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团:商纣王自焚后,周武王为什么还要残虐他和妲己的尸首?

中华神秘文化 2021-11-26 21:58:54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谜题。

据史籍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商纣王自焚而死,纣王的宠妃妲己也上吊自杀;而周武王则将他们的遗体进行了戮尸示众。

纣王与妲己

从今天所见典籍来看,对此事的记载,首出于《逸周书》的《克殷》和《世俘》两文;司马迁的《史记》对此亦有记载,如《周本纪》中载:

周武王进入商都后,来到纣王自焚的地方。他亲自向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又用剑刺他,然后用黄钺砍下纣王的头颅,悬挂在大白旗的旗杆上;

周武王又来到纣王两位宠妃的住所,她们已经上吊自杀。武王也向她们射了三箭,以剑刺击,用玄钺砍下她们的头颅,悬挂在小白旗的旗杆上。

此外,在先秦和西汉的典籍中,对这件事还有一些诡异的说法——

如《尸子》(辑本)载:“武王……亲咋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

这个画面比之射箭、剑刺、砍头,来得更加残忍和血腥!

总之,关于周武王对商纣王戮尸一事,先秦至西汉时代的典籍曾广泛引录,当时应该是公认的事实。

周武王

但到了后世,这件事却引起了激烈争论,论者多不相信周武王有此暴虐行径,认为这是对武王的诬陷。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对《尚书·武成》篇中关于周武王伐纣死伤众多,乃至于“血流漂杵”的记载,就持不相信的态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在孟子看来,周武王统帅的是仁义之师,仁义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天下无敌,以“至仁”讨伐“至不仁”,怎么会如此残酷血腥?

类似的,对于周武王残虐纣王尸体一事,后世论者也多以武王是圣人,不会如此残忍,且纣王虽不仁,仍为君主,武王不会这样对待他等理由,而持否定和不相信的态度。

例如,清代学者梁玉绳就认为,这件事“乃战国时不经之谈,窜入《逸周书》,史公误信为实,取入殷、周二纪及《齐世家》。三代以上,无弑君之事,讵圣如武王而躬行大逆乎?……歧词诡说,同为诬矣。”(《史记志疑》)

也有论者由灭商之后,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旧地,而分析认为肯定没有武王戮尸一事,其理由是:“若武王之仇纣如是,则必尽其子若孙,即不然,亦必囚之放之,乌有反封之者哉?”(清代学者崔述)

纣王无道设炮烙

对此,今天的很多学者则认为,不能轻易否定《逸周书》、《史记》等典籍的记载,古代学者不相信周武王对商纣王戮尸,其实是不明殷商时代的真实历史,而犯了孟子“以至仁伐至不仁”主观推断的错误。

殷商与周之间,是有世仇的。据史载,周武王的爷爷季历,就是被商纣王的爷爷、商王文丁杀死的。

而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只是对纣王的暴行有所“窃叹”,就被纣王囚禁于羑里。

周武王的哥哥伯邑考则被纣王“烹为羹”,并赐给周文王食用,还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以证明周文王不是圣人。

古人常常对敌国异族实施惩罚甚至斩尽杀绝,由此来看周武王对商纣王的戮尸,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周武王分封纣王之子武庚,则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西周创立之初,需要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以使殷之“顽民”顺服周之统治。

伯邑考与妲己

还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对商纣王戮尸,其实是与原始宗教的厌胜巫术有关,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厌胜强敌。

商纣王虽然死了,但周武王怕他复活或化为厉鬼,前来复仇;于是通过残虐敌尸的厌胜巫术,来制服纣王及妲己的鬼魂,以防其作祟。

这种厌胜巫术可能从上古时代就出现了。

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记载,黄帝在战胜并擒杀蚩尤后,还“剥其(脱字)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左‘隽’右‘立刀旁’)其发而建之天(脱字),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左‘口字旁’右‘集’)之。”

上述学者认为,黄帝如此残虐蚩尤的遗体,其实是一种厌胜巫术,目的是为了防止劲敌蚩尤死后化作厉鬼,向他复仇索命。

周武王拜将伐纣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周武王残虐商纣王及妲己的遗体,是史实吗?还是战国时人编造的?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文中配图选自著名画家窦世魁先生的彩色连环画《封神演义》。)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0 阅读:270

评论列表

生而为人

生而为人

3
2021-12-20 02:38

他们的仇恨已经超越了生死,就是那种挫骨扬灰的心里了,就是那种你死了我还得把你突个全身孔的

中华神秘文化

中华神秘文化

聚焦小传统,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