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玻璃心、怕苦、烦躁,好好说没用,父母这样做才行

百合读书 2024-07-15 07:03:12

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似乎成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标配状态。

完全不提学习,也是不现实的,说让父母不要看着孩子玩就一阵着急上火,做自己的事情。这句话是正确的道理,但谁的娃谁着急,看着孩子沉迷游戏,说一句就犟三句,一点苦都吃不了,稍微说一句就各种不耐烦。

劝父母要想开点,要淡定点,几乎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问题不发生在谁身上,谁不疼、不烦、不纠结和痛苦。

我就有深切的体会,按说我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我疗愈能力已经很强了,可是我要是看到娃“充电10小时,学习2分钟”时,我也会很烦躁和着急。

得花好多时间来稳定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出现一时情绪堵塞,想要夺下孩子电子产品,甚至要把孩子打一顿的冲动。

这些“情绪怪兽”在我的心头浮现了N次,没实施并不代表我的心时刻都是平静的。

之所以没有跟孩子讲道理,唠叨,甚至动手,是因为我知道做这些是没用的,不仅没办法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还会让自己成为新的问题。

别救火不成,自己也成了燃料。所以我才会在很多次忍不住时,退回一步,不让自己的愤怒导致和孩子的关系陷入冰点和矛盾。

对于孩子的各种问题,解决的根源在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与沟通,所有的问题都有解。

反倒是拼命想要去解决问题时,反而容易急躁、失控,慢慢就变成发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了。

这几天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父母遭遇跟我家娃类似的情况,那就是爱玩游戏,一言不合就怒怼,一点苦不能吃还爱挑刺,整个人变得特别敏感,像个小刺猬一样四处扎人。

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习惯的处理方式就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试图唤醒孩子,或者各种求助,想要快速解决问题,改变孩子。

可是,越想早点改变孩子,父母看到孩子还是我行我素或者有点变本加厉时,就会更加焦虑,各种怀疑:孩子是不是不会好了?孩子是不是就这样废下去了?孩子是不是没救了?

这样的悲伤和消极态度,不仅会让父母很难过,而且也会将这种消极信号传递给孩子:父母对我失望了,不再爱我了。

这时孩子可能会更加沉迷游戏,也更加敏感,将自己深深埋在游戏的世界里,封闭自己的内心,各种痛苦和无助,更加悲观和对自己失望了。

如果父母除了能看到孩子沉迷游戏要废掉的愤怒与失望,还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尝试共情孩子,他之所以沉迷游戏是因为快乐,玩得爽。

之所以玩得爽是因为在游戏中获得了满足感,这些满足感、成就感与价值感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或者说只有在游戏的消磨中,才能忘记时间,忘记现实中的那些不愉快。

重点来了,孩子有哪些不愉快?孩子在现实世界中缺失了什么?孩子痛苦和逃避的根源是什么?

再进一步追溯,孩子的现状是谁造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有哪些偏差?父母是不是为孩子包办太多,管得太严格?是不是提的要求过高?父母是不是从来没有理解过孩子?

很多时候,我问父母和孩子关系怎么样时,父母都会说:我跟孩子关系挺好的,什么都聊。

但我再进一步问父母:你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吗?你跟孩子开诚布公的聊过学习、学校以及孩子的感受时吗?

父母就会说:孩子很少说这些,孩子说过我们不理解他。

所以父母以为和孩子关系很好,只是表象。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无话不谈,是相互理解,是可以谈心,而不是孩子对父母的从属关系,更不是听话、懂事和让做啥就做啥。

也不是孩子在需要父母时的亲密和依赖以及提各种要求时的相处和谐,这是孩子对父母表达需求,而不是关系好。

所以,在孩子摆烂是最考验的就是亲子关系了。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是可以深入聊的,孩子会说出自己的困惑,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父母也能理解孩子,而不是觉得孩子这么想太可笑,太无法让人接受了。

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做的无非只有三件事: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总是试图来改变孩子,大概率是翻车现场。

父母和孩子能做到聊学习时也心平气和,聊问题时也不气急败坏,聊各自的想法时,也不急于打断。

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要告诉父母,而不是封闭自己,觉得跟父母说了也没用,他们压根不理解我。

这样,父母无论怎么想帮忙,都只是在帮倒忙,只会更加鸡飞狗跳。

其次,父母不能太过于着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要耐心倾听孩子。

有很多父母,只想纠正孩子,却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

所以在跟孩子交流时,只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根本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也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

太过功利心的父母,只看得见自己的需求,只遵循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根本没心听孩子说了什么,更无法共情孩子的感受。

这样的沟通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和玻璃心,索性直接躺平了。

最后,父母得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来帮助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但凡孩子身上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或是行为上的,或是性格上的。父母还试图改变孩子,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自己身上。

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会潜移默化成自己的行为,即便内心排斥但实际上在不断的模仿和重复父母的做法。

父母真的想改变孩子,就别急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才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 阅读:1582
评论列表
  • YF 4
    2024-07-17 08:15

    纸上谈兵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