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工人对社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到底要不要在企业退休众说纷纭,尤其退休新规发布后,一些00后青年,更是对于社保退休的事情感觉遥遥无望,认为反正还有好几十年才能退休,就算是晚交了也没有关系,以后也不差那几百块钱的退休金差距,那么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两者缴纳费用的内容及比例是不同的:在企业你都缴纳哪些社保费用?现在企业所说的五险,其实在大部分地区是四险了,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其中医疗原来是医疗和生育险分开来算的,后来为方便办理,将两者合并了,所以有些单位介绍的时候,不会把生育险再单独提出来,而是直接说缴纳医疗保险,求职者再与企业沟通时,就不要傻傻的问,为啥五险里少一个啦。

那么企业缴纳的费用是不是因为险种多,就收费多呢?其实不是的,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都是有对应比例的,企业缴纳的费用一般是存进了国家统筹账户,缴纳比例高于个人比例,那么个人缴纳部分看似很多,实际我们的缴费金额是低于灵活就业人员的,首先职工只需要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三个部分,分别按照参保基数的8%、2%、0.5%缴纳,如果以辽宁地区为例,按照60%平均工资作为缴纳基数(社保基数为4273,医保基数为5480),一般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这个档位进行缴纳,很难按照100%的社平工资标准,那么个人部分只需缴纳472.81元;但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比例就相对高了,因为他是需要灵活就业人员自行缴纳,目前多数城市的养老是需要缴纳基数的20%,医保需要缴纳基数的6-10%比例不等,但2024年开始,很多地区开始降低了缴纳比例,也是为了减轻未就业人群或者灵活就业人群的负担,即使降低比例,实际缴纳费用也要高于企业职工缴纳的。

比如还是以辽宁为例,养老部分按照60%社平工作作为基数,缴纳20%的费用为854.6元,你看仅养老一项,就比企业在职员工缴纳的多,因为灵活就业人员是把统筹部分和个人部分都自行拿了,这金额里有一部分是给到国家统筹账户里,有一部分才是打到个人账户。两者缴费产生的作用也是不用的: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以医保部分为例,在职员工的医保报销比例是要高于城乡居民报销比例的,这块我们就不详细举例了,因为涉及的模块比较多,比如住院报销比例还要分医院等级,且城乡居民报销还会看住院金额确定报销比例,一般在职参保报销比例比城乡居民高出5-15%不等;还有就是女性职工在孕产期的一个报销情况,如果是在职参保人员,可以领取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以保障在产假期间没有工资报酬的生活。

但是灵活参保人员目前只能领到部分生育补贴,用于手术费或其他费用的一些报销使用;同时在单位参保的员工,每个月医保卡内会打入一笔所谓的“小药钱”,是医保缴费后个人账户里打进的一笔费用,用于职工日常看病或购药使用;还有在职员工缴纳的失业保险部分,可以在单位效益不好时,用于给员工的一个失业保障,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的失业金,且领取失业金期间,医保是不断缴的,由国家失业基金账户支付,缴纳社保时间越长,能领取的失业金时间越长,且如果找到工作,失业金按月领取中断后,还有剩余的月份没有领取也可以累计到下次办理时继续领取,不会作废,这样看在企业参保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还有就是两者在退休办理时能涉及到部分福利:首先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养老金多少问题。

如果企业参保员工是按照100%比例甚至更高比例作为基数缴纳社保费,那么职工退休个人账户及统筹基金的账户费用也是较高的,这样综合养老金收入就高,如果企业参保也是按照60%比例作为基数缴纳,那么与灵活就业人员的金额相差就不大,影响较小,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无法达到100%或更高比例的缴纳,毕竟企业的用人成本也是企业老板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有个体商户或存有一定积蓄的灵活人员,因过往缴费比例高,在退休后依然能拿到较高的养老金;还有区别明显的地方就是医保部分,如果在企业办理退休,那么退休后职工每年的大额医保费用,公司是需要承担一半的,且退休后医保卡里每月定期打进“小药钱”,这是灵活就业人员所没有的,其他比如独生子女费,那就是不管在企业还是社区都可以去办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