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等美国先出招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开辟第二战场对美国极限施压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4-11 17:14:34

这一次的极限关税战,美国要的太多,我们肯定不会妥协。这一轮的极限对抗造成的冲击威力,可能远远超过史上任何一次中美对抗。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当遇到美国的极限打压行为,我们总是选择隐忍,被动应付美国的出招。这让外界看待中美博弈,多了一份中国总是在示弱的印象。哪怕这次我们决不妥协,极限反制,依然没能阻挡很多国家第一时间滑跪美国。从局势的发展来看,美国还有可能要求这些国家反过来形成围堵中国的经济联盟。抛开自嗨的精神胜利法,我们不能不预防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中美之间已经无法和解,我们就不能再抱着过去那种思路,总是等老美率先出招之后,我们来被动应对。如此被动应对看似强硬,实则不能阻止别的国家站队美国。在博弈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之长,攻彼之短,一直都是打赢的不二法门。昨天我详细分析了如何从黄金入手击败美国,实际上相比于黄金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必杀技,只要用出来,几乎可以肯定,美国毫无招架之力。而这个办法就是围点打援,用封锁宝岛的办法,逼美国来救。通过热战的方式将美国的军事资产全部打废。既然经济战无论结局如何都要迎来热战,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用热战的方式,用我们的优势将老美打回原形?

川普向民众承诺美军战无不胜,那是在对抗伊拉克那种三流国力的国家。霸权说到底还要看谁的拳头硬,不敢打,美国的一切手段都将失去作用!

在美国六代机F47的新闻发布会上,川普向民众承诺美军将战无不胜。但是从美军二战后的表现来看,他们从来都没有战无不胜。虽然他们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但是伊拉克所谓的世界第三是有很大水分的。他们没有核武器,没有强大的战斗意志,更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保障战争消耗下的战损补充。如果从绝对实力视角看,1991年的伊拉克军力,最多也就算三流,距离世界第三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美军在二战后的所有战争行为只要碰上中国,基本上都没赢过。朝鲜战争最多算是打了个平手。这一战,让美国军队对中国解放军产生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到越南战争时期,我们要求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老老实实遵守了我国的要求,绝不越雷池一步。除了这两场战争以外,二战后的多场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对手中还有强大的吗?美国所有的战争行为都是在牛刀杀鸡,不论是武器装备的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完全碾压其他的对手。

所谓的战无不胜,不过是唬人的把戏罢了。别说战无不胜了,就连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老川都没有做到。还因为他所谓上台就能结束战争,原来是被刺欧洲,出卖乌克兰的做法,一度让世界认为这家伙莫不是吃错药了,想出了如此奇葩的方式。

从中美博弈的视角看,到最后打一仗分胜负,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说白了,大家你来我往的目的,不过是想在经济战争领域获胜罢了。我们且不说经济领域谁胜谁败,就问大家一句,美国经济战败了,会善罢甘休吗?他们难道会在存量军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霸权旁落而无动于衷?假如我们经济战败了,会选择退让吗?难道我们工业实力依然在的前提下,会眼睁睁看着经济战败导致国家一直坠落,最后连工业能力也保不住?说白了,两国最后还是要在军事领域分胜负,无论经济战的结果如何,都会发生军事对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其实从世界霸权的视角看,军事实力是最终的霸权稳定器,经济层面的所有博弈和对抗,都是在军事实力保障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抗。谁能在军事实力上压倒对手,谁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们做个最简单的比方大家就清楚了。打个比方,美国用关税站逼得一众国家在美国的淫威下屈服,并在美国要求下,形成对中国的关税联盟,将中国的对外贸易孤立。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派出军舰切断全球的主要贸易通道,试问美国要怎么做?我们难道就不能开着航母去要求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吗?

请问大家,我们从军事角度出牌,美国跟不跟?如果跟,美国凭什么?他们连造船业都消失了,军舰建造速度跟我们差几百倍。真打起来,现有存量军力打光后,等着他们的,就是北美大陆的登陆作战了。如果不跟,那么老川对所有国家的欺压之势瞬间就会瓦解,大家看到一个不敢战的美国,瞬间就会聚集在中国的周边,形成对老美的合围之势。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我们也只是做一个猜想。其实我们有更合理合法的手段去开辟军事对抗的第二战场。以我们工业实力雄厚的基础条件,开辟一个不利于美国的第二战场,逼迫美国下场在他们的劣势领域迎战。这样,美国所有的经济战优势,金融优势都会烟消云散。不要说美国能不能打赢了,就是打个不胜不败,老美的霸权影响力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我凭什么认为军事对抗我们占优势?我为什么觉得老美一定不敢跟我们在军事领域对抗?天予不取,反受其累!台湾围点打援的策略分析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也是很多人对战争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即便是在现代导弹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大国之间的战争,依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描述过,一个大国战争中的目标数量高达百万个,而一个国家的常规导弹库存不过才几千枚。美国战斧导弹的库存数量也不过才三千多枚。

俄罗斯在四年的战场上发射各种巡航导弹的数量超过1000枚,各种炮弹数量超过一千万发。需要明确的是,即便俄罗斯发射了这么多导弹和弹药,依然没有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双方依然在战场上你来我往。而俄罗斯的对手还仅仅是国土面积只有我国15%的乌克兰。也就是说,从国土面积赋予的战略缓冲空间,理论上要对我们造成跟乌克兰一样的打击效果,需要发射的巡航导弹数量超过15万枚,炮弹数量超过1.5亿发。

按照当下世界各国的武器库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庞大的武器库存。也就是说,我们不还手的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能够完全瓦解我们的战争能力。何况我们不可能在遭遇到攻击的时候不还手。这也就注定了,现代战争,依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既然是消耗战,决定战争胜负的,依然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

现如今,我国工业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5%,是美国工业产能的3倍。更重要的是,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更便于武器装备生产的中端制造业上,而美国制造业产值看上去虽然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的制造业集中在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制造领域。像机械生产,造船等更适合生产武器装备的制造业跟我们的差距动辄几十上百倍。如此差距,美国想要在消耗中跟我们拼战争潜力,我们将会让他们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优势,请问大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场大国博弈的对抗中,从军事层面开辟第二战场呢?既然美国一次次强调他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那么强调在我国周边的航行自由,我们完全可以在我们周边开辟第二战场,让我们的军事潜力发挥的同时,也看看美军是否敢于应战。

其实做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宝岛周边进行封锁演习,通过封锁的方式向外界传达我国祖国统一的意愿就行了。在演习中,我们将宝岛的海空全部封锁,任何进出宝岛的船只都必须接受解放军海军的检查。除了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可以进入宝岛,其他任何物资拒绝进出宝岛。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拉开一个与美国在东南海域决战的态势,还可以顺利切断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不是对我们进行科技封锁吗?我们直接给他们来个绝户计,一块芯片也不让美国获得。

如此,就问你美国来还是不来。来,就是远程奔袭,补给线至少五千公里。不来,不好意思,我们不需要武力夺岛,只需要维持封锁一段时间,就可以完成祖国统一。这样一来,我们就把球踢给了美国,让他们去选择到底该怎么做。说白了,我们就是在围点打援,围点所需要的兵力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出动海警和少量潜艇,护卫舰,战机就可以完成对台湾海域的全面控制。岛内兵力虽然也很强大,但是在解放军看来基本就是战五渣。将大量海空兵力前出部署在第一岛链内外,就等着美军来战。试问,如果摆开这样一个阵势,美国将何以应对呢?他们还有精力在经济层面跟我们分高低吗?还有时间去运作所谓制造业回流吗?

美国明知万里远征没有优势,若不应战,从全球航运视角切断我们的航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从美国的视角看,介入这样一场战争,很显然是没有胜算的。无论是海军规模还是军事技术层面,美军都不具备在中国周边跟中国决战的优势。如果美国军方是理性的,那么美军是不会来的。因为明知道我们在围点打援,他们不可能自己往坑里跳,最多也就是在相关海域周边航行或者派出侦察飞机了解情况,绝不敢贸然出手打击我们的围点部队。

作为霸权国家的美国,在自己屡次强调的核心利益区域遭遇到军事挑战,如果不应战,说明美国的军事霸权事实上衰落了。所以美国不可能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一定会在军事上有所行动。对于美军的计划,大概率只能是利用其海军远洋作战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封锁主要航道,对我们进行物资封锁,切断我们获取能源,粮食,重要原材料的海上交通线,对我们形成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封锁圈,是美国现有力量使用的最优解。

那么,一旦美国选择发挥他们的长处,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再到中东太平洋,给我们设置一个这么大的封锁圈,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呢?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军事博弈中我们优势发挥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对外表示,美军的霸凌行动吓到我们了,我们要造个世界舰队压压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顺利进入战时经济体制,大规模扩充军工生产。不但可以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还能够迅速生产出一支强大的海陆空大军。

既然美军主要利用海军对我们进行封锁,不好意思,我们的民用造船也可以先把世界船舶订单先放一放,按照一年五千万吨的生产能力,转产军舰一年生产个一千万吨应该没什么压力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装备起一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压垮美国海军的强大海军。

陆军本身就具备年产三千辆坦克的生产能力,这个时候稍微扩充一下产能,将一些重型机械的产能给陆军坦克装甲车,一年近300万台重型机械生产能力发挥个百分之二三,也能装备大几万辆甚至十万辆的坦克装甲车。至于说到空军的飞机,那就更不是事儿了,每年那么大的机械装备的产能,仅仅是汽车厂改造一下,一年生产出来几十万架战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吧?今年我们不是还订购了100万架自杀式无人机吗?战时稍微扩充一下产能,一年生产一千万架应该没什么压力吧?

请问大家,将工业产能适度往军工产能上转化一下,就算转化整体产能的百分之10,也可以很轻松从军工生产能力上压垮美军吧?既然迟早要有这么一场分胜负的决战,那么不如趁着我们工业实力最强大的时候,给他们来一个惊喜。当我们开着三五十艘航空母舰,数百艘远洋驱护舰去各大洋,航道遛弯的时候,美国海军敢动手吗?他们还有能力封锁我们的全球航运,资源获取通道吗?

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军事层面的主动进攻,攻其所必救。这样他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对我们极限施压。

需要说明的是,中美之间的这场对抗,目前虽然没有在军事层面有所展现,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相对克制。说的直白一点,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拥有最后决胜的法宝。大不了,最后拼一下军事潜力就完了。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事实上在这场博弈的开始,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当然了,开辟第二战场,通过军事手段对美国极限施压会导致大量的军工投入,这对国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伤害。但是军事行动是否能成功,决定了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人拼命扩军备战,一战从大清国手里讹诈白银2亿两,并依靠大清国赔款,顺利解决了日本的金本位货币信用体系构建。此后日俄战争虽然日本没捞到什么经济上的好处,但是一战将沙俄在远东的力量给压了回去,让其消除了在远东的扩张阻力。

战败的后果虽然很严重,但是从过往的经验看,即便是战时遭遇重大损失,只要工业基础还在,战争潜力就会源源不断为战争前线提供恢复血包。二战德国进攻苏联,前期给苏联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最终还不是被苏联给收拾了?太平洋海战中日本也曾重创美国舰队,最后还不是被美国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给压垮了?从这方面说,我们当下从军事层面开辟第二战场,攻美国所必救,本身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是相对于祖国统一,相对于打掉美国的军事霸权来说,产出远比投入划算。

从二战之前的世界格局来看,英国也曾对美国极限施压,他们也不愿意交出世界指挥棒。但是一场消耗战让这个国家完全丧失了对世界各地的控制权。说白了,制造业空心化之下,一个国家的存量军力看起来无论多么强大,不过都是纸老虎,后续生产能力跟不上,现有存量军力被打掉一点就会损失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虽然还想对全球事务指手画脚,但是美国完全不给英国人脸面的原因。说白了,英国一个没有了战争潜力的国家,还想着日不落帝国的美梦,难道不是一种妄念吗?

如果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开辟军事第二战场,那么接下来,美国不但不会再有精力用讹诈的方式胁迫全世界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而且就连想要完成再工业化也是万万做不到的。接下来,他们每天都会在噩梦中准备着一场注定失败的大战,而今天的美梦将不可能再次出现。

此外,一旦我们开动战争机器,意味着周边诸国将不得不选边站队,因为这样一场冲突之下,周边国家已经不再重要,他们能否符合我们的诉求才是最重要的。相对于经济利益来说,就问他们要钱还是要命吧。有时候,太过讲规矩,反而让人对你不够尊重,适当挥舞一下拳头,反而能产生非常不错的效果。

同时,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早早认清自己的位置。在我们表达战略诉求的时候,能够配合我们还好说,若一意孤行,非要让我们表达一下怒火,那么我们也不介意军事观摩团到北美去旅游一番。当然,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因为美国的精英们非常懂得审时度势,他们清楚硬刚下去的后果是什么!

战后重新确立世界贸易格局,好处是可以将战后的美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让美国在北美自生自灭,直到这个国家因为阶层撕裂而分裂为多个小国。能趁机消除他们的核武器威胁自然最好,做不到也无所谓。

经济战后是热战,这是一战,二战爆发的基本逻辑,是几次中东战争,美国对各种小国展开攻击,自然也是俄乌战争爆发的核心原因。大家不要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道义,公理。所有的战争行为本质上都是经济争端的延续。在当下没有经济增量的存量博弈中,即便是中美分出胜负,胜利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是会遭遇到经济挑战。说白了,经济战之所以发生,本质原因是消费能力不足以消化生产能力。只有消灭足够多的生产能力,才能让市场重新达到平衡。

所以当下我们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将视野紧紧盯着当下的这点博弈,争端。这个世界注定要在这场消费能力不足的困境中,陷入一场旨在消灭生产力的大战中,既然这场战争迟早要来,为什么不从现在就着手准备?

一如上面所说,战争潜力排名中,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军事潜力。我们网上讨论战争的时候经常有个观点,说的是美国发动战争,总是想着联合多少国家共同对一个国家进行群殴。我们讨论战争的时候,则总是在设想我们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该怎么打赢。其实之所以产生这种认知差异,本质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世界已经被美国主导,而且我们跟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早就有过一场生死较量。现如今,之所以还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思维惯性使然。

在我看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期望中美之间打起来,就像我们期望美国和别的国家打起来一个道理。每个国家都不想自己陷入战争中,而他们之所以不想泥足深陷,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没有左右战争的能力。或者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左右战争,那就是工业实力最强大的那个国家。也因此,我才会觉得,我们应该主导一场攻其所必救的战争,用最快的,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将美国霸权击落,难道非要等到经济战分出胜负之后吗?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当下就开辟第二战场,意味着美国根本没有跟我们碰一碰的实力。接下来,我们可以借着胜利的春风,主导战后新的贸易体系的建立。如果届时美国还在,那么他们能够乖乖听话,我们还是愿意容纳这么一个大国进来的,如果他们不听话,那么我们就将其封锁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自生自灭就完了。

小结:大国博弈由经济纷争开始,由战争而结束。这个规律自古如此,从未被颠覆。假如这一场博弈最终一定会诱发一场军事对抗,那么趁着美国最虚弱的时候开动,是最好的时机。从美国当下的各种骚操作来看,又是威胁加关税,又是准备暂停关税90天来看。美国想要的,无非是用关税威胁,来讹诈全世界给美国让利罢了。

如果将经济战看作是整体博弈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开辟军事斗争的第二战场。至少让绝大多数国家明白我们的国家意志。既然双方不死不休,那么我们就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去进行准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等到双方交上手了,才能明白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老大!

1 阅读:48

评论列表

有思无A谦有益

有思无A谦有益

2
2025-04-12 01:49

这么长的似是而非的P话是如何炼成的?这世界肆无忌惮的廓只有花旗与大鳄,因为他们都有五六千以上的黑蛋投射能力!这就是榜样。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