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云南红河州石屏县龙武镇的万亩萝卜田化身欢乐海洋。在“秀美彝乡·象往龙武”2025年萝卜文化节上,一颗重达15.8公斤的巨型白萝卜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萝卜王”称号,并以8000元高价拍卖成交。这场“萝卜王”争霸赛不仅让观众惊叹连连,更折射出云南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活力。

锣鼓喧天、高跷起舞,彝族传统舞龙、烟盒舞等表演轮番登场,石屏龙武镇的萝卜文化节将民族风情与农耕文化完美融合。活动现场,除了“萝卜王”评选,还有吃萝卜大赛、搬萝卜挑战、推萝卜丝比赛等趣味活动,参与者拼速度、比力量,观众呐喊助威,农活摇身一变成了全民运动会。
最引人注目的“萝卜王”争霸赛中,农户龙兴祥的15.8公斤白萝卜以压倒性优势夺冠。评委从重量、外观等多维度打分,这颗萝卜不仅个头惊人,更凭借匀称的形态和光洁的表皮赢得青睐。最终,它在拍卖环节被当地企业以8000元拍下,资金将用于支持乡村公益事业。
云南“萝卜王”为何频频出圈?云南多地近年来屡现“天价萝卜”,背后是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科学的种植技术:一是地理优势,石屏县龙武镇地处高海拔冷凉山区,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利于萝卜积累养分,个头和品质远超普通品种。二是种植秘诀,农户通过延长生长期、深挖土坑点籽、施用农家肥等方式提升萝卜品质。例如,南华县沙桥镇的“萝卜王”种植户罗勇士,通过提前5个月播种、科学管理,培育出13.9公斤的萝卜,最终以8888元成交并换回一头羊。三是技术赋能,多地与农科院合作推广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并定期培训农户。沙桥镇甚至引入萝卜播种机,实现“一年四熟”,亩产最高达10吨。

云南的萝卜产业早已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向加工、文旅方向延伸:一方面以深加工增值方式,祥云县普淜镇将萝卜晾晒成干,每公斤售价6-7元,年产值超4000万元;南华县五街镇萝卜干年产量近5万吨,远销全国。另一方面是采用农文旅融合的模式,石屏、南华等地通过萝卜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带动餐饮、手工艺等消费。例如,南华县在萝卜节上同步举办“万人三弦舞”,将农产品与文化IP深度绑定。还有就是公益助农,拍卖“萝卜王”所得资金多用于乡村振兴和教育资助,形成“产业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
天价萝卜背后的启示一颗萝卜拍出数千元,看似偶然,实则是云南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品牌化战略:通过“萝卜王”评选和拍卖,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如临沧云县涌宝镇的11.84公斤萝卜曾拍出18888元高价。科技兴农: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农民通过培训掌握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生态循环:萝卜收获后轮作洋芋等作物,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保障农民全年收益。

从田间地头的“巨无霸”到拍卖会上的“明星产品”,云南的萝卜产业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当农产品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当传统节庆与现代创意碰撞,乡村的活力与希望也随之迸发。下一次“萝卜王”的诞生,或许不仅是重量的突破,更是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