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要勒死黄公略,黄公略急忙用手一指脚后跟,这才逃过一劫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1-30 23:25:35

1928年2月,在广州的黄公略收到了好友彭德怀的一封来信,邀请他回老部队去,接到邀请后,他立即动身。

没想到这一去,差点落个被对方勒死的命运。

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人,黄公略是湖南湘乡人,虽然不是一个县的,但是两地紧挨,两家相距不远。

两人都出生于1898年,黄公略比彭德怀大9个月。

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既然选择了革命生涯,那就要当一名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推翻万恶的旧世界,不让好人受欺负。

所不同的是,彭德怀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早年间他上不起学,只读了两年的私塾,父亲就让他辍学,在家里帮父母料理家务。

稍微大一些,彭德怀就到了煤窑,成为一名矿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累死累活地干,被资本家榨取血汗。

相对来说,黄公略的家境要略好一些,父亲是私塾先生,有固定收入,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也能保证全家衣食无忧。

父亲的职业性质,决定了黄公略是听着读书声长大的,读书没有耽搁,私塾毕业后又到永丰高等小学就读。

16岁毕业后,黄公略想参军,父亲非让他回乡继承自己的事业。

考虑父亲的情绪,他还是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黄公略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整天跟一堆小屁孩在一起,当孩子王,怎么能待下去?

于是不到半年,黄公略就偷偷报名,参加了湘军。

江湖上流行一句话,叫“无湘不成军”,湘军子弟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名将辈出。

湘军天下闻名,是太平天国的终结者。

而湘军的缔造者,湘军的灵魂人物曾国藩,就是湘乡人。

因此说,湖南汉子血液中有一种基因,那就是坚强、勇猛。

在民国时期,湘乡名将如云,我党方面就有四位,他们是大将陈赓、谭政,中将丁秋生,少将匡斌。

作为湖南人的黄公略,想当兵,想救国救民、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再正常不过。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背景,就是1915年底,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袁世凯这家伙,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开历史倒车,想要复辟帝制。

这时候,共和体制已经深入人心,他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程潜立即组成护法军,宣布讨伐袁世凯。

在这个背景下,黄公略热血沸腾,扔下教鞭,拿起了枪杆子,参加了护法战争。

民国初期,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军队中不少战士都是文盲,黄公略到了部队成为香饽饽,起初是当文书,后来当国文教员。

同样是这一年,血气方刚的彭德怀也到了湘军。

彭德怀参加湘军,跟黄公略的初衷不太一样。

他嫉恶如仇,打抱不平,15岁的时候,因为参加饥民闹粜,受到了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

出于对地主恶霸和资本家的痛恨,彭德怀才在1916年入湘军当兵。

巧合的是,彭黄二人都到了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成为上下铺的战友。

在一连,还有后来被称作湘鄂赣红军“三杰”之一的李灿。

他们三人意气相投,痛恨反动军官克扣军饷,打骂士兵,更痛恨地主恶霸欺压平民。

三人志同道合,1919年在军中秘密成立了一个“救贫会”,专杀地主恶霸。

彭德怀说到做到,果然派会员杀死了一名恶霸,因此触犯了军法而被捕。

在押解途中,彭德怀择机逃脱。

之后,他才停用了原来的名字(清宗),在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在那个红叶满地,秋风瑟瑟的日子,李灿和黄公略也考入讲武堂,曾经共患难的三人又聚到了一起。

1923年8月结业后,二人一同回到湘军,都分配在第2师3旅6团,都担任连长。

1926年7月,湘军老大唐生智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就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

湘军第2师也随之进行了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师长为后来屠杀杨开慧烈士的何健)。

在北伐战争中,二人都表现突出,作战勇敢,得到提升;彭德怀被任命为营长,黄公略则晋升为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相处了10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1926年4月,这对朝夕相处十个春秋的好兄弟却不得不分开了,黄公略文化水平较高,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

看到这里,不少人会有疑惑,这时候黄埔四期的林彪都毕业了,怎么还会有个三期?

看清楚了,这里面多了三个字“高级班”。

既然是高级班,肯定跟普通班有所不同;后者面向社会招生,像徐向前、林彪这些从来没有拿过枪的人,都可以报名入校。

而高级班相对来说门槛很高,招生对象是军队的中层军官,故与普通班有根本区别。

高级别报名条件苛刻,试题也很难,不过像黄公略这样曾经在讲武堂就读的军官,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也因此,彭总没有机会参加,而黄公略却被录取。

普通班培养的,是基层军事人才;高级班培养的,是高级军事指挥官。

高级班的教官,大多是在日本和德国深造过的将官;讲授的内容,也跟普通班不同,不再是基础军事知识,而是战略战术层面的更深入更专业的知识。

如果说黄埔生很牛的话,高级班要加上一个“更”字,含金量非常之高。

高级班出去之后,根本不在师团任职,很多直接到了南京,被安排到总参谋部当参谋,高级班毕业的林彪老乡黄纯一就是这样。

黄纯一烈士(1905—1928)

对于那些年轻军人来说,这求之不得;但是调令下来后,黄纯一拒绝就任,因为他在学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公略是在1927年底入党),国共当时已经到了分道扬镳的边缘,蒋介石业已开始磨刀霍霍,打算屠杀共产党人,黄纯一不可能与狼共舞。

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黄纯一到了武汉。

因为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的最初几个月,在武汉的汪精卫国民政府是拒绝跟蒋介石合作的。

而黄公略则到了广州,参加了叶剑英和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非常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了好友彭德怀的来信。

这时候,彭德怀已经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深受师长周磐的信任。

彭德怀刚参军的时候,周磐是自己的排长。

但是周磐是保定军校毕业,起点很高,到1927年底,他已经当了师长。

他牵挂着自己的好兄弟黄公略,便向周磐作了推荐。

周磐听说黄公略是个人才,当即提出要请他过来,办一个随营学校,为自己培养人才。

黄公略当时已经入党,便将这一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

话说周磐后来还是跟随了蒋介石,死心塌地,1950年在昆明被俘后,被人民政府执行枪决。但是在当时,他的反革命面目还没有彻底暴露,组织上认为可以争取。

而且无论周磐态度如何,在他的军中办军校,是壮大革命力量的好机会,因此组织上就同意了。

当年3月,黄公略收拾行囊,踏上了去湖南益阳的路(当时彭德怀在南县)。

与他同行的,还有黄纯一、贺国中。

抵达独立第5师第1团驻地南县之后,黄公略把随行的黄贺两位同志安排在旅社,自己一个人去见彭德怀。

贺国中烈士(1904-1929)

就要见到久别的好兄弟了,黄公略心情非常激动。

没想到,他差点被对方勒死。

这时候,彭德怀还没有入党,黄公略心里也没谱。

彭德怀虽然没有入党,但是早在1926年就认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思想上已经倾向于党组织。

黄公略是1927年底入党的,彭德怀对此当然不知。

因此,双方虽然曾经是好兄弟,但在白色恐怖下,人都会变的,他们都摸不清对方的真实立场,都想试探一下。

得知黄公略到来,彭德怀就摆下一桌丰盛的宴席,一来是为好兄弟接风,二来也了解一下对方的底细。

之前他已经做了安排,一旦黄公略真的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那就“大义灭亲”,不留后患。

此人本领太高,投敌的话,危害太大。

出席宴会的,还有他们的好兄弟李灿,和打入湘军做兵运工作的党员邓萍。

邓萍(1908年-1935年2月27日)

酒过三巡之后,黄公略问彭德怀:“不知道贤弟如何看待时局?”

彭德怀说:“老军阀打倒了,新军阀又诞生了。”

黄公略不动声色地问:“贤弟说的新军阀是……”

彭德怀说:“这还用问?当然是指蒋中正。”

没承想,黄公略却提高嗓门说:“贤弟此言差矣,蒋校长是北伐军的领军者,没有他就没有北伐的胜利,你说他是新军阀不妥吧?”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大家面面相觑,没想到黄公略真的跟蒋介石站在一起!

彭德怀激动地说:“家杞(黄公略字家杞)兄,我一直很敬佩你,你肚里墨水比我多,也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怀着救国救民理想;没想到,你现在会跟独夫民贼同流合污。”

看得出,彭德怀心里很难过,他随即不无惆怅地端起跟前的酒杯,将里面的酒一饮而尽。

然后,他语气坚定地说:“正邪不两立,黄公略,今天我彭德怀得罪了!”

说完,他一挥手,身边的人早有准备,一拥而上把黄公略控制住,不由分说将其摁在椅子上。

尽管彭德怀此刻心中很纠结,也十分痛苦,但还是抬起右手,用力劈下。

这是事先商定的,处决对方的暗号。手下立即拿出一条毛巾,勒住黄公略的脖颈,用力往两边拉。

黄公略根本没有想到彭德怀会这样陡然发难,他毫无防备,被勒得说不出话来,脸色由红变白,再变成紫色,眼看就要窒息身亡。

情急之下,他赶紧用力挣脱右手,用尽全身力气,指向自己的脚后跟,希望彭德怀能看见。

此时的彭德怀心情难过,正背对着黄公略,根本没有看到黄公略的奇怪手势。

所幸李灿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到黄公略这一动作,他急忙让大家住手。

其实李灿事先并不知道彭德怀的安排,他听说后感到此举不妥,如果黄公略跟老蒋是一路人,他早就在南京就任高官便是,还会跑到湖南来么?

再说,即使黄公略真的变心,也不必处死,囚禁他也是一张牌,岂不更合理?

李灿认为,不管咋说,不能莽撞的把人就地处死。

他一听说后,就赶紧过来了。

看到这个动作后,他更是感到蹊跷,就让大家停手,看看到底黄公略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邓萍也走了过来,上前把黄公略的鞋脱下,看到里面的鞋垫明显有点厚。

拆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广东省委的介绍信!

因为邓萍和李灿已经是共产党员,黄公略来之前,组织上就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在身上。

没想到,这一封信,竟然救了黄公略一命。

此刻,彭德怀也松了一口气,满脸惭愧地对黄公略说:“家杞兄,你怎么不早说,闹这么大的误会。”

黄公略则解释说:“一年不见,谁知道贤弟你是什么态度?我不得不防啊。”

说完,他走到彭德怀跟前,两双大手紧握在一起。

经过这次风波后,彭德怀与黄公略更加信任,感情也更深厚。

几个月后,彭德怀、黄公略和滕代远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是军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邓萍任军参谋长,黄公略是副军长兼任2纵队长。

1930年夏天,红军因为错误地执行了当时的中央下令攻打长沙的冒进计划,损失严重,不得不撤退,但是,黄公略领导的游击队却发展得相当不错,毛主席也非常赞赏,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词: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据统计,这是主席第一次在诗词中提到红军将领的名字。

1930年1月,黄公略已经是红6军军长兼军委书记,他率领红6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纵横驰骋,打得蒋匪军落花流水。

不到半年的时间,赣西南已建立了34个县级红色政权。

同年7月,红6军并入红1军团,黄公略成为主席手下爱将。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在吉安东固六渡坳遭遇到

敌机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其实主席对黄公略十分看好,在1930年到1931的一年时间里,曾经两次写诗盛赞他。

1930年7月《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赣水那边红一角,天师借众黄公略”。

《渔家傲·第二次反围剿》中“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毛主席的爱将很多,但是被伟人写到诗词的,寥寥无几。

细说起来,除了彭总、罗帅,也只有黄公略了。

即使是常胜将军林总和粟总,也没有能享受到这份荣耀。

能享受如此待遇,黄公略虽死犹荣。

在黄公略的追悼会上,主席不但亲自出席,还满怀深情手书一副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生继君来。

1 阅读:1006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