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毛主席手拿中将肩章看着谭家述,凝重问道:仇报了吗

三岁千岁 2024-12-04 17:16:42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内气氛庄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授衔仪式,解放军高级将领齐聚一堂。下午5点,罗瑞卿宣布仪式开始,将领们依次上前接受授衔。

当毛主席手捧中将肩章走到谭家述面前时,却没有立即为他授衔。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面色凝重地问道:"你的仇报了吗?"

这句话让戎马一生的谭家述眼眶瞬间红润。他深吸几口气,用略微颤抖的嗓音回答:"报告主席,我的大仇早就报了!"

毛主席欣慰地说:"既然仇报了,就不要再有心结了,日子还长,不能老是活在过去。"

谭家述重重点头,趁机擦去眼角的泪水。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让毛主席如此关心?谭家述的人生经历中又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

1909年8月,湖南省茶陵县龄肪乡中州村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谭家述呱呱坠地,为这个贫困的农家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这份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重担所掩盖。

谭家述的父亲常常坐在墙角发呆,愁容满面。家里的田地少得可怜,一年的收成勉强够全家糊口八九个月。剩下的日子,全家人只能忍饥挨饿,咬牙坚持。

尽管生活艰难,父母还是决定倾其所有,让谭家述接受教育。他们省吃俭用,终于凑齐了学费,把年幼的谭家述送到了镇上的私塾。这个决定,为谭家述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私塾里,谭家述虽然年纪最小,却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他勤奋刻苦,很快就在各门功课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他的优异表现不仅让父母感到欣慰,也为自己赢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1921年,12岁的谭家述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茶陵县龄肪高级学校。这是一所新式学堂,比起私塾来说,不仅课程设置更加全面,而且能够接触到更多新思想、新知识。对于渴望改变命运的谭家述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然而,新式学堂的学费远高于私塾。当谭家述兴高采烈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父亲脸上的难色。那一刻,他意识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恐怕无法支撑他继续学业。

一个深夜,谭家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偷偷地把录取通知书撕得粉碎,然后在第二天对家人谎称自己不小心把通知书弄丢了。这个善意的谎言,掩盖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知识的渴望。

父亲虽然看穿了儿子的小伎俩,但也没有戳破。他们默契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从那天起,谭家述开始帮助家里务农,用稚嫩的双手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三年后的1924年,15岁的谭家述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父亲决定送他到县城的一家中药铺当学徒。这个决定不仅让谭家述有了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它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初到县城,谭家述如同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新奇的事物,都让这个乡村少年感到无比兴奋。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次偶然的邂逅。

几个月后,谭家述遇到了一个名叫罗青山的同乡。在闲聊中,罗青山神秘地问道:"你想不想参加革命?"这个问题勾起了谭家述的好奇心。当罗青山解释说,革命就是帮助穷人打天下,推翻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让每个穷人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时,谭家述的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我也要参加革命,让阿爸阿妈过上好日子。"谭家述坚定地说。就这样,在罗青山的引荐下,谭家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从此,谭家述开始从事地下工作。1926年10月,组织安排他回到中州村,领导当地农民自卫队的工作。尽管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员的敌视让谭家述深刻认识到,必须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

机会很快就来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4师师长叶挺在武昌的华中师范学校开办了一个军事教导队,要求各地县委推举优秀的党员、团员参加。谭家述成为了茶陵县委推荐的5个名额之一。

在华中师范,谭家述被编入教导第一大队接受军事训练。他刻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毕业后,谭家述更是被叶挺亲自选中,进入24师下辖的第72团团部通信班担任副班长。

就这样,谭家述从一个贫困农家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他的人生,也随之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但充满希望的道路。

谭家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革命工作中。1927年初,他被派回茶陵县开展农民运动。在这里,他组织农民成立自卫队,宣传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做准备。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消息传到茶陵县,当地国民党反动派也蠢蠢欲动。谭家述和其他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地下,继续秘密开展工作。

就在这危急时刻,南昌起义爆发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占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消息传来,谭家述立即决定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经过艰难跋涉,谭家述终于赶到南昌,加入了起义军队伍。他被编入叶挺独立团,担任一名普通战士。起义军很快向广东进发,谭家述跟随部队南下,参加了潮汕地区的战斗。

在一次激烈的巷战中,谭家述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右腿。虽然伤势不重,但行动受限的他被迫脱离队伍,躲藏在当地群众家中养伤。不料,他的行踪被叛徒出卖,很快就落入了国民党军队的手中。

谭家述被关押在一个简陋的监狱里。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企图逼问出其他同志的下落。但谭家述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敌人见无法撬开他的嘴,便将他与其他政治犯关在一起,准备择日处决。

就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谭家述遇到了一位狱友。这位狱友是当地的地下党员,他告诉谭家述,组织正在秘密策划营救行动。两人开始密谋越狱计划。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谭家述和几名狱友趁看守不备,撬开牢门,冲出了监狱。他们分头逃跑,约定在安全地点汇合。谭家述在当地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回到了家乡茶陵县。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噩耗。当他偷偷潜回家中时,发现家里已是一片狼藉。邻居告诉他,就在他参加南昌起义期间,当地的反动势力将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全部杀害,只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家属"。

这个打击对谭家述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跪在残破的家门前,泪如雨下。然而,悲痛之余,一股强烈的复仇欲望在他心中燃起。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人报仇,为千千万万像他家人一样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争取公平正义。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谭家述不得不离开家乡。他辗转来到湘赣边界的山区,在这里加入了工农革命军。凭借在南昌起义中积累的军事经验,谭家述很快就在部队中崭露头角。他先是被任命为班长,后来又升任连长。

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谭家述带领部队多次打败来犯之敌。他善于运用地形优势,设伏、突袭、围歼,成为当地国民党军队的噩梦。渐渐地,他的名字在敌人中间也变得家喻户晓。

1928年春,谭家述接到上级命令,要他带领一支小分队潜入敌后,打探敌情。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但谭家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普通农民,成功混入了敌占区。

在敌后,谭家述不仅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秘密发动群众,组建了几支地下武装。这些武装力量后来成为了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

任务完成后,谭家述带领小分队准备返回。然而,就在即将到达根据地时,他们遭遇了敌人的伏击。在激烈的交火中,谭家述的4名战友壮烈牺牲。他和仅存的一名战友且战且退,最终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次经历让谭家述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军事素养,才能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下来,才能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从此,谭家述更加刻苦钻研军事理论和战术。每当有空闲时间,他就翻阅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军事书籍,学习先进的作战方法。他还经常向老同志请教,虚心学习他们的作战经验。

谭家述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他指挥的部队屡建功勋,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被提拔为营长,成为了革命军中的一名重要指挥官。

就这样,谭家述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在为家人和无数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复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谭家述此时已经是红军的一名团长。当消息传来时,他立即召集部队进行动员,准备迎接更加艰巨的抗日任务。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谭家述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9月,谭家述率领部队抵达山西省平顺县境内,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初到山西,谭家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他采取了"三同"政策,即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做法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谭家述的部队迅速熟悉了当地地形,为后续的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7年10月,平型关大捷后,日军对八路军展开了疯狂报复。谭家述所在的部队成为日军重点打击对象。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谭家述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他带领部队,白天隐蔽在山区,晚上出击袭扰敌人。这种打法让日军疲于奔命,却又抓不到八路军的踪影。

在一次战斗中,谭家述的部队遭遇了日军的重兵围剿。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谭家述沉着应对。他巧妙利用地形,将部队分散隐蔽,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当日军主力被引诱到预设阵地时,谭家述亲自率领主力从侧翼发起猛烈攻击。这一战,谭家述的部队以少胜多,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和当地百姓的士气。谭家述的名字开始在抗日前线传开,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1938年春,日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谭家述的部队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为了保存实力,谭家述采取了"分散游击、集中歼敌"的策略。他将部队拆分成若干小股,分散到各个山区,与当地百姓密切配合,时刻准备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这一策略收到了显著效果。日军虽然占领了不少城镇,但却始终无法真正控制农村地区。每当日军深入山区"扫荡"时,谭家述就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对其实施袭击,让日军疲于奔命。

1938年夏,谭家述获悉一支日军运输队将经过某山谷。他立即制定了周密的伏击计划。谭家述亲自带领一支精锐小队,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制高点上。当日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谭家述一声令下,密集的火力立即覆盖了整个山谷。日军措手不及,遭受重创。这次伏击战,谭家述的部队不仅全歼了日军运输队,还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极大地改善了部队的装备状况。

随着抗战的深入,谭家述越发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当地百姓成立抗日自卫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在他的努力下,当地形成了"村村有自卫队,户户有民兵"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抗日力量。

1940年,谭家述被任命为某军分区司令员。在新的岗位上,他更加注重统筹全局。他一方面加强部队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到了不少国民党军队的支持。在他的领导下,军分区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

1941年初,日军对谭家述所在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谭家述临危不乱。他采取了"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战术,将日军主力引入了预设的包围圈。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日军遭受重创,不得不狼狈撤退。这次战役,谭家述指挥若定,被誉为"抗日名将"。

1942年,为了扩大抗日战场,谭家述奉命率部挺进冀东地区。在新的战场上,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日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碉堡工事,对我军行动形成了严重制约。谭家述经过周密侦察,发现了日军防线的薄弱环节。他带领一支敢死队,连夜潜入敌后,炸毁了日军的几处重要工事,为主力部队的进攻扫清了障碍。

在冀东期间,谭家述还积极发展地下党组织,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他经常化装成普通农民,深入敌占区搜集情报。有一次,他差点被日军宪兵抓获,幸亏机智应对,才化险为夷。这些冒险行动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支持。

随着抗战的胜利,谭家述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报了家仇国恨,更在实践中磨练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很快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谭家述所部迅速投入到新的斗争中去。

1946年初,谭家述奉命率部参与了著名的"四平保卫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火力,谭家述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他带领部队在城市中设置了大量暗堡和地道,形成了立体防御体系。当国民党军队进攻时,谭家述的部队就利用这些工事进行顽强抵抗,给敌人造成了巨大伤亡。

在一次激烈的巷战中,谭家述亲自带领一支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夺回了一处被敌人占领的制高点。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最终,在谭家述等人的英勇指挥下,四平保卫战以我军胜利而告终。

1947年夏,谭家述被调往山东战场。这里的形势更加复杂,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拥有强大的火力优势。面对这种情况,谭家述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方针。这种灵活的战术很快收到了显著效果。

在一次战斗中,谭家述得知一支国民党精锐部队正在向某地进军。他立即带领部队连夜急行军,抢先一步占领了沿途的有利地形。当国民党军队疲惫不堪地赶到时,谭家述的部队突然发起猛烈攻击。这场伏击战,谭家述的部队以少胜多,全歼了这支国民党精锐部队。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谭家述被任命为某纵队司令员,参与了辽沈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他深入一线,亲自侦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在他的建议下,部队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工事和隐蔽阵地,为后续的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辽沈战役打响后,谭家述指挥部队担任了关键的突破任务。在一次攻坚战中,谭家述的部队遭遇了顽强抵抗。面对这种情况,谭家述果断调整战术,采取了"白天休息,晚上进攻"的方式。这种打法打乱了敌人的节奏,最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随着战役的推进,谭家述的部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切断敌人的退路。谭家述带领部队昼夜兼程,抢在敌人前面占领了一处关键隘口。当大批溃逃的国民党军队赶到时,谭家述的部队已经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经过激烈战斗,谭家述的部队成功阻击了敌人,为全歼敌军创造了条件。

辽沈战役胜利后,谭家述又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屡建奇功,多次受到上级嘉奖。特别是在渡江战役中,谭家述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成功抢占了南岸的一处滩头阵地,为大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土崩瓦解。谭家述带领部队参与了南京城的接管工作。他严格要求部队遵守纪律,秋毫无犯,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接管过程中,谭家述发现了一批被国民党军队遗弃的重要档案。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整理,为后续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谭家述被任命为某军区的高级将领。在新的岗位上,他积极参与部队的整编工作,为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期间,谭家述特别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他经常深入基层,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他还亲自给年轻干部讲授军事课程,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作战经验。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谭家述主动请缨,要求赴朝参战。组织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但谭家述仍然积极参与了后方支援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的洗礼中,谭家述从一名优秀的抗日将领,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谭家述作为一名老革命,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谭家述被任命为某省军区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剿匪。当时,一些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在山区进行武装活动,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社会稳定。谭家述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制定了"围剿"与"瓦解"相结合的策略。

他一方面组织部队对匪帮进行军事打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治争取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在一次行动中,谭家述亲自带队深入山区,成功说服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匪帮放下武器。这次行动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还为当地带来了和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省的剿匪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1952年,谭家述被调任某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总指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在荒凉的山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力量的匮乏,谭家述发挥了他在战争年代锻炼出来的坚韧精神。

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为了解决技术问题,谭家述多次亲自前往苏联考察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苏联专家来华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他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本土工程技术人才。

在建设过程中,谭家述特别注重工人的生活条件。他要求在艰苦的施工现场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工人们有良好的饮食和休息环境。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1954年,这个重工业基地的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谭家述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了建设任务。这个工业基地的建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谭家述被任命为某省省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上。当时,该省的农业生产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谭家述深入农村调研,发现水利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果断决定发动群众,大规模兴修水利。在他的倡议下,全省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运动。

谭家述经常亲自到工地视察指导。有一次,他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施工现场住了整整一个月,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该省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除了水利建设,谭家述还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他邀请农业专家到省里指导工作,组织农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在他的努力下,该省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谭家述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强调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他提出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鼓励发展多种经营。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困难,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老干部,谭家述也难免受到冲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动荡的十年中,他尽可能地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保护了一批专业人才。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谭家述积极投身到拨乱反正的工作中。他大力支持知识分子的平反工作,推动了一批重要科研项目的恢复。在他的努力下,该省的科技事业迅速走上正轨。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已经年过古稀的谭家述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他积极支持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该省的对外开放进程。在他的倡导下,该省成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0年,谭家述正式退休。退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为年轻干部提供宝贵意见。他还编写了回忆录,记录了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85年,谭家述因病去世,享年79岁。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缩影,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不懈奋斗精神。

1 阅读:398

三岁千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