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34名来自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组成“木兰创客”,带着12个共富项目,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赴东西部对口协作地区及山区26县开展暑期实践,助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拓宽当地妇女“家门口”灵活就业渠道。
金梦璇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她所在的队伍共有8人,都是“00后”女大学生。她们在金华市妇联和义乌市妇联的带队下,联合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金华市巾帼云创联盟等组成“巾帼帮帮团”,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深入该县12个乡镇开展“来料加工中国结编织+直播技能培训”送教入镇、送技入户活动。
外籍学员学习编织中国结。
金梦璇所负责的丹东镇是当地海拔最高的乡镇。她翻山越岭来到当地农户尼玛德青家中,并以此为驻扎点,走村入户传授致富本领,“我们会和绣娘一对一谈心,拉近距离,也会手把手教中国结编织技艺,一对一教授短视频拍摄、剪辑技术、直播讲解等。”当地农文旅资源丰富,“木兰创客”便收集梳理当地特色,协助开展旅游推介宣传、农特产品推广等直播教学。
因为培训门槛低,越来越多农户慕名而来,其中年龄最大的已70多岁,最小的只有10岁。据统计,本次活动共计培训藏家绣娘、农户1100余人,送教上门600余户,编辑发布短视频400余条,浏览量达50余万人次。在“巾帼帮帮团”组织开展的“乡村振兴智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中,藏家绣娘们的首秀吸引超102万人次观看,交易额达12.56万元。
一路“木兰创客”远赴丹巴,另一路则留在浙江。在义乌大陈巾帼女红馆,120多名来自山区26县及周边村庄的村民和商户,在“木兰创客”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结编织技艺、短视频编辑技术、直播技能等;来自斯里兰卡等国的38名外籍友人在“木兰创客”的带领下,学做中国结、感受义乌商贸文化,体验直播带货;在衢州市常山县招贤镇,“木兰创客”面向当地儿童开设多彩非遗课程……暑期,“木兰创客”将丽水莲都厨余处理器科技创新推广、留学生“巾帼科技直通车”等12个服务项目送进了山区26县和义乌未来乡村。
据了解,义乌市妇联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聚焦女大学生群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在引领、教育、指导、服务上下功夫,以温暖之举护航“雏凤”飞翔,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