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民评论说,“千不怕,万不怕,就怕大霄说利好!”,还有更犀利的:“涨不怕,跌不怕,大霄冠名底更低!”也就是说,李大霄讲了利好后,反而可能会下跌,如果李大霄又起了“婴儿底”、“创新底”之类的,反而新底在等待。
李大霄已经退休了,那么说话也比以前要放松了很多,胆子也就更大了,言语也就更奔放了。大家仔细看看李大霄的签名,那也是按照我们传统官本位制的习惯,哪个衙门大,将哪个放在前面,反而自己工作单位是放在最后的。
原来李大霄还有着那么多的专家头衔啊,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家库成员、新华社瞭望智库成员。不怪得我们的A股走势总是一波三折,好难起来啊。
对于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李大霄认为是特大利好。其实这在过去一年多早有讨论,而且在去年到今年,也有一部分长期资金已经入市了。只不过现在要从法律条件、从行为规范上加以强化,所以德先生认为即使是利好也不是特大利好,没有李大霄说的这么玄乎。
确实,A股市场如果有着持续的新增资金,那么将是一个股市稳定前行的基础条件。但是A股市场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完善的执法流程和执法效率,那么股市就如同蛮荒世界一样,仍然无法吸引更多的人过来,而且新增资金越多也就越危险。投资者保护更难被予以完善的保护,那么不就变成了黑暗丛林法则吗?怎么可能吸收到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进来呢?
而那些中长期资金法人资金,绝对不是普通投资者,相对于散户投资者是有着投资优势的。看上去是利好,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呢?提示要做好各方面的监管工作。小心他们变身为资本市场大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利益为驱动,最后赚取的是散户投资者的钱,而不是价值投资增长的钱。
尤其是在之前经济日报发文称,要坚决惩戒违规短线交易。其中提到,要加大对短线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误操作都应予以一定惩戒,涉案金额巨大的还可考虑采取禁入市场等处罚措施。
而现在的量化交易就符合违规短线交易的所有特征,他们一秒钟可以下单几十笔乃至上百笔,但是如果不是自敲自卖,仅仅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买卖行为,这也是那些中长期资金入市后最喜欢采取的拉低持仓成本,降低风险的操作方式。
不想让这些中长期资金的投资者利用快速短线交易,扰乱市场指数,侵害散户投资者利益。那么现在通行的方法就是限制机构投资者的买卖权利。例如印度和韩国就要求散户投资者是t+0交易,而机构投资者只能t+3。那此时出现某只股票异常时,散户可以快速的退出,而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只能等待,无法利用短线交易优先逃出。
现在的证监会主席也表态,大事不过年 只争朝夕!希望未来引入中长期资金之后,要将投资者保护的那些前置性措施,在发现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违规违法时就先用上,使用前置性措施,保护散户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只争朝夕,就是投资者都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