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孕中被缢杀的元春,犯了什么大错?省亲时就埋下了祸根

屏山品红楼美 2024-09-05 22:51:05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恨无常》里的这一句,清清楚楚告诉读者,贾元春的死亡过程,是被勒死的。她的判词图画上有一只香橼挂在弓弦上,证明她是被弓弦缢杀的,这样的死法,当然不是自杀,作为宫廷贵妃的元春,能杀她的人,只有皇帝,缢杀她的人,当然的太监。

死的如此惨烈,对照她的出身和身份,令人不胜唏嘘。但判词里的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就更加令人伤痛了,榴花盛开,就是说她怀孕了,石榴意为多籽,开了榴花,还未结籽,指怀了孕但还未生下来。

也就是说,元春死于皇帝的命令,动手的是那些曾经侍奉她的奴才太监们,已经榴花盛开怀有身孕的元春被弓弦缢杀,一尸两命,她死时,也像秦可卿托梦凤姐那样,托梦给自己的父母: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和父母做永久的告别,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还告诫父母要早想好退步抽身。

实际上,忽喇喇似大厦倾,贾元春这棵大树一倒,贾府也就要获罪被抄家了,百年家族如猢狲散去,各寻各自门,飞鸟各投林!

贾元春此人,全文正式出场仅一次,就是受皇命回娘家贾府省亲,一进大观园,第一句就感叹:太过招摇,太过奢华了。无论是起名还是维护,都告诫家人一定要低调行事,不可靡费。

在整个省亲过程的六七个小时里,元春的表现都比较内敛,很注意个人行止不张扬,这时也恰是元春圣眷正隆时,证明她不是轻薄的女子,很懂韬光养晦和基本的做人之道。

带着身孕被缢杀,元春到底犯了什么大错?让皇帝对她忌恨到非杀她不可呢?

其实读者不需要做任何无谓的猜测,十七十八回为“元春正传”,也就是说,关于元春,后续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切的疑惑和根本原因,都能从元妃省亲里找到答案。

元妃省亲,那是一片富贵热闹繁华,政治上说,皇恩浩荡,臣下荣光;私下里讲,是骨肉团聚。无论怎么说,都是上下合乐,雨露均沾,凡参与的都有好处,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实际上,真正要分析的,是皇家和贾府的角色、地位,从而思考角度就大不相同了。

从皇帝这个角度说,他要考虑的是,贾府皇帝、对国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贾元春能起到什么作用,千万别扯感情因素,皇帝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统治和稳固问题,后宫的位置也是有限的,每一个后宫都要大把的银子来养赡,当然要挑对自己皇位最有用处的臣下。

因此,从皇帝的视角看贾府,就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贡献,对我的用处有多大?元春本人,除了生育价值,也有管理好和鼓励好四大家族的桥梁作用。

贾府想没想到这一点?可以肯定地讲,贾府没有想到,贾府是怎么想的?

家里出了个贵妃,光耀门楣,而且自己是皇亲国戚了,可以横着走了,所以小说里有一句:

“(贾母等)不免洋洋喜气盈腮。”

“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十六回)

宁荣两府主子奴才少说也有一千多人,他们除了得以、显摆,懂不懂这时候需要夹着尾巴做人?他肯定是不懂的。经过一年忙活,将能得到的所有的银子用来大兴土木和准备省亲之外,他们不会考虑皇帝对他们是什么要求,或者说是期待。

成了皇帝的老丈人了,成了皇亲国戚了,以前还低调的恐怕也不低调了,以前不敢的恐怕也敢了,王熙凤撺掇张华告贾珍贾蓉贾琏时,曾经张狂的说出一句话:

“就是告我们家谋反也不怕。”

这不仅是王熙凤,也会是整个贾府上下人等的心态。

元春意识到这些了吗?元春没有,她的家庭不懂这些,自然没有给予她这方面的教育,元春点戏,点了一出《乞巧》,就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证明元春就像一个普通的小女孩那样,还天真地期待和皇帝能有所谓的爱情呢!

皇帝原本想找得力的帮手和为自己分忧的人,谁想这贾府里就是一群草囊饭袋,没有一个明白人,更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当这样的念头存在于皇帝的头脑里时,就是元春失宠之时,也是太监们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之时。于是,到了后期,读者就频频见到夏太监、周太监等到贾府讹诈了。

元春、贾府,对于皇帝而言,没有任何价值,不仅不是助力,反而成了麻烦,成了累赘,成了废物。无论哪根稻草落下,贾府的末日自然也就到了。

为什么百年贾府,不懂和皇家联姻的基本逻辑?说白了,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这是武功起家的重大缺陷,后面几十年也不懂补齐。

说起文化,《红楼梦》里只有一个诗礼书香之族,那就是林家,但是,贾府也不识林家,从他们阻扰木石姻缘就知道了。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0 阅读:31
屏山品红楼美

屏山品红楼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