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也要脚踏实地,这是学校教育该给学生传递的基本认知,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实中有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和学术中弄虚作假,善于包装,其根源就在于浮躁和虚荣心,而这种心态的来源与早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无关系。
经常看到小学生的豪华简历,10岁左右的年纪,就已经了丰富的科研经历,要么是包装的结果,要么是家长的功劳,真正的天才毕竟是少数。
近日,一则来自浙江的消息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一名小学生发明的六足机器人系统,并且还斩获“新希望杯”2024年新昌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可随之而来的是潮水般的质疑声。
当地学校、科协、教育局迅速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好在他们已表态接到反映,正在着手处理此事。
据了解,该获奖项目是仿生六足机器人野外数据检测及图传系统,光听名字就“科技感”满满,显得非常有含金量,与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似乎都有的一拼。
对此,有网友直言不讳:
搞这个研究生都能毕业了!
这般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与大众认知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似乎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1月9日,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给出了回应!
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是已经举办多年的比赛,此次一等奖作品,是学生提出想法,然后在家长与老师协助下,完成的一个简易小机器人,实际并没有名称听起来那般高端复杂。
科研,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真正的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知识的沉淀、无数次实验的打磨,以及面对失败时百折不挠的韧性。学术的高楼,是一砖一瓦、脚踏实地搭建起来的,浮躁之气本就不该沾染。对于心智尚在发育、知识体系还在初步构建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只是一种包装,实际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培养小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爱好,无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或许日后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他们饶有兴致地摆弄着简易的实验器材,好奇地观察自然现象,这种纯粹的好奇与热爱,才是科研萌芽该有的模样。
只是,一旦用这类高大上的虚名去包装小学生的科研工作,危害是深远的。过早地让孩子陷入虚幻的科研“光环”里,他们很容易迷失,以为科研不需要深耕,仅凭一个亮眼的噱头就能收获荣誉。
长此以往,真正踏实钻研的科研态度难以养成,等到日后面对真正的科研难题,习惯了“浮于表面”的他们,又怎能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攻克呢?
此次小学生六足机器人获奖风波,应该给学校和家庭提了个醒,我们既要呵护孩子科研的小火苗,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但也要脚踏式,切勿过度包装,心浮气躁从来都不是科研和学术的底色。
ys20
孩子懂个啥,都是他的父母在作妖。
用户10xxx44
红色警戒里的恐怖机器人
笑看表演
说对了,这就是给孩子铺垫研究生起步了
养蜂户15
不是“姜萍”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