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城故事”收录讲述百姓生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石老师的《童年趣忆》是系列长文,故分多篇发布。
突然想起了儿时的一位伙伴,想了很久,终于记起他的名字——宝生。
听大人们说,宝生家是由江北来的,那年江北遭灾,许多人纷纷逃荒,宝生妈怀里抱着吃奶的婴儿,宝生牵着他妈的衣襟,宝生爹挑着一担杂什,就这样来到了梅绽坡,在坡脚下(现在的浔阳路口处)搭起了一间茅草屋住下来。那年宝生才五岁。
宝生家很穷,他爹是帮人挑水的,每挑一担水挣一分钱,路远的(大约半里开外吧)可得两分钱,以此度日。起先是从长江里取水挑送到人家屋里,那时长江水很清,江是白色的,把江水倒在水缸里,放入一小块明矾,隔会儿,些微的泥沙就会沉淀到缸底,水便清澄得可直接饮用了。后来有了自来水供应点,他爹帮人挑送自来水,力资也是这个价。
宝生大我三岁,但他的胆子比我大多了,懂的事也比我多多了。小时候,我只敢在屋前屋后周围一块儿玩耍,稍远一点的地方就不敢去。宝生却经常是一个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有时甚至是直到下午快断黑的时候才回来。他出去的时候,总是挎着一个破旧的提篮,拿着一个小钉爬子,回来时篮子里总会盛着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他真能干,懂得哪些破烂可卖钱,而我就完全不懂。
民国初年,担水的孩子 图源:帕金斯家族收藏
那时在马巷口有一个专收破烂荒货的铺子,宝生总是把拣回的破烂送到那个铺子里,拿回五、六分钱,有时还可拿到一角钱,每次拿到钱都如数交给妈妈,每当此时,他妈总是笑眯眯的摸一下他的头,那时刻,母子二人都快活极了。有时,他妈也会拿出一分或两分钱给他,他用这钱去买那像黄豆那么大一粒、红绿黄白各种颜色都有、一分钱八粒的小粒糖,细细地吃,惹得我们很是羡慕的看着他,此时,有钱人家的孩子就跑回去闹,一闹就会闹出糖子来,而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在大人面前连闹都不敢闹,只有眼馋的份儿。
有一年我大哥从南昌回来过年,那时他在洪都机械厂(当时叫三二〇工厂)工作,一天,他带我到江边去看大轮船,这是件让我很是开心的事,那时没有兄长或大人带着,我是不敢去江边的,爹妈也不准我私自去。印象中好像那时没有江堤,从西门口拐弯一插,就是江边。我看到在那平整的沙滩地上,一个小孩在沙滩里扒着什么,时儿拣起一件东西扔进提篮里;空旷的沙滩,茫茫的江水,瑟瑟的寒风,一个弱小的孤影在那里躬身移动;突然我认出来了,他是宝生!那刹那我感到宝生好可怜。那天我看到了大轮船,那游弋在江面的大轮让我振奋;但那天沙滩上的宝生,让我更是难忘。
宝生很早就正儿八经的做事了,经人介绍,到棺材铺里当上了小伙计,那年他才十四岁。当时九江就只一家棺材铺,老板姓宋,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宋滴铎。“滴铎”在九江的方言里是啰嗦的意思,也不知宋老板真的就是这个名字,还是老一辈九江人对他的戏称。
民国时期的棺材铺 图源:哈佛大学
当了小伙计的宝生常对我们讲一些很怪很有趣也很怕人的事情,他说有时夜里守铺子,听过鬼叫,那鬼的叫声跟老鸦的叫声一样,就在铺子门口叫,他缩在被窝里一下都不敢动。他还说,宋老板简直神了,有时早上一开铺子的门,就对他们说,“伙计们,精神点,今天会有人来买寿材。”还说来的人会要第几排第几口棺材,“把它擦一下。”这天果然就会有人来买棺材,而且果然会选宋老板说的那口棺材。
后来他听说,凡是死人,头天夜里都会有鬼魂到棺材铺里来为自己选棺材,这样的事他也遇到过一次。那是热天,他在铺子里躺在竹床上,半夜里,朦胧中听到两个人在哭,一个说“兄弟,我们死得好惨啰。”另一个说“哥哥,是我害了你哟。”然后就听到拍棺材的声音,“好,就是这口。”另一个说“这口”,他觉得似梦非梦,想睁开眼却睁不开。
第二天下午,便有人来买两口棺材,说是兄弟二人在南门湖淹死的。那时九江城内人口不多,一家突然死了两个人,在小城里影响很大,一时间人们街谈巷议谈论着这件事,说是兄弟二人从十里铺回九江,由桑树岭(今称山川岭)下到小坝上,弟弟便在湖边沿上洗澡,滑下去了,弟弟不会划水,滑到湖里便喊“救命”,哥哥立即跳进湖里去救弟弟,结果两人都淹死了。这情节与宝生夜里听到“哥哥,是我害了你”的说法很相吻合。也不晓得是他瞎编用来骇我们这些小伢,还真的是他经历了这么件怪事,当时我们这些小伢儿听宝生说起这些怪事是又爱听又害怕。
后来说是要城里人到农村去,还下了指标,委员会干部就动员宝生家下放,依稀听得大人们说,那是九江城第一次在居民中动员人“下放”,其时是1964年,宝生他们全家便离开了九江,下到德安去了,听说是在德安车桥公社落了户,那年宝生十六岁。此后便再也没有见过宝生了。宝生家离开了梅绽坡,慢慢的我们也就把他淡忘了。现在突然想起,倒是牵起了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不知他如今还在不在?在哪儿?他还好吗?
老石(作者像)
【读后记】原计划将石老师的《童年忆趣》用上中下三篇刊完,今改为一篇一个小故事。《宝生》讲述了一位儿时的玩伴,令我想起鲁迅先生写的《闰土》,石老师的文章紧扣主题,细节丰富,描摹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