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寡妇遇心上人,前夫在烛光中现身,两人大叫致奸情败露

和煦斋书屋 2021-08-08 23:01:15

清朝乾隆年间,河间府吴家村发生了一件怪事,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是寡妇的前夫一灵不泯,真显灵了;也有人说是寡妇和相好的神情恍惚,出现了幻觉。

吴家村有个木匠叫吴昌顺,从小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手艺,吃住都在师傅家,从给师傅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这些杂活干起,到跟着干下手活,再到学习推刨子、凿眼、打线、开料。中间吃了很多苦,也挨过师傅的打骂,可他一直任劳任怨,用心学习。

三年学满后,吴昌顺又继续跟着师傅干了两年,基本学会了师傅的全部手艺,这才出来单干,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头脑活泛,善于思考,在走街串巷干零活的时候,用心学习和揣摩别人家好家具的做法,技术是越来越好。没过多久,河间府都知道有个好木匠叫吴昌顺,请他打家具的人络绎不绝。

吴昌顺既有了名,也有了利,小伙子长得还精神,给他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挑来挑去,他选中了杨家庄的姑娘杨巧云。说实话,杨巧云的家境并不是太好,可她长得是真漂亮,眉毛好似初春的柳叶,眼睛如同盈盈秋水,脸蛋像三月桃花,莺声笑语,袅袅婷婷,任何男人见了都会动心。

吴昌顺在杨家村做木工活的时候,无意间看了一眼杨巧云,顿时惊为天人,当时就决定非她不娶。杨巧云早知道吴昌顺的名气,听人说小伙子长得不错,家境殷实,能嫁到这样的家里是她的福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时候这些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媒人根本没费力气便说合了这门亲事。

吴昌顺不差钱,热热闹闹地办了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好不容易轰走了闹洞房的亲朋好友,吴昌顺挑开杨巧云的红盖头,两眼紧紧盯着朝思暮想的姑娘,“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再加上酒精的刺激,吴昌顺再也按捺不住,两个人度过了新婚之夜。

吴昌顺整整三个月没有接木工活,天天和杨巧云呆在一起,两个人恩恩爱爱,新婚生活过得甜甜蜜蜜。日子还得过,一直这样下去会坐吃山空,吴昌顺虽然不舍,但还得拿起自己的工具箱干活养家,好在他的名气大,不愁没活干。每次干完活回家,杨巧云总是热饭热菜伺候着,天冷的时候还提前给他暖被窝,这让吴昌顺心里很感动。

如果夫妻俩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该是多美好的事情,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年冬天吴昌顺给东家干完活,结清工钱后天色已晚,东家好心留他在家吃饭过夜,可他心里惦记着家中的娇妻,不顾东家热心挽留,执意要回家。那天下着小雪,夜色漆黑,吴昌顺打着一盏昏暗的小灯笼走在山路上,心里焦急,加上没有吃饭,脚下一滑,跌下悬崖。

一夜没有等到丈夫回来,杨巧云心中十分着急,次日天明,她和公婆托付村里几个年轻小伙子进山寻找丈夫,结果在悬崖底下发现了吴昌顺的尸体。杨巧云大哭一场,她觉得上天不公,两个人还没有好够,甚至还没得及留下一儿半女,丈夫就离自己远去。

杨巧云哭得梨花带雨,旁人看了也心疼。公婆就这一个儿子,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众人安葬了吴昌顺,杨巧云便成了寡妇。古代对女人的束缚很多,清朝时期更加要求女人“三从四德”,所以杨巧云暂时没有改嫁的打算。

“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如今守了寡,自然招惹了一些浪荡公子,他们经常在吴家门前晃悠,公婆性格软弱,无力驱赶。杨巧云似乎心志已坚,并不动心,可谁又知道,每当夜晚独守空房时,杨巧云思念丈夫,该是何等的寂寞与无奈!

时间一长,这些轻浮的小伙子见占不到便宜,也就慢慢散去了,可杨巧云的心却随着一位卖货郎的出现泛起一阵涟漪。这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位卖货郎,和其他卖货郎不同,这次来的卖货郎身材高挑,长相白净,正好经过杨巧云院门前。卖货郎做生意实实在在,只是不善言辞,除了介绍自己的物品,并没有多余的话。

吴昌顺去世后,杨巧云常做针线打发时间,同时通过卖织物换钱度日,也找卖货郎买过东西。这次,当他和卖货郎四目相对时,两个人的心里都动了一下。从那以后,杨巧云时常对着针线发愣,似乎在等着谁,直到卖货郎出现后,她的脸上才会露出笑容。

一般来说,卖货郎都是定期到某个地方,当估摸着自己卖的东西被买主用得差不多时,卖货郎就会出现了。可是这个卖货郎却经常到吴家村来,从一个月一次到半个月一次,再到十天一次,最后三五天就来一次。每次来,他都会经过杨巧云的小院。

一开始,他们两个只是卖主和买主的身份,偶尔闲聊一两句。在交谈中杨巧云得知,卖货郎叫张金榜,原是读书人,家境一般,后来父母去世,张金榜读不起书,原定的一门亲事也告吹了,只得出来卖些东西赚钱糊口。

两个人同病相怜,有了共同语言,聊天内容逐渐多了起来,感情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张金榜也知道了杨巧云的经历,每次都是象征性地收几个铜板,有时候还会用赚来的钱买些米面送给杨巧云。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张金榜每次来都会卖给其他人家一些东西。

有一次卖货郎张金榜赶到吴家村时,天已经擦黑了。看到他一脸是汗,连饭都没有吃,杨巧云急忙把张金榜让进屋里,给他盛了饭。看着张金榜大口吃饭的样子,杨巧云突然一阵心疼,情不自禁地用毛巾给他擦汗,张金榜伸手想要推脱,却不小心握住了杨巧云的纤纤素手。

此时无声胜有声,空虚寂寞许久却又暗生情愫的两个人,如同干柴烈火一般,当晚张金榜便留在杨巧云家,天还没亮便悄悄地溜出门去。情感的闸口一旦开启便势不可当,此后张金榜几乎每天晚上都过来找杨巧云,初经人事的他深深迷上了杨巧云。

这天半夜,两个人精疲力尽,床头的蜡烛忽然间自己亮了起来,二人顿时一惊,只见烛光起初如绿豆大小,黯淡无光,顷刻间红焰四射,如同直径一米的大圆镜,圆光中间出现一个人的头像,正是杨巧云前夫吴昌顺的人面!张金榜和杨巧云吓得滚落床下,对着烛光一通磕头,嘴里大喊大叫。

寂静的夜里,杨巧云房间的叫声如此凄厉,周围的邻居都爬起来,纷纷打着灯笼聚在院前,壮壮胆子一起走进门,却发现杨巧云和卖货郎光着身子,跪在地上向蜡烛磕头,嘴里还不住地嘟囔着什么。而那蜡烛,此刻却并无异常。

在清朝,如果杨巧云改嫁了还好说,可如今没有改嫁,还属于吴家的儿媳妇,却干出这种事,在乡里人看来是伤风败俗之事。杨巧云惧怕流言蜚语,天还没亮就偷偷地跳河自尽了。张金榜虽然当场冲开人群跑了,可听说杨巧云投河后,也到同一条河流跳了进去。

小朵朵寄语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杨巧云和张金榜都没有错误,可是在封建社会,这种悲剧有时候是无法避免的,两个人暗中相好,实际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比如杨巧云,既想再找个男人陪伴自己过日子,可在“三从四德”的思想压力下,她又觉得这样做对不起丈夫。张金榜书生出身,本来面皮就薄,在做这事的时候也有思想压力,所以有人认为两个人是在精神恍惚的时候出现了幻觉。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如果当晚木匠吴昌顺没有冒险赶路,而是听从东家的劝告留宿一夜,也就不会跌下悬崖白白丢掉性命。也许他也真是心有不甘,一灵不泯,可这又怪得了谁呢?所以,有的时候要听老人的话,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0 阅读:1282

和煦斋书屋

简介: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