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彭德怀忽然被一阵急促的呼唤声给吵醒了,等他看去时,发现原来叫他的人是自己的秘书。
只听秘书说道:“老总!咱们参谋长邓萍的遗骨在贵州被找见了!”
听到这句话,彭德怀很是高兴,原本睡意朦胧的他,猛地一震,随即说道:“这可太好了!我得去给贵州打一个电话。”
说完彭德怀就戴上了他的帽子,接着刻站起身子,拿起电话,可是停顿几秒以后彭德怀还是犹豫的放了下去,转身对秘书说道:“赶紧去让人给我备辆车,我要去机场,贵州我得亲自看看!”
说完,彭德怀便大步的向着门外走去。
那这位秘书所说的“参谋长邓萍”又为何受到彭德怀如此重视呢?
黄埔出身——邓萍1908年邓萍出生在四川省富顺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中,家庭的殷实,让他从小就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初家中是希望邓萍能够在朝廷里谋个官职的。
可是没几年,清廷彻底覆灭。他出生于地主阶级,又很多机会接触那些被剥削的农民。看着那些农民们吃不饱饭,却还要把收成里的七成甚至九成粮食交给不干活的地主。
这让邓萍感到了不公,心中也逐渐萌生了领导农民反抗地主的想法。
也就在1927年,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来了,于是他就只身前往武汉考进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在这一期间,他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还加入了党组织。然而就在这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
1927年冬天,邓萍来到了国民党第五师第一团开展兵运工作,在当时,这个第一团的团长便是彭德怀,而邓萍的公开身份则是团部支书。
这时是二人的初次相识,也自此开始,两人开始了长达7年的战友情谊。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邓萍发现彭德怀此人不仅是为人正直,同时也性格鲜明,逐渐的邓萍也知道了更多关于彭德怀的故事。
同时,彭德怀也发现邓萍这个人能书擅画,很有学识,于是就让他担任文书。这时,二人成为了铁杆好友。
1928年7月18日晚上,彭德怀、邓萍以及滕代远三人在平江县医院的房间中,研究起了起义的军事部署和准备工作,最后决定将起义的时间定在7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
邓萍是军校出身,他主动献计说:“现在平江城内除却民团与警察局以外。敌人没有其他兵力了,我们放一个营便已是绰绰有余,可是在城外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敌人还有一个团的兵力,这才是我们最大威胁。”
接着邓萍建议起义前先派出一小股部队将电话局占领,截断敌人的通讯,然后在距离城30公里处,敌人必经的两个方向各部署一个营的兵力。
听完部署一个营的兵力计划后,彭德怀不由对邓萍刮目相看,连声称赞道:“邓萍不愧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比我这个从讲武堂出身的团长确实要强得多呀!”
很快平江起义就取得了胜利,这也成了自从南昌起义与秋收胜利后,红军取得的第三次重大胜利。
在平江起义之后,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率领红五军转战千里与朱德、毛主席会师于井冈山。
战火无情1935年2月23日,红三军团收到命令,要求夺取遵义。
2月27日,红三军团拿下了遵义外围的一个小隘口——石子铺。
然而遗憾的是遵义之战还未打响,意外却是发生了。
考虑到国民党的援兵尚未赶到,红三军团便决定一鼓作气夺下遵义,决定在27日晚发动进攻。
时任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蓝国清当天就趁着黄昏时分前往了城下河滩边的草丛里侦查敌情,
后来根据张爱萍多年以后回忆说:“当时的我们隐蔽在距离城墙不足50米的一个小山坡上面,比起一线步兵班发起冲锋的阵地还要近一些,这很明显是违反了作战条例的。”
不过军情紧急,张爱萍也无法估计那么多了,假若不马上夺取遵义,那敌人很快就要到来了。
这时参谋长邓萍也很是紧张前线的准备情况,他一个人带着警卫员也匍匐着跟了上来。
在观察过遵义老城地形后,邓萍叮嘱张爱萍道:“你们箝制住守城敌人时候,在等军团主力到达以后,今天夜里咱们便发起总攻,务必要在明天拂晓前将遵义给拿下,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就随时可能会赶到……”
蓝国清当时也感觉有些危险,就劝邓萍要赶快离开,可是邓萍并没有听从。
很不不凑巧的是,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员跑来报告邓萍情况,接着就飞快地离开,可他没有注意隐蔽,被城上的敌人注意到了城下有动静,连续开了几枪。
那个场景,张爱萍一生无法忘记。
“当时邓萍同志正在与我说话,忽然他就倒在了自己的右臂上:九响枪的子弹击穿了邓萍的头部,滚烫的血溅向了我,我满怀悲伤的抱着邓萍,可却怎么也救不了他的生命。”
在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中,其中便有一尊雕像,是张爱萍抱着牺牲的参谋长邓萍。
邓萍牺牲的那一年他才27岁。
很快张爱萍就给彭德怀打去了电话,另一头的彭德怀流着眼泪,声音中满是悲伤他在电话另一头大骂道:“你们这些猪狗养的,全给我去死光好了……”
事后彭德怀再次找到张爱萍痛苦的说道:“革命的路还有很长,你们不要再去做无谓的牺牲啦!”
找到遗体在邓萍牺牲以后,他的遗体被临时放在一外背风的洼地里,由于红军这时还在长征中,也只可以带着巨大的遗憾草草埋葬了邓萍,没有立墓碑,也没有任何标志。
直到1957年,彭德怀找到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苏振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寻找邓萍同志的遗骨。
苏振华也是邓萍的战友,他与邓萍和感情很深,在邓萍牺牲时,苏振华正担任着红3军团12团政委。
当时的彭德怀给了苏振华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他战死后,有位战士专门买了一口黑色棺材,将邓萍埋葬于遵义城北。
功夫不有心人,很快就在当年在遵义给人帮工的老工友颜大娘身上看到了线索。
根据这位颜大娘回忆说,在红军攻打遵义城时,她由于害怕,就逃至了城外的山上,直到天黑才回来。那天晚上有几个红军官兵,买了口黑色的棺材。
之后她听说红军将他们的一个长官埋在了罗家的坟山上。
很快经上级同意,开棺辨认的工作开始了。
在打开以后,众人看到遗体身着短呢大衣,铁扣生锈,鞋子早已腐烂,只留下鞋底,经过再三辨认,根据这具下葬时的衣服、生前特征等,确认了这便是邓萍的遗体。
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向着邓萍遗体行注目礼,老红军们更是一个个泣不成声。
1958年当地政府为邓萍修建了烈士墓,第二年建成时,彭德怀亲自写下了邓萍简历: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邓萍同志不幸光荣牺牲,时年二十七岁!邓萍同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966年,彭德怀途经邓萍故乡四川富顺县时,他眺望者远方,感慨道:“这里真是地灵人杰呀!难怪可以英才辈出!三十多年前,我的一位亲密革命战友,就是这里的人。遗憾的是他却在长征途中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