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都说男人40一枝花吗?为什么在男女对待不平衡的职场,男人过了35岁也会被企业、单位、公司嫌弃呢?
明明 35 岁以上的员工,更具稳定性,更有经验,更能恰当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心态成熟,承担力强,但为何在公司招聘时,却不受青睐呢?
公司在招聘时,将35岁以上的人,排除在外。一个原因是,部分公司过于追求创新和活力,认为年轻员工在思维上更加敏捷,能够更快地适应新技术和新观念。另一个是,一些公司可能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担心 35 岁以上的人,在薪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有较高的期望,从而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
这种短视的招聘倾向,忽视 35 岁以上员工的稳定性和丰富经验,可能会导致公司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付出更多的代价。
网友的不同认知有人说,这是很正常的传统思维,是站员工层面来说,大多数人认为,人到35岁,步入中年,各种压力增大,应该是职场上最为稳定的那波人。此时的优势,不仅经验丰富,而且生活压力大,为了降低风险,大多数人都不会随意跳槽,对企业、公司来说,应该是最忠诚的下属。
为什么却成为被公司嫌弃的人呢?有人说,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思维,持有这样的立场,没有冒险精神,不断求稳,所以才不会被用人单位认同,才导致在招聘时不受欢迎,裁员时顶上的境地。
在职场这片大海中,年龄似乎成了一道隐形的门槛。35岁,被许多人视为职场的分水岭,一边是稳定的彼岸,一边是未知的波涛。但有趣的是,尽管35岁以上的员工被认为更稳定,许多公司在招聘时却对他们关上了大门。
年龄歧视:职场的隐形门槛“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把它当成问题。”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在现实中,年龄却成了许多人找工作时的绊脚石。35岁以上的打工人,往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职业态度,但他们在求职市场上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李明,一个37岁的资深工程师,拥有15年的行业经验。他技术过硬,工作稳定,是团队中的中流砥柱。但当他因为公司重组而失业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求职的困境。尽管他投递了无数简历,但大多数公司在招聘要求中都明确写着“35岁以下”。
金钱与转折面对这样的现实,李明决定不再低头求职,而是选择自己创业。他拿出所有积蓄,开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起初,公司运营困难,资金紧张,李明不得不向父母求助,每月要1000元生活费来维持基本生活。这在外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李明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意外的成功就在李明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的公司接到了一个大单。这个项目不仅让他的公司名声大噪,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务。李明的公司从此走上了正轨,他不仅还清了父母的生活费,还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35岁以上的,也有优势据《职场年龄歧视报告》显示,35岁以上的员工在忠诚度、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方面往往优于年轻员工。他们更有可能长期留在公司,减少了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然而,许多公司仍然倾向于招聘年轻人,这不仅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对公司发展的短视。
敲黑板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不应该成为职场的障碍。35岁以上的员工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职业态度,他们的价值不应该被忽视。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年龄是一个高明的骗子,它使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智者,而在外面看到的是一个蠢货。” 让我们摒弃年龄歧视,给每一个打工人公平的机会。记住,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年龄,而在于能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