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惟俨是曹洞宗的奠基人,他的禅法质朴简洁,常常能直指人心

青云塾点墨人 2025-04-02 05:08:33

师与云岩游山,腰间刀响。岩问:“甚么物作声?”师抽刀蓦口作斫势。

——《五灯会元》第五卷 药山惟俨禅师

白话直译:

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一起游山,也许是因为山路崎岖,药山的动作过大,导致挂在腰间的戒刀咣当作响。

云岩昙晟就问道:“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药山抽出戒刀,直愣愣地做了一个挥砍的动作。

鉴赏评说:

药山惟俨在中国禅 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上承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下传云岩昙晟和道吾宗智,云岩昙晟再传洞山良价,而洞山良价则创立了传承至今的“曹 洞宗”。

药山惟俨的禅法最大特色就是直呈当下,没有什么高深的说辞,也没有险峻的机锋,质朴而直接。

走在山路上,戒刀响了一声。云岩昙晟问:“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药山说:“是戒刀发出的声响。”

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禅门公案了。药山不说,而是做了一个抽刀挥砍的动作,其中有何深意呢?

听见声响,人们都习惯于去追寻发声之处,去找寻声音的源头。这一“咣当”之声的源头就是戒刀,说“是戒刀发出的声音”无可厚非,但那就不是禅了。

而禅师还有更深刻的体会,禅师体验世界的方向正好与世人相反,人们向外,禅师向内。人们认为声音的源头是戒刀,而禅师则认为声音的源头是自己。

不是因为你在“听”,那声音又是如何被你得知的呢?

药山抽出戒刀,做了一个砍的姿势。仿佛在对云岩昙晟说:你看,我手中这把刀来自于哪里呢?是来自于我这里,还是来自于你那里?

现在见刀的这个和刚才听响的那个是同是别呢?

师父不说那是什么,千圣也不识啊!只是叫徒弟自己去体会,这就是禅宗师父的随缘直示,与诵 经、解 经的教 法有着天壤之别。

禅不离自心,所以禅宗又被称为“心性宗”,心乃一切的根本,一切的源头。

响来闻声,默来见静的那个是什么?药山抽刀作势就是直示云岩昙晟所问的问题,你自己看吧!

其实,何止声色,“色声香味触法”哪一样又不是来源于自心呢?是向外追寻六识,还是向内反观自心,这就是凡圣的根本区别。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药山砍柴归来,一位僧人就指着药山腰间的戒刀问:“这个叮铃咣当的东西是什么?”

药山还是这招,抽出戒刀做了一个砍的动作,这位僧人一下子就开悟了。

什么是开悟呢?是证悟了至高无上的真 理吗?不要打妄想了,除了自己可见,还有什么可得?

它时而叮铃咣当、时而安安静静,听得见在听,听不见还是在听。正因为一刻未断,才时而有声,时而无声嘛!

人声鼎沸之时,它在听;夜深人静之际,难道它就没有听了吗?如果没有听,又是如何得知夜深人静的呢?它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有终始。

本来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只不过因为外境的进入才投射出了影像而已。

那这篇文章来源于哪里呢?

这些字虽然是我写的,但其中有什么“内容”却是每位读者自己的,与我毫无瓜葛。这里有个什么?且不可草草哦!

2 阅读:69

猜你喜欢

青云塾点墨人

青云塾点墨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