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面孔|王有德:滋养沙漠边缘的绿色生态线

时代面孔 2023-04-06 15:41:16

想守住家乡,就必须治沙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灵武市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148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还有凝聚着白芨滩人智慧的大片麦草方格犹如巨大的金网,缚住了曾经可怕的“沙魔”。

这道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30公里的绿色屏障,见证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同时也是王有德40多年的坚持与梦想。

西北的冬天格外冷。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马家墙框子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更是狂风怒号、黄沙漫天,狂风裹挟而来的沙子经常落满村民的院子,有时候能把窑洞口堵住一半。从小生活在这里的王有德,幼时的记忆被沙漠“阻塞”。对同龄人来说,这个时候正是即将过新年穿新衣服、改善伙食的好时候,而他却要完成每天的“硬任务”。

“院子落的沙经常有一米多高,母亲给我们兄弟定的标准是一天清理3至5公分,当时只能用背篼背出去,一边背一边还漏。”王有德一边回忆一边用手示范着如何背沙。

吃不饱力气不足,加上比较贪玩,那时候的王有德就开始痛恨沙子,经常在背沙的间隙溜出去玩儿,为此没少挨母亲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时候回来就会挨一顿打。”王有德回忆。背沙,成了王有德与沙漠的第一次搏斗。他恨透了风沙,也是从那时起,降服沙魔的念头深深种在了王有德心里。

砸烂“条条框框”,寻求发展良方

在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如愿参与到与沙漠的对抗中。1985年春天,王有德担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对于他而言,这是他与沙漠的第二次搏斗。

彼时的白芨滩林场,风沙肆虐,人心思退,2/3的职工想要调走,和沙子一样散乱的,是人心。

要治沙,先聚人!王有德深知,只有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和沙漠搏斗。他坚决推出三项改革措施:压缩非生产人员;实行工效工资,按劳取酬;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承包制。提出“六个一”目标任务:每人一年扎一万个草方格,挖一万个树坑,种一万棵树,完成治沙造林面积一百亩,从治沙中实现收入一万元。

治沙小有成果后,王有德意识到,未来的路还需要筹集更多的经费,还需要掌握更精尖的治沙技术。

为了形成自主“造血”的治沙系统,王有德顶着压力四处贷款创办实体,利用冬季造林闲暇组织职工外出打工……沉寂多年的场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随着林场“自我造血”功能增强,治沙造林事业揭开了新篇章。王有德开始带领职工在流动沙丘固沙造林,向沙漠宣战。

白天,他们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沙窝中搭建的帐篷里点着蜡烛找问题、想法子;寒冬腊月,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他们日夜吃住在水渠边……

治沙的人说,养个娃娃容易,在沙漠里种棵树难。千辛万苦栽好的树苗,常常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葬。王有德和职工哭过鼻子流过泪,但活儿还要干,树还要栽。风沙不停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光下苦力还不行,还要学习科学治沙、综合治沙,才能实现治沙事业可持续发展。”王有德说。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创新,他带领职工成功推广了草方格治沙、乔灌草结合的精准造林技术,探索建立了“在外围建灌木固沙林,周边建乔灌防护林,内部建经果林,搞养殖业、种牧草,养殖业反哺林草业”五位一体综合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吃在沙漠、睡在野外,王有德身先士卒,白天和职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夜晚点着煤油灯研究第二天的工作……他一路艰难的探索并没有被辜负。

如今,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由原来的115种增加到现在的129种、植物由原来的306种增加到现在的311种,局部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148万亩的沙漠现已拥有超41%的森林覆盖率,成功逼退沙漠20余公里,实现了真正的“人进沙退”,也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

2014年,王有德退休了。彼时的白芨滩林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扩展至100多万亩,固定资产一亿多元,林木资产达数十亿元。

儿子王立钧觉得,劳累了一辈子的父亲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含饴弄孙,享一享天伦之乐。没想到,王有德又一次上了山。

他将银川河东机场以东的万亩荒滩作为新的“战场”,发起创建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治沙植树,开始了与沙漠的第三次斗争。

绿化了沙漠,却沙化了自己家,这是王有德的妻子对他的吐槽。儿子王立钧说,“每次父亲回来,家里都会被'沙化’,地上是沙子,床上是沙子,给他洗衣服,兜里装的全是沙子。”

2018年12月18日,王有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和证书。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王有德再次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作为一名林业人,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我还是希望能继续为沙漠绿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前沙漠绿了就高兴,现在想让社会共享治沙成果。”年近古稀的王有德,还怀有将治沙成果普及至更多人身上的愿望,无论是贫困山区还是饱受自然侵害的土地,他都想用自己的行动继续践行初心与诺言。

王有德奋斗的一生,诠释着“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铮铮誓言,也是这一坚持,让白芨滩从“沙漠之都”到“大漠绿洲”,也为更多在治沙一线的守卫者们点亮前方的明灯。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3-04-07 09:33

    真正的治沙人,孙国友就是个圈地套钱的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