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游牧民族真实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高博三方视野 2024-02-11 16:21:52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

细节是魔鬼!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

一,游牧民族一样有定居据点。

游牧是一种依赖养殖牲畜为生的生活方式,他们通常按季节迁徙寻找新的牧场和水源。

历史上游牧民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草原、沙漠和冻土地带。

从发掘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游牧民族是有隐秘的定居据点的。

二,游牧民族并不是大块吃肉,大碗喝奶。

草原游牧经济高度依赖自然,生产力的技术构成低,游牧的单位土地生产力远低于农业,因此游牧民族缺乏抗灾能力,内部转化产品的途径窄。

游牧民族除了贵族和专业的战士,大部分人是没有资格吃肉的。

大部分牧民放牧的牛羊牲畜是奴隶主和部落公有的,私人没有权利宰杀食用。

平常,牧民们进行粗放的农业生产,放火烧一片地,然后撒种子就不管了。

蒙古高原产糜子,但产量低,将糜子与奶、奶油、奶酪等熬粥,维持基本的生存。

当然草原上的野生植物及蘑菇等也是牧民们的食物补充。

三,单一的草原游牧民族没有能力击败农耕帝国。

能击败农耕帝国的是草原+农耕二元制政权。

典型的是辽和清。

四,不是马克沁机枪让草原民族能歌善舞,而是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人类制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增强,纾解了草原民族的生存压力。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游牧民族能够吃饱,不再出现人口超限的状态。

全球市场化的推进,也使得游牧民族能够通过交易获得必要的消费品。

有吃、有穿、有用,再加上对方有火器,马和骑兵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也就不抢了。

非洲的图阿雷格人在工业革命之前骑着骆驼到处打劫,现在开着皮卡和摩托车到处打劫,依然过着游牧生活,马克沁重机枪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劫掠。

五,俄罗斯帝国也曾经为了阻止游牧民族劫掠而修筑长城。

早在13世纪,分崩离析的罗斯城邦就被迫抱团迎战蒙古铁骑。

公元15-16世纪,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斯拉夫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但游牧民族的战术机动能力实在优异。

为了对付战力和机动性卓越的克里米亚鞑靼骑兵。

俄罗斯从1635年开始,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中世纪留下的简易工事进行扩建或加固,基于17世纪的军事工程学理念,修筑了棱堡要塞作为战略支点和屯兵点的“克里米亚长城。

直到17世纪晚期,“克里米亚长城”才建设完成,“克里米亚长城”遏制了鞑靼人的大规模劫掠。

(克里米亚长城遗址。)

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当地拓殖,将乌克兰开放成了欧洲最大的粮仓,成为俄罗斯帝国继续扩张的物质保障之一。

整合游牧民族,经济的作用远大于军事,军事打击根除不了游牧民族。

若要整合游牧民族:

第一,能够消化游牧民族的经济产出。

第二,提供足够多的食物和消费品。

一句话,让游牧民族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游牧民族就不再骑马挥刀,而是能歌善舞了。

1 阅读:113

高博三方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