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人特别“清醒”?
他们看得透人情世故,不容易被忽悠,对人生有清晰的认知,活得通透又理性。
可奇怪的是,这样的“清醒”,并没有让他们更快乐,反而让他们更痛苦。
他们不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也不会轻易相信甜言蜜语,可越是如此,他们越容易感到孤独、疲惫,甚至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为什么活得越清醒,反而越痛苦?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不妨看看下面几个原因。

清醒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洞察力。
他们能看透人际关系中的虚伪,看穿生活中的套路,甚至能精准地预测某些事情的结局。
他们知道哪些人只是在“假惺惺地关心”,知道有些关系注定是“各取所需”,知道社会规则并不全靠公平,而是更多地依赖资源、人脉和运气。
可问题是,看透不代表能改变。
他们知道职场有潜规则,却改变不了公司内部的利益交换;他们知道感情需要经营,可对方不愿意努力,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知道家人有些观念不对,但讲再多道理也无法改变对方的想法。
他们活得太清醒,却又无能为力,这种认知上的无奈,才是最大的痛苦。

有些人,习惯了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一切。
他们做决定前,反复权衡利弊,甚至连一顿饭要不要吃、周末要不要出去玩,都要考虑是否值得。
他们不会盲目冲动,不会轻易相信“爱情至上”,不会被甜言蜜语迷惑,而是会思考:对方真的适合自己吗?这段感情能给我带来什么?
这种理性,让他们避免了很多错误,但也让他们少了很多简单的快乐。
有时候,过于理性,就是一种折磨。
别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入一段感情,而他们却总是克制自己,生怕受伤;别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而他们却总是在衡量“值不值得”。
他们活得太清醒,却也活得太累。

清醒的人,往往也很敏感。
他们能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感受到身边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能揣测对方没说出口的想法。
本来,这是一种能力,可如果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
朋友心情不好,他们会下意识地安慰,结果自己的情绪也跟着低落;家人抱怨生活辛苦,他们比谁都焦虑,却又帮不上忙;同事之间的潜在矛盾,他们早就察觉,可夹在中间,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他们总是替别人考虑,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们。
太懂事的人,往往活得最累。

你有没有发现,清醒的人,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
不是他们不想社交,而是很多时候,他们很难找到真正聊得来的人。
他们不喜欢表面客套的寒暄,也不愿意在无意义的关系上浪费时间。
他们更喜欢有深度的交流,可现实是,愿意深聊的人太少,大家都更喜欢轻松的娱乐、无脑的快乐。
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愿意表达,甚至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的状态。
他们不合群,也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迎合别人,于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可有时候,人终究是需要陪伴的。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既能看透一切,又能热爱生活。”
清醒的人,往往活得很累,但如果能调整心态,也可以活得自在。
学会接受现实,而不是对抗现实。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改变,学会释然,才能减少痛苦。允许自己偶尔感性,不必事事理性。 适当放松,允许自己享受一些“无意义的快乐”。学会给自己设“情绪边界”。 不要被别人的情绪裹挟,学会适当地抽离和保护自己。适当合群,不必孤独终老。 不是所有社交都要有意义,有时候,轻松的陪伴,也是一种治愈。清醒是种能力,但学会与清醒的自己和解,才是人生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