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猪哥靓,本文是《展望行业未来》系列的第三篇文章,系列合集我已经放在下方红色字体里面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阅读。
《展望行业未来系列合集》
上文我们说了,谁能与时俱进,谁就能掌握行业的发展权,今天我们继续说一下传统的生猪养殖行业这几年遇到的挑战,以及需要转型的方向。
曾经的我们,是如何打败散养户群体的?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曾经的我们,是如何打败普通散养户,登顶行业霸主地位的。曾经的自繁自养模式,一度逼的集团公司畏手畏脚不敢扩张,散养户节节败退只能出门打工。凭借的正是成本这一优势,再说具体一点,是种猪的升级,带来更低的料肉比与更高的长速,最终体现在更低的造肉成本上面。
如果说那个时代中小型猪场与散养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就是种猪不一样,中小型猪场普遍使用长大或者大长母猪,配杜洛克,养杜长大或者杜大长商品猪,而散养户呢?一般是内二元,或者黑的花的多国部队,造肉成本比中小型猪场高了一块钱,却还在那里信誓旦旦,他的猪长速多快多快,成本多低多低,言之凿凿他们规模场要请人,我们散养户不用请人,他们是拼不过我们散养户的。。。。。。
现在的我们,又是如何沦为成本畸高的群体的?
很多人总结自己靠什么打败散养户,总是说自己设备好,猪舍条件好,养殖水平高,其实这些因素确实有,但是不是主要的,最最主要的就是母猪的品种。
那现在的我们为什么成本居高不下呢?主要原因还是品种!我们的品种是哪里来的?是跟我们周边的大大小小得扩繁场买的父母代种猪(二元猪),而扩繁场呢?他们是跟GGP种猪场买的祖代猪(一元猪)。哦对了,我忘记了,扩繁场总是喜欢对外包装,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种猪场,从而顺利卖一元猪给养殖户,其实他们自己的一元猪都是买的,要想卖给你,唯有回交一条路。事实上,一代二代回交出来的都不可能卖给你,人家自己要留着扩群用,卖给你的时候真的都已经七八九十代去了。你再买回来一元猪去培育二元母猪,料比系数简直高得不要不要的。
反观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各大集团公司,人家的种猪可不是和我们一回事,人家都是正经的近几年从国外新引种回来的祖代猪繁殖出来的二元母猪,这几年每年都在大批量的从国外引种,然后繁殖出来母猪卖给集团公司的母猪场,同时集团公司也大量购买国外的曾祖代猪,自己也培育,不够的也从种猪场买,不过人家可不是简单的买,人家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测定后才买的,这是忽悠不了别人的,养殖行业一直都是这样的,中小型猪场可以忽悠,集团公司可没那么傻,忽悠不了的。
就这样,短短几年时间,集团公司就快速的把成本和中小型猪场拉开了一大截,
还记得我21年给双胞胎代养的猪,蓝伪都不稳定,成活率大概94%,料比大约2.8。
22年给傲农代养的,成活率也差不多,但是料比就已经减到2.6左右了。
而今年给海大代养的,才2.5左右了,周围的代养户同行也普遍反映集团公司的猪料比普遍偏低了,下面是某公司的今年的几个场的养殖数据,大家也可以观摩一下,公司名我就不说了。

普通的中小型猪场,他们的料比普遍是多少呢?和五年前并无两样,从7公斤到125公斤,大概2.8左右,而且普通中小型猪场大多还有压栏习惯,猪不养个两百七八是不会去卖的,料比轻易突破3.0以上。集团公司明年双阴小猪普遍能够实现2.4以内的料比,今年许多做得好的也已经实现了。而中小型猪场呢?3.0都是保守的了,差异0.6个点,一个点是四十块钱,单单料比就比别人高两百四十块钱的成本,合小标猪就是一块钱一斤了,这个差距正好是我们中小型猪场淘汰散养户的差距。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就是品种落后于人,这是成本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因素,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有,不过不是主要的,最最主要的还是在品种上面,其次就是蓝伪的净化,饲料的优化,以及养殖过程管理的优化这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