渔村风光的视频,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期待能吸引一些游客的关注。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缺乏宣传经验和推广技巧,这些视频犹如石沉大海,几乎无人问津。偶尔有几个网友点赞评论,但也只是寥寥数语,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游客预订。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生的积蓄越来越少,生活也变得愈发艰难。但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既然自己拍摄的视频效果不好,那他就去学习。他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短视频拍摄、剪辑和运营的教程,仔细研究那些热门旅游视频的拍摄手法和文案风格。每天,他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改进自己的视频内容,从拍摄角度、画面质量到解说文案,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同时,陈生还积极与一些旅游博主和自媒体人互动,在他们的视频下方留言,介绍江湾村的特色和自己的民宿,希望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得到回应,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有一天,一位摄影爱好者在附近的山林拍摄完风景后,在回城的路上刷到了陈生发布的视频。视频中江湾村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渔业文化展示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决定顺道去看看。陈生兴奋不已,他热情地带着摄影爱好者回到村子,一路上详细地介绍着村子的历史和渔业文化。

“大哥,您瞧,咱这江湾村以前渔业那叫一个兴旺,我祖父那时候,一网下去鱼都能堆成小山似的。后来慢慢不行了,不过咱这留下的这些老物件儿和传统,可都是宝贝。”陈生眉飞色舞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

摄影爱好者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陈生都一一耐心解答。

回到家后,陈生又向摄影爱好者展示了自己精心布置的民宿,讲述了自己对渔业文化体验项目的规划,比如游客可以跟着他学习传统的渔网编织技巧,亲自上船体验划船捕鱼的乐趣,品尝地道的渔家美食等。摄影爱好者被陈生的真诚和村子的原始风貌所打动,在村子里拍摄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尤其是那些停在江边的渔船、晾晒的渔网,以及陈生精心布置的渔家小院,在镜头下显得格外有韵味。

摄影爱好者回到城里后,将这些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并配上了生动的文字描述,讲述了在江湾村的所见所闻和陈生的创业故事。没想到,这些照片和文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一时间,江湾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很快,就有游客打电话来预订民宿。陈生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每一个游客的信息,认真准备着迎接他们的到来。第一批游客到来时,陈生早早地就在村口等候,他带着游客们参观村子,讲述着江湾村的历史和渔业文化,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了一桌丰盛的渔家菜。游客们对这次独特的旅行体验非常满意,他们在江湾村住了两天,不仅体验了渔家生活,还跟着陈生学习了简单的渔网编织和划船技巧。临走时,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老板,这地方简直太棒了!你人实在,菜也好吃,我们回去一定跟朋友好好说说,让他们也来感受感受。”一位游客笑着对陈生说。

陈生也很会和游客打交道,晚上大家围坐在院子里聊天,他就像个老朋友一样,和游客们分享着渔村的趣事,倾听他们的故事。游客们讲城市里的新奇玩意儿,他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插上几句幽默风趣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还会细心地记住每个游客的喜好,第二天就给他们准备惊喜,比如游客不经意间提到喜欢吃某种江鲜,他就会起个大早去市场上寻觅,回来精心烹饪。

就这样,游客们和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不仅分享江湾村的美景美食,还大力夸赞陈生的热情好客和贴心服务。

“宝子们,我发现了一个超棒的地方——江湾村!这里的风景美如画,民宿老板人超好,体验感直接拉满,都给我冲!”

“在江湾村的这几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和淳朴,陈生老板就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强烈推荐!”

这些真情实感的推荐,让江湾村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随着游客的口口相传,陈生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村里的其他村民也看到了商机,开始主动找到陈生,询问他是怎么经营的,也想加入到旅游服务的行列中来。陈生没有藏私,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都告诉了村民们,并组织大家一起商量如何更好地发展江湾村的旅游业。

在陈生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改造自家房屋,有的清理村子的环境卫生,有的准备特色的渔家美食。大家齐心协力,江湾村的旅游业逐渐走上正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游客的增多,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村子里的垃圾开始增多,原本清澈的江水也出现了一些漂浮物。游客们的增多也导致了对住宿和餐饮需求的多样化,一些村民因为缺乏经验,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饭菜的口味不稳定、房间的卫生打扫不及时等,引起了游客的一些不满和投诉。陈生意识到,要想让江湾村的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召集村民们召开了一次大会,在会上,他提出了成立旅游合作社的想法。

“各位乡亲们,咱们村现在旅游业是起来了,但也冒出不少问题。我琢磨着成立个合作社,大家一起把服务标准和价格定好,再一起学学怎么把游客服务周到了,同时也要把村子的环境保住,不能让垃圾把咱这好地方给毁了。大家觉得咋样?”陈生诚恳地看着大家说。

村民们经过讨论,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纷纷表示支持。

在合作社的组织下,村民们开始接受专业的旅游服务培训,包括餐饮烹饪、客房服务、导游讲解等方面。同时,大家一起动手,在村子里修建了几个公共垃圾桶,并定期安排专人清理垃圾,还组织了一支环保巡逻队,负责监督村子的环境卫生和江水的保护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升江湾村的旅游品质,陈生还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到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府帮助村子修缮了道路,改善了交通状况,还在江边修建了一个小型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此外,还在村子里设立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江湾村的旅游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江湾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曾经以捕鱼为生的江湾村,如今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渔业向生态旅游的转型,成为了周边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而陈生,也从一个迷茫的年轻渔民,成长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他望着如今热闹而充满生机的江湾村,心中满是欣慰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后来,那位摄影爱好者再次来到江湾村,看到村子的巨大变化,他也为陈生感到高兴。陈生对他感激不已,亲自带着他去江上划船,为他做了一顿最丰盛的渔家宴,还送给他一些自己亲手编织的渔网和具有江湾村特色的纪念品。

“大哥,要不是您那组照片,我们这村子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有起色呢。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陈生真诚地对摄影爱好者说。

摄影爱好者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陈生知道,如果没有他的那组照片,江湾村可能不会这么快被人知晓,他的帮助对于江湾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今,江湾村的旅游业蒸蒸日上,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那些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回到了村里,加入到旅游发展的队伍中来。他们看到陈生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也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陈生,依然在不断努力着,他想着如何进一步提升江湾村的旅游品质,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让江湾村的名声传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陈生的生活变得愈发忙碌起来。之前发布的民宿视频突然火爆,让他有些猝不及防。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预订信息不断涌入,他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喂,您好,请问是江湾村民宿吗?我想预订这周末的房间……”

“好的,没问题,请问您几位……”陈生一边接着电话,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信息。

为了接待好每一位游客,他天不亮就起床准备食材,打扫房间,检查各项设施是否完备。

游客们一批接着一批地到来,陈生带着他们穿梭在渔村的各个角落,讲解着村子的历史和文化,嗓子都变得沙哑。

“各位朋友,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片江域,以前鱼可多了……”陈生扯着嗓子大声讲解着,额头上满是汗珠。

中午时分,厨房里热气腾腾,他同时兼顾着几道菜的烹饪,汗水湿透了后背。

“这鱼得煎得两面金黄,再加点调料……”陈生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菜,心里想着一定要让游客吃得满意。

好不容易做完饭菜,又要忙着为游客安排住宿,解答各种问题。到了晚上,游客们在院子里休息聊天,他还得收拾餐具,整理房间,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但陈生的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听着他们对江湾村的赞美,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火爆生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江湾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上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许多人被他的创业故事所打动,被江湾村的美景所吸引,纷纷成为他的忠实拥趸。他会定期在网上分享渔村的四季变换、渔家的传统节庆,以及游客们在村里的欢乐瞬间,这些生动鲜活的内容让更多人对江湾村心生向往。

凭借着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陈生被评为了县里的先进人物。在颁奖典礼上,他有些腼腆地走上领奖台,手中捧着奖杯,望着台下的乡亲们和领导,心中感慨万千。

“我只是做了一个江湾村人应该做的事,是乡亲们的支持和信任,还有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让我能够带着大家一起走出一条新的路。我会继续努力,让江湾村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陈生的话语朴实而真挚,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陈生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江湾村发展成果的认可。它激励着陈生继续前行,也为江湾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陈生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0 阅读:0
玩乐老王

玩乐老王

玩乐老王为大家带来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