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养宠物,背后却是套路贷?

中国新闻周刊 2025-01-20 14:15:56

缅因、英短、布偶、暹罗,北京三里屯的一家大型宠物店里,几十只热门品种猫被分置在宠物柜里对外展示,柜门上标注着猫的品种、性别、年龄等信息。不少爱宠人士在店里“撸猫”,一对情侣抱着自己选中的爱猫,准备和店员签合同。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养宠物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宠物店也开进了年轻人聚集的三里屯等商圈。店里的品种猫普遍售价几千到上万元不等。除了传统的一口价买断,用户还可以“领养价+每月生活费”的方式拥有自己的小猫。有的店面还承诺领养费为0,养宠者只需每月按时支付生活费就可以实现“免费领养”。

然而,透过宠物店的温馨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这种类似0元购、分期付款领养宠物的模式却成为众矢之的。众多网友留言表示,这种打着“领养”“爱心”的幌子贩卖品种猫的套路就是新型“猫贷”,套路多、解约难,遇到“星期猫”更是有苦难言。在宠物经济盛行的当下,为何这种免费领养却成为雷区?

一大型商场的宠物店推出“0元免费领宠”,吸引市民驻足。图/CNS 王冈

“免费领养”变猫贷

宠物领养馆里,店员指着柜里一只标价7600元的缅因猫介绍,用户还有更划算的选择:0元领养,然后每月按时支付588元的猫咪生活费。

有用户反馈,各种套路加起来比单纯买猫更贵。对此,宠物店工作人员表示,生活费根据签订的协议按月支付满两年,尽管总价算起来似乎比一口价要高,但这些成本已经包括了平时养猫的成本。“猫砂猫粮这些东西养猫是免不了的,可以从我们这儿拿货,跟电商平台一个价。”

宠物领养馆里的货架。图/李权云

然而,从走访情况以及社交媒体上用户反馈的问题来看,大量纠纷恰恰围绕着“按月支付”的模式集中爆发。有用户吐槽,店员介绍时说好每个月支付,但签合同时又让一下交齐三个月的费用,根本“不给思考的时间”。此外,店里承诺的猫砂猫粮其实价格贵得离谱,而且质量也很差,用户因此感觉被“坑了”。

除了围绕养宠用品的价格、质量产生的争议,猫咪本身的健康问题也是出现纠纷的重灾区。

有领养人签订协议带走一只喜欢的金渐层,发现小猫耳朵里分泌物较多,店员表示小猫健康没问题。然而,当他带小猫去宠物医院做常规检查时,却发现小猫软便、贫血,体内有炎症。因此,他和宠物店协商解决,但商家表示之前承诺的“重疾险”只包含猫瘟和猫传腹两种病症,领养人仍然需要按照协议支付生活费,如果不同意,需以6000元买断。

平台上的客户投诉。图/平台截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这种宠物生病、死亡后,领养人迫于协议仍需继续还款的问题颇为广泛。这些协议通常暗藏着高昂的总价、不合理的分期期限和严苛的违约条款,协议签订后,商家每月在顾客支付宝或者微信上自动扣款。

小迪(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当时被“免费领养”的信息所吸引,准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长沙一家宠物店带走一只有眼缘的小狗。合同已经签好了,她才被告知支付宝信用分不够。那段时间,她特别“上头”,疯狂在支付宝做任务刷新信用分。过了一段时间,她才醒悟过来,这不就是“狗贷”吗?商家之所以严苛要求信用分高于一定数值,就是为了判断领养人的财务状况,确保扣款成功,且和征信挂钩。

小迪在领养馆挑中的小狗。图/受访者提供

宠物用品价格虚高、强行捆绑销售、隐瞒宠物健康状况、出现纠纷解约难……事实证明,利用看似优惠的分期付款,诱导消费者签订高额的分期付款协议,包裹在爱心下的“免费领养”已经变味了。

领养,不应该是商品交易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和空巢老人选择与宠物为伴,宠物作为情感寄托和生活伴侣的角色越发凸显,围绕宠物的生产、消费和服务的“它经济”日益庞大。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其中,宠物食品是国内宠物行业(犬猫)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

随着养宠潮流的持续升温,线下门店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免费领养”在这一背景下出现,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线下宠物领养馆的“无忧养宠”策略。图/李权云

究其本质,所谓的“免费领养”仍是宠物活体的销售贩卖。宠物商家之所以打着“爱心领养”的幌子,是因为“0元购”的噱头更能刺激顾客的同情心,利用这种瞬间“上头”的情绪提高成交率。

然而,“领养”在动物福利和公益工作中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在国内流浪猫领养机构“幸运土猫”创始人曾莉看来,商业机构为了追逐利益蹭“领养”的噱头,是对动物领养本身公益属性的侵害。

曾莉表示,要理解动物领养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要了解收养和领养的区别,“收养和领养可能在公众认知里是一样的,但在公益机构的工作构成中千差万别”。

她举例,前者是收养中心尽可能提高收容流浪动物的能力,并付出大量时间和成本维持动物的基本生存,“大量动物被聚集在一起,对于动物本身的福祉来说不友好,机构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

而领养,是在动物收养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领养中心的关键指标是周转率,用有限的空间周转尽可能多的动物。2024年,幸运土猫周转了大约150只流浪猫进入合适的家庭,跟往年的周转量相比“状态不好”。

曾莉坦言,很多莫名其妙的“商业领养”其实会影响到真正的公益领养。而区分是否属于公益领养,关键看背后的机构是否从中牟利。“把动物当成商品进行交易,并不是真正的领养。”

爱心不容消费

事实上,市面上大量宠物店、领养馆背后,是一条可以上溯到宠物繁育基地的产业链。链条上的无序繁殖和遗弃,恰恰成为待领养的流浪动物的源头。

“在很多国家,品种猫繁育体系的猫咪进入售卖领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会选择先绝育后出售。但是,如果是完全追逐利益的繁育和售卖,某一个品种的猫不流行就被大量遗弃,这些猫最终就会出现在社区和公园,成为我们常见的流浪猫。”曾莉说。

流浪猫繁殖速度快,除了日常照护,动物领养机构的工作重点是给流浪猫做绝育。曾莉表示,在经过绝育的流浪猫中,只有10%适合回归家庭。

领养机构救助的猫咪。图/受访者提供

领养机构不仅会对流浪猫的健康和性格进行筛查,评估其是否适合回归家庭,也会对提出申请的领养人进行评估,用各种具象的问题了解领养人的状态,以防其随意做出决策导致弃养。正是这套成体系的方案,让动物领养成为一项严谨的工作。

因此,当宠物产业以“领养”之名,行商业之实,不仅严重背离了领养的本质,将原本的公益领养扭曲成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也让那些真正致力于动物保护的组织和个人的努力,在公众眼中变得模糊不清。

爱心不容消费。只有辨别真假领养,避免踩坑,才能终结“免费领养”的套路,让商业与公益回归各自的轨道。

发于2025.1.20总第117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0元领养宠物,背后却是套路贷?

记者:李权云

编辑:马敏

0 阅读:66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