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习惯了带着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的生活,刷脸、扫码,钱仿佛成了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这种便捷让不少年轻人变得花钱如流水,忘了攒钱二字怎么写。
可一旦灾难来临,网络中断、电力瘫痪时,电子支付瞬间变成一块砖头,我们该怎么办?

在出门只用带手机的时代,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钱包是什么样子,曾经揣着大把钞票在街上走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扫一扫二维码,钱就这么出去了,非常方便快捷,对年轻人来说一切都好像只是数字的变动,买东西不再需要点钞数钱也不用找零,消费成了无形的行为。

正因这种无形,刷卡没感觉,扫码也没感情了,手机一掏,密码一输交易完成。
不像以前递出去的是一张张有分量的钞票,亲眼看着钱从手里流走,这让人花钱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些“肉疼”。
可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少,月头刚拿到的工资还没到月底就见了底,完全不知道工资花在了哪里。

电子支付方便到让绝大多数人失去了储蓄的意识,以前有现金的时候,好歹能看到钱包一天天鼓起来或者一天天扁下去。
但现在的数字在账户里来回跳动,绝大多数年轻人成了月光族,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感觉在电子支付的普及下越来越淡了。
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人在呼吁回归现金支付了,在自然灾害来临,电力和网络中断这些特殊情况下,电子支付手段就会完全瘫痪。

那时现金成了唯一能保障购买到应急物资的手段,并不是说完全放弃电子支付,毕竟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不可否认。
可在过度依赖科技的时代,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现金的重要性呢?
在应对突发状况的时候,手头有点现金才能让我们多一份安全感,所以最好要有6万左右的现金储备,这样才会让生活多一分保障。

之所以叫现金储备,就是为了预防世事无常的天灾人祸,台风、地震、暴雨,这些自然灾害说来就来,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1、抗风险的关键
断电和断网之后,没有电、没有信号也没有网络,现金将成为救命稻草。

如果发生天灾的话,几乎全部店铺都无法提供电子支付服务。
即使手机里有再多的余额,不少灾民也买不到一瓶水、一包饼干,能拿出现金的人反而变得从容了许多,纸币可不需要网络支持。
所以家里备一些现金在关键时候真的能救命,而且不仅是天灾,一些突发情况也可能会用到现金。
比如家人突然生病半夜急需去医院时,如果恰好手机没电或者医院网络出现问题,手头有一些现金,心里至少不会太过慌张。

那为什么是6万呢?这是根据目前消费水平和生活所需估算出来的安全范围。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个家庭在短期内的基本生活开支、应急物资购买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花费,6万块是个相对稳妥的金额。
但是这笔钱也不用全放家里,但要确保在急需的时候能随时取用。

2、人情往来,现金仍不可替代
再说说我们中国人的一些传统习俗,婚丧嫁娶、过年过节总是少不了礼金的往来。
虽说现在很多人在发红包时图方便直接用电子红包,可一些场合下现金依旧是不可替代的。

现金那种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的感觉,和手机上转个账完全不一样,红包不单是钱的问题,里面包裹着的是一份祝福和心意。
在春节时家里老人给孩子发的压岁钱,都是用红包里装的现金,不仅是钱更是对下一代的关爱与庇佑,不然用电子支付发红包总是少了那点年味儿。

3、攒钱,看得见的积蓄才踏实
电子支付的确让我们花钱变得轻松了,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攒钱。
每次用电子支付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数字在变,数字有时候因为工资的补充,可能让自己误以为并不缺钱。
但实际上很多人人都没有认真算过自己每个月的存款到底有多少。

使用现金的年代,虽然没现在这么便捷,但每个月钱花光了就是花光了,能亲眼看见自己的积蓄在增加或者减少。
攒现金的过程不单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看着现金一点一点积攒起来会有更多的成就感,也更能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望。

说到现金,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人民币的背后蕴含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变革。
从设计到发行,每一张人民币都印证了我国在金融领域的自主进步,从依赖他国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

对许多人来说,人民币不过是钱包里渐渐变少的纸张,但我们这些纸币的演变历程也书写着我国不断崛起的历史。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那个时代我国刚刚开始走向经济重建。
由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和安全防伪技术有限,很多纸币是由多个厂家印刷,部分还借助了苏联的帮助。

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图案也不一样,既有描绘劳动场景的也有展现交通运输的,每一张纸币背后都是个时代的故事。
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第一套人民币在1955年退出流通。
到了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此时人民币的印制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我国当时仍然在技术追赶阶段,3元、5元、10元等大面额纸币还是请苏联代为印刷的。
但这也成了历史的见证,这些“苏印”人民币如今成了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宝贝。
后来我国认为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从第三套人民币开始,自主设计和印刷技术逐步成熟,彻底摆脱了对外国的依赖。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上不仅融入我国多个民族的元素,还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防伪技术,体现了人民币的逐步发展成熟。
上面出现的民族人物头像更是象征着我国多民族团结的精神,这种进步不单体现在人民币的纸张和印刷上,更是我国自强自立、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如今我们日常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无论是在防伪技术还是整体设计都显示出世界领先的水平。
也许很多人觉得纸币迟早会被电子支付取代,但在国际社会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它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如果手头有现金,不妨仔细看看那些从未注意过的细节,每一处设计、每一个图案都是我国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纸币诞生1000年北京日报2024-02-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696396577868272&wfr=spider&for=pc
人民币演变史,你知道吗?知名学渣2024-05-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272913593037579&wfr=spider&for=pc
“输个密码就有!”电子支付让我们变得麻木,对钱越来越没有概念
2024-11-01 水泥建造师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212388695254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