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莫斯科公国摆脱“鞑靼桎梏”。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确立俄罗斯的沙皇帝制。此后数百年间,沙俄走上扩张之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73045915ce46478c6c6dde10f6ee41.jpg)
短短百余年,沙俄帝国就把疆土扩张了十多倍,面积猛增至1700万平方公里。17~19世纪,俄国又逐步向中亚地区扩张,最终通过1881年《阿哈尔边界条约》,将波斯势力逐出中亚,版图扩张至2200多万平方公里。
然而,沙俄帝国疆域虽然广袤,但其海外殖民地却寥寥无几。除却隔海相望的阿拉斯加,外加些零星的小型据点,似有再没有连接成片的海外控制区。
那么这个奇怪历史现象的背后,究竟有着哪些深层次原因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8a8304344ae5bd214a005f9f7eb25f.png)
俄国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是东欧地区的内陆民族,所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更多也是在陆地上发展扩张。尽管,俄国也有诺夫哥罗德这样的沿岸诸侯,但海外发展依然有限。
15世纪兴起的莫斯科公国,最初也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所以俄国历史上扩张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寻找出海口。雷帝伊凡四世就曾说:“波罗的海的海水,值得用金子来衡量。”
而俄国在扩张中遇到的对手:鞑靼诸汗国、奥斯曼帝国、蒙古诸汗国、波兰立陶宛、波斯等,大部分也是大陆性的军事国家。俄国通过与这些陆权国家的交战,丰富了陆战经验,大大扩张了陆地疆域。
并且,相较于海军,俄国也明显更奉行“大陆军主义”,重视发展陆军。纵观俄国历史上的军事改革,不论是16世纪雷帝伊凡建立“射击军”,还是17世纪初建立“新制军”,亦或19世纪的米柳金改革,多数也以陆军建设为重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7164cbb0d0e732403ae4e63eefaf61.png)
俄国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扩张,虽然获得了大量沿海地区,但是很可惜,适合远航的暖洋出海口,依旧是少之又少。纵观俄国地图,就能发现,其北方全是天寒地冻的北冰洋沿海。
即便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库页岛,那也是冬季漫长,寒风肆虐。极少数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由于位置过于偏远,也不利于在此屯集军事和经济力量,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扩张。
黑海沿岸,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算是俄国少数相对温暖的滨海。但问题是,黑海和波罗的海都是非常闭塞的内海,沿途列强间势力众多不说,还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卡脖子”。
所以,俄国的海外扩张就被大大限制了,想从波罗的海出海扩张,就得受到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瑞典的制约。想从黑海出海扩张,又得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制约。处处受到掣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7cc8acf96142616ce36c6b6ca4a2f7.png)
1884年的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无论是英法这些老牌列强,还是德国这样的新兴列强,都狂热参与其中。俄国自然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然而,此时的俄国,重心正放在征服中亚布哈拉、希瓦、土库曼等政权的事情上,同时还要兼顾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试图推行“泛斯拉夫主义”,挤压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势力,实在无暇顾及非洲。
并且,俄国国内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新兴的资产阶级化农奴主们,更需要气候温暖的土地资源,以及地缘上的“战略缓冲区”。为改善经济,俄国连阿拉斯加都贱卖了,实在没有动机去经略海外。
同时,俄国海军的实力也相对偏弱,很难同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海军大国竞争,自然难以维持成规模的海外殖民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223ed2d41a100de3920570b7caae58.jpg)
正因为上述原因,沙俄帝国鲜有海外殖民地,但是疆土面积依旧辽阔,是最大的陆权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