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影》:以民间艺术皮影戏为底,宣扬传承之美

铭桉看国际 2023-09-30 01:41:02

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朴实的文化因子和生命血脉,是国家的文化符号和民族的身份标识。

然而,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艺术形式虽然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但面临着受众流失,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在保护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的同时探讨它们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焕发新的生机是剧本创作的目的;旨在关注中国传统优秀民间艺术现状,关注民间艺术在文化转型中的境遇。

剧本《影》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讲述民间皮影艺人朱树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皮影戏作为文化符码贯穿全剧,通过作为社会问题剧的戏剧类型,利用小人物反映社会问题。

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案例作为作品的创作基垫进行审美化的表现,使戏剧人物和情节故事更为遵循逻辑、真实饱满。

纵观戏剧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的戏曲还是西方的古典话剧,其起始的戏剧表现形式都是源于生活,剧作家们在戏剧表演中反映人们狩猎、歌舞、祭祀等日常生活。

随着戏剧的发展,为了丰富表演形式,剧作家开始人为的制造情境和模仿生活,在戏剧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入了创造性元素。无论戏剧艺术形式如何改变,戏剧作品源于生活的宗旨始终是如一的。

剧本的创作来源于笔者在暑假参与纪录片拍摄时的田野调研,掌握了关于皮影戏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在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详实文本资料的基础下,写一部关于皮影戏剧本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创作不应当只存在于高雅的殿堂,也应该脚踏实地,反映当下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的社会现状,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记录当下时代发生的故事。

剧本《影》的创作即遵循了其关注当下,反映现实的宗旨原则。将创作的出发点放在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一社会问题上,意图通过剧本作品烛照出社会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所持的心态以及嬗变的轨迹。

话剧剧本《影》及作品阐述

剧本《影》讲述一个皮影艺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本故事。朱树明是泰城皮影的第五代传人,然而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唯一可以指望的孙子安石也打算着去城里学厨,正愁后继无人的朱树明被村主任关于为皮影申请“非遗”,建设文化村的项目所打动,跟着村主任开始为皮影宣传造势。

在这期间外国人夏洛特的到访,意外拜师的柱子,急功近利的孙子安石等人的不断介入,状况频出,人们对待传统文化艺术的态度莫衷一是。

最终朱树明的皮影因为不具备群众基础被取消了申请资格;曲终人散,当各怀心思的人们一一散去时,朱树明的皮影传承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结局给全剧蒙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也让人们思考传统的文化艺术未来的方向。

在剧本创作中笔者以皮影戏作为文化符码贯穿全剧,以社会问题剧的方式,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皮影戏传人朱树明的塑造从中折射出手艺传承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不易和传承的艰难。

选材:关注民间文化的境遇

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质朴的生命血脉和文化因子,是国家的文化符号和民族的身份标识。

泥塑、剪纸、刺绣、年画、昆曲、面塑等等都是中国辉煌民间艺术的代表,其蕴涵的艺术之美和深刻文化底蕴都给人们带去无限的思考和启迪。

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不乏对民间艺术境遇加以关注与思考的出色作品。2016年吴天明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百鸟朝凤》就是旨在宣扬保护落寞传统艺术文化所创作的电影。

讲述了焦三爷和游天鸣师徒两人终其一生传承唢呐艺术的故事。

影片从浅层含义来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意义来说讲的是以焦三爷为代表的唢呐艺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正确态度。

在影片中感动人们的不止是唢呐本身的艺术魅力而是老手艺人对于传统艺术的坚守和信念。

与《百鸟朝凤》悲情的风格不同,2017年由王冉导演的《闪光少女》以二次元轻松活泼的画风展现了一群民乐系少男少女们为了坚持自我和捍卫民族乐器的尊严的青春故事。其中民乐系与西洋乐系的一次正面音乐挑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略了中国民族乐器独有的音乐魅力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民族乐的关注。

除了影视化的表达,多年来,各地政府对本地的民俗文化都加强了管理和保护,一些地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进行拍摄成片,记入档案,通过宣传号召民众加入到保护民间艺术的活动队伍中来。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强势挤压传统艺术市场,许多传统手艺的民间艺人的相继离世,一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离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远,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

以皮影戏为例,20世纪90年代,湖南一个省记录在册的皮影戏班就有1500个左右,而目前有传承能力且建制齐全的皮影戏班全国总数不足20个,加强民间艺术文化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当然是工作根本,怎样进行良性可持续的传承,让其焕发新的光彩更是重中之重。

在实践中,已不乏颇为创新的传承发扬的方式,例如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不仅建立保存了自明代以来万余张年画的博物馆,创新老模式,开发新卖点,通过发展动漫、生活品、旅游品等衍生产品,延伸年画产业链。

广东兴会的葵艺,将葵扇进行工业设计,传统葵扇制作而成的葵灯亮相国际米兰设计周优良设计展,让中国民间艺术走上了国际的舞台。青年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老艺术家的合作,摇滚与民族乐的结合,让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也探寻出了一条新时代的传承之路。

因此在商业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经济环境下,传统艺术当如何自处,怎样在遵循文化内在基因的基础上创新审美价值,保护民族的精神遗产,这是本剧想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剧本《影》选择皮影戏作为民间文化讲述对象的初衷所在。

《影》以朱树明申遗作为故事主线一以贯之,全剧的矛盾冲突围绕着申遗横向展开,是个“开放式”的结构。

全剧一共分为四幕,按地点分为村头、朱树明家、县城舞台后台、村头戏台.

四幕的主要剧情依次为:“求皮影”、“教皮影”、“宣皮影”、“定皮影”。

第一幕角色依次登台,事件随着登台人物的增加依次递进,外国人夏洛特的突然闯入这个村庄,让事件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幕以朱树明家为核心,围绕皮影传承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夏洛特的不解,安石的嫉妒以及寡妇的阻止让看似顺利的申遗道路设置了不少障碍,许多事端悬而未决。

第三幕转场到县城舞台,朱树明的生病让安石和村主任他们对皮影发展的构思有了发挥空间,商业化利益化,哗众取宠在这一幕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之前单纯的传统皮影形成鲜明对比,为后续埋下伏笔,也让观众好奇皮影的最后走向。

第四幕作为终场幕,地点再次回到村头,前三幕的伏笔在最后一幕得到交代。

0 阅读:0
铭桉看国际

铭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