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我们这个系列已经更新尾声了,本文是《展望行业未来》系列的第十五篇文章,这篇我们依然献给广大的生猪养殖行业,作为这个系列的大结局。这个系列的合集我已经放在下方红色字体里面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阅读。
《展望行业未来系列合集》
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小型猪场被快速淘汰的本质原因,关于这个话题,这几年网络上的讨论非常多,主流的观点基本就是疫情风险,资本挤压,二育夺利,全进全出模式远程狙击收割行情红利,猪价波动异常难以盈利这几个方面。
事实往往就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下,本质原因其实就是中小型猪场的造肉成本太高了,造成了竞争力大幅度下降,自然就被迫退出这个市场了,今天我给大家详细解释清楚成本具体高在哪些方面,高了多少,以及未来还会在哪些方面继续和我们拉开差距。
种猪迭代带来的料比差距(减少1元/斤的造肉成本)
这点很好计算,从7公斤到125公斤这个阶段,今年主流的养殖企业料比都做到2.5了,个别好的已经进入2.4了,最好的已经做到2.3以内了,而普通的中小型猪场呢?由于母猪还是几年前引种回来的,已经就不是这个时代的种猪了,从7公斤到125公斤这个阶段,料比大概是2.8,加上中小型猪场卖标猪也被集团公司挤压,标猪难卖,迫不得已养大猪,养到两百七八以上,料比轻易突破3.0以上。从2.4到3.0的料比差异,按照今年的猪价测算,就是一个点四十块钱,六个点两百四十块钱,一只猪两百四十斤,合一斤一块钱的成本差异。
蓝伪净化带来的料比差距(减少0.3元/斤的造肉成本)
关于蓝伪问题,普通中小型猪场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争议了,有主张打苗的,有主张不打苗靠替米泰万定期保健的,还有主张什么都不管的。但是集团公司不一样,
在2021年的时候,集团公司的猪苗尚且只能实现蓝伪稳定,
2022年就已经开始普遍是蓝耳阴性,伪狂稳定的了,
而202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猪苗开始实现蓝伪双阴,
到了2024年,双阴小猪也仅仅是比普通小猪贵二十块钱而已了,
这个升级是非常快速的,可以说几年时间就解决了中小型猪场十几年都没有解决的蓝伪净化问题,双阴小猪从断奶到上市,成活率基本不会低于98%,而普通小猪,则只有90到95之间,长速和料比的表现也更为优秀,这里差异大约是0.2个料比,也就是八十块钱,除以两百四十斤的猪,大概一斤相差三毛钱的成本。
饲料优化带来的成本差异(减少0.2元/斤的造肉成本)
饲料方面,普通猪场是没法根据自己猪的品种定制饲料的,即使能够定制也不是真的定制,你可以理解为代工。其实大家想想也能明白,丹系的猪和美系的猪,他的料比和体型差异那么大了,他的饲料营养需求能一样吗?我们去买预混料或者全价料的时候,有丹系专用,美系专用,法系专用的吗?而集团公司却能够做到这点,即使旗下全部的猪场不能全部做到,但是趋势是摆在那里的,引种与扩张一旦稳定下来,就快速的开始从饲料上面优化配方降低成本了,这里大约还有一头猪50块钱的差异,合两毛钱一斤。
养殖过程管理带来的成本差异(减少0.3元/斤的造肉成本)
养殖过程管理,主要的方法有,每日巡栏分大小头,把弱仔选出来加料增加长速,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每日巡栏把刚刚生病还在早期的猪选出来针对性治疗,以及采用每日精准饲喂去降低料比这些,比如下面的这张表,就是某养殖企业的投喂表,每天就是按照这个系数精准饲喂的,这些操作都体现在最终的料比上面,大约全程能够降低0.2个点的料比,也就是八十块钱,合三毛钱一斤的造肉成本。

这么算起来,大概就是一斤猪肉合一块八的造肉成本,四百多块钱的成本差异,当然了实际养殖过程中,料比互相还有一定的重叠和对抵,实际上达不到一块八,大概在一块多钱是没跑的,一头猪差异两三百块钱成本,这是现实问题,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他就摆在那里,你说疫情风险也好,资本挤压也罢,这个成本差异就在那里,谁都有疫情风险,谁都面临资本的挤压,本质原因就是成本差异巨大,导致的自身盈利能力下降,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下降了,退出自然也就是必然的了。
今天的文章,是《展望行业未来》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也就是大结局,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文末的“在看”与“点赞”按钮,将这篇文章分享到大家的朋友圈,把这篇文章扩散出去。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一个不卖兽药不卖饲料的底层养猪行业观察者,归纳与总结行业发展规律,助力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会飞的石头
那个猪企做到的,能不能说一下
千与千寻
胡扯,是非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