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红军军团长,抗战时期是115师参谋长,他带走3万军饷下落不明

俊恩聊历史故事 2024-12-13 16:50:47

1938年初的一个冬日,在山西临汾,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从武汉参加完全国师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返回。此时的他,已是从秋收起义走来的老革命,曾任红军军团长,更是土地革命时期唯一担任过6个红军师师长的将领。然而就在这一天,这位与毛主席有过"相见恨晚"之感,曾获二等红星奖章的革命功臣,在领取了6万元军饷后却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他留下一封信,将其中3万元让警卫员转交给作战科长王秉璋,自己则携带另外3万元悄然离去,从此下落不明。这一选择不仅让包括林彪、罗荣桓在内的115师将士震惊不已,更为他此前辉煌的革命生涯画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点。

革命征程铸就军中传奇

1902年,周昆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年轻人或许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中,周昆毅然加入革命队伍。部队后撤途中,毛主席发现周昆的背包异常鼓胀,打开一看竟全是书籍,这让毛主席十分欣赏这位年轻人。

一路上,毛主席常常与周昆谈天说地,两人惺惺相惜。革命队伍到达三湾后,周昆被任命为排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周昆跟随毛主席转战于湘赣边界。他先后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七连连长、营长等职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1930年,组织上将周昆任命为红一军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这一任命开启了周昆作为师长的辉煌时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昆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唯一一位先后担任过六个红军师师长的将领。这段经历在红军历史上绝无仅有。

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周昆始终坚持执行毛主席的军事指导方针。他带领部队屡建战功,为中央苏区的保卫作出重要贡献。

1933年,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授予周昆二等红星奖章,这是对他卓越军事才能的最高褒奖。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能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

从一名普通的起义战士,到成为红军高级将领,周昆的成长轨迹映射着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他的每一步提升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革命者的信念与智慧。

军团长征路 殊荣难保全

1934年9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节节败退。在这危急关头,博古、李德等人临时组建了红八军团,任命时任红二十一师师长的周昆为军团长。

军委给红八军团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采取运动防御战术,阻止国民党第六路军七纵队由龙冈向古龙冈推进。这一任务的意义重大,它将为中央红军主力的突围争取宝贵时间。

十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八军团在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中担负着特殊使命,被安排在大行军队列的右后翼,掩护军委两个纵队的行动。

这支临时组建的军团战斗力并不强,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自己的使命。在长途跋涉中,红八军团的将士们咬紧牙关,坚持前进。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在这场生死较量中,红八军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超过百分之八十。

这支年轻的军团在湘江战役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黎平会议上,中央决定撤销红八军团的编制,将剩余人员编入红五军团。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红八军团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记录:它是成立时间最短、撤编最快的一个军团,存在时间仅有三个月。这段短暂的历史,见证了革命道路上的艰难与牺牲。

虽然红八军团的番号不复存在,但周昆的革命生涯并未就此终结。组织上任命他为红一军团副参谋长,继续在革命队伍中发挥作用。

从军团长到副参谋长,周昆经历了战场上的沉浮。这一时期的经历,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为特殊的一页。

红八军团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在中国革命史上,这支军团和它的军团长周昆,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在长征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中,周昆和他的红八军团,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这支军团的存在,也成为了解读中国革命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切面。

从组建到撤编的短短三个月,红八军团的历程充满着戏剧性。它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征程中一个特殊的历史片段,值得后人深思。

抗战参谋长 出走惹疑云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了抗击日寇侵略,决定改组红军为八路军。在这次重大的军事改制中,周昆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参谋长,这个师的师长是林彪,政委是罗荣桓。

在八路军115师的领导层中,周昆作为参谋长承担着重要职责。他需要协助林彪制定作战计划,统筹全师的军事行动,这份工作对他的军事才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937年末,全国各地抗日形势日趋严峻。武汉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者都是全国师以上各级参谋长。周昆作为八路军115师的参谋长,也前往武汉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结束后,中央军委拨给了八路军115师6万元军饷。这笔款项由周昆亲自负责带回部队,用于支付部队的军费开支。

1938年初的一天,周昆带着这笔军饷返回山西临汾的途中,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在留下一封信后,带走了其中的3万元军饷。

在离开之前,周昆安排警卫员将另外3万元转交给作战科长王秉璋。这个安排表明他对这笔军费的处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周昆的这一行为在115师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一位曾经的红军军团长,现任八路军师参谋长,他的突然离去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林彪和罗荣桓接到报告后立即展开调查。但是调查的结果并不理想,周昆就像人间蒸发一般,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部队派出多路人马进行搜寻,但都一无所获。周昆的去向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直到今天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这件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的叛逃对部队的士气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115师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战斗秩序。

周昆带走的3万元军饷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些钱本应用于支持抗日战争,但却因为他的行为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历史烟云散 神秘谜团存

1938年春天过后,八路军115师完全失去了周昆的踪迹。组织上派出的多路搜寻人员都没能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仿佛这个人真的在人间蒸发了一般。

有传言说周昆带着那3万元军饷去了重庆,投奔了国民党。也有人说他改名换姓,在某个偏远的乡村过起了平静的生活。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1940年,一位在昆明做生意的商人向八路军驻昆明办事处报告,称在街头巧遇周昆。据这位商人描述,周昆穿着便服,面容消瘦,但举止依然透露着军人特有的气质。

八路军驻昆明办事处立即派人前往调查。调查人员在商人指认的地点守候了整整一周,却始终未能发现周昆的身影。

1943年,又有人在西安城郊的一个茶馆里见到疑似周昆的人。这次目击者是一位曾经在红军时期与周昆共事过的老战友。老战友说那人虽然蓄了胡须,但眉眼间的神态和周昆极为相似。

组织再次派人赶赴西安调查,可惜还是没能找到确切的线索。茶馆的老板对此人也没有什么印象,这条线索最终也成为了无头案。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昆的一位远房亲戚在湖南老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只有周昆知道的往事,但信封上没有寄件人的地址。

这封信引起了组织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从字迹和用语中找出周昆的下落,但最终也未能得出确切结论。

1956年,一位退伍老兵在写回忆录时提到,他在1945年的东北某地曾遇到一位在关东军战俘营里当翻译的中年人。那人的谈吐和举止都透着军人气质,而且对红军历史非常了解。

这个说法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认为,这或许能解释周昆为什么会选择带走3万元军饷——也许他是被日本特务机关策反了。但这种推测同样缺乏具体证据支持。

直到今天,关于周昆的去向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在抗战胜利后去了台湾,有人说他在某个山村里默默终老,还有人说他在战乱中意外身亡。

0 阅读:30
俊恩聊历史故事

俊恩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