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口述:李秋风 整理者:沧海一书客
我叫李秋风,1982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
我出生那年,父亲本想外出打工,可是我尚且年幼,再加上母亲体弱多病,所以只好作罢。
这也导致我们家相对比较贫穷,可即便如此,父母还是勤勤恳恳的耕种。
从未亏待过我,可是1990年老天不作美,整个雨季几乎没怎么下雨,使得麦子欠收。
所以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玉米上,然而事与愿违。
玉米播种之后,虽然依靠水井的水让种子发了芽。
可是由于村民使用频繁,使得村里的水井很快不堪重负枯竭了。
再加上入秋之后老天爷又是滴雨未下,眼瞅着地皮越来越干,刚刚发芽的玉米苗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枯。
为了确保村民能吃上饱饭,村支书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开始挖井。
起初是围着村边开挖,一方面方便村民吃水,另一方面也能方便灌溉。
可是一连半个月下去,那些村民成了打洞的田鼠,挖了很多洞硬是没见一滴水。
无奈之下,村支书只好带人向村外挖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村东头距离村口三四里地的地方挖出了水源。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全村沸腾了,纷纷排起长队接水浇地。
父亲更是不辞辛苦的整天忙碌,一副不把玉米喂饱誓不罢休的样子。
一开始的那几天,村民们还都兴高采烈的浇地,可是没过几天意外就出现了。
原来,这处水井的储水量并不大,全村人民夜以继日的接水,很快水井的枯竭了。
尽管村里的地都浇的七七八八,但是大家都知道仅仅浇这一次水根本于事无补。
于是村支书再次带人开始挖井,可这次大家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半个月过去了,硬是没能挖出一口水井,而玉米地的干旱却愈演愈烈。
眼瞅着挖不出水来,村支书也没了信心,于是也只好放弃了挖水井的想法。
毕竟,村里人家几乎都有些存粮,按理说挨过今年应该不成问题。
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认可,可是唯独父亲不同意。
因为我们家情况并不富裕,存粮也不够,我们全家都指望这一季玉米。
麦子欠收,现如今还要眼睁睁看着玉米欠收,父亲是在无法接受。
可是事实已成定局,任凭父亲怎么哀求村主任也无济于事。
所以当晚,父亲郁郁寡欢的回了家,我和妈妈见父亲满脸愁容也知道了怎么回事。
妈妈便劝解道:老李,你别发愁,实在不行咱挨家挨户去借粮食,等来年再还就是了。
父亲也只好无奈的点了点头,次日清晨,父亲便背着背篓出门借粮。
这一走就是一天,当时我还觉得,父亲为人老实,跟邻里关系也不错。
借粮应该不是难事,可是当晚上父亲回家的时候,事实却令我和母亲有些吃惊。
因为父亲只背回了半篓高粱米,见状母亲疑惑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年景,大家家里存粮都不多,也就是堪堪能挨过今年,哪有余粮借给我们啊。”父亲叹息道。
母亲沉默了一会也叹了一口气道:是啊,能有这些高粱米也不错了。
父亲借来的高粱米,以及我们家的存粮,依旧无法保证我们能够挺过今年。
于是父亲提议,反正也不干活了,少吃点也不碍事,这样没准可以。
所以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一天只吃两顿饭,实在饿了就喝点凉水充饥。
可即便是这样,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眼瞅着进了腊月,我们家的余粮已经见底,眼瞅着这个年都要过不下去。
这下父亲彻底坐不住了,于是一天夜里,他便借着夜色偷偷溜出了家门,只留下了一张字条。
字条上写着:老婆,小风,在家好好等着,我去给咱找吃的。
次日早晨,我醒来看到字条之后很是担心,因为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明白这年景大家都不富裕。
父亲能去哪里搞粮食啊,所以我很担心父亲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可是母亲却显得并不在意,因为她和父亲相处了十年之久,对于父亲的为人她再清楚不过。
就算饿死,父亲也绝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于是我和母亲便一直等着父亲归来。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父亲依旧不见踪影,饶是妈妈再怎么相信父亲,也有些慌张了。
终于,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父亲终于回来了。
那是个深夜,我和母亲刚睡下,就听到院子里扑通一声,我还以为是家里进贼了。
于是赶忙躲到母亲的怀里,后来那人说道:小风,老婆,我回来了给我开门。
得知是父亲,我和母亲才长舒一口气,随即便打开了屋里的门。
紧接着父亲便满脸笑容的走进门说道:快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了!
说罢,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只烧鸡,还有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大概三四斤重。
看着我们一年到头都几乎见不到的美食,我瞬间垂涎三尺,当场就要开吃,可却被母亲拦住了。
只见母亲一脸严肃,对着父亲质问道:你这一走就是这么多天,一回来就带回来这些东西,老实说,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父亲被问得一头雾水,我也反应过来,如果这些东西来路不正,即便我再馋也不会吃。
紧接着父亲赶忙说道:放心吧老婆,这些东西都是我辛苦换来的。
原来,父亲离开的这段时间是跑到外地做了几天苦工,赚了辛苦钱买来的。
为了省钱,来回几百里的路程父亲都是靠双脚支撑过来的,好在正值严冬,否则这些肉食早就坏掉了。
一听这些好吃的是父亲辛苦换来的,母亲嬉笑眼看,赶忙招呼我吃鸡腿。
看着我吃的正香,父亲又说道:老婆,你把这些肉剁成肉馅包了饺子,大过年的不能没有饺子。
母亲闻言,赶忙起身准备干活。我们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父亲猛拍了一下脑门,惊呼道:你看我这脑子,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我和母亲同时问道:怎么了?
可是父亲并未回答,而是向外走去,不一会便带着一对母子走进屋来。
母亲见状有些疑惑,我甚至想到是父亲做了什么对不起妈妈的事情,当场就要发作。
可是父亲却说道:老婆,这是我去干活的时候遇到的一对母子,来自河南,是逃难的,他们那边也闹饥荒,吃不上饭,一路乞讨到这里的,我见他们可怜,就寻思带他们回来吃口热乎饭,你看方便吗?
母亲闻言赶忙放下手里的活,招呼这对母子坐下并说道:这有啥不方便的,都是穷苦人家。
那对母子见状只是止不住的道谢,我也注意到那个小孩看上去比我还小,而是十分瘦弱。
一看就是好多天没吃过饱饭的,所以我变撕下一个鸡翅递到他的面前。
可那个小孩却并没有接受,他的母亲见状赶忙拒绝道:不用了不用了,有口热乎饭就行,我们不吃肉。
父亲见状说道:吃吧,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点荤腥怎么行。
在父亲的劝说下,小孩才接受了。
没过多久,母亲就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并且倒好了醋递给那对母子。
可是小孩母亲还是拒绝道:大姐,真的不用了,这是你们过年吃的饺子,我们怎么能吃呢!
母亲摆摆手道:没事大妹子,我就做了饺子,你就吃吧,别饿着孩子了。
看着我们一家对他们的馈赠,这对母子纷纷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不一会,饺子就吃完了,那对母子起身就要离开,母亲赶忙上前阻拦道:你们这是干嘛去?
小孩母亲说道:我们还要继续赶路呢,已经够打扰你们了,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
妈妈赶忙劝说道:这深更半夜的不安全,你就听我的在这里住下,明天一早再赶路,哪怕你跟着我们过年我们也随时欢迎。
可小孩的母亲执意要走,母亲见状直接堵住门,勒令他们必须留下,最终母子拗不过母亲决定立下。
眼看母子两人妥协了,母亲赶忙招呼我和爸爸把客卧收拾干净给他们换了新被子。
就这样母子二人便住下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做了早饭,吃过饭之后母子边准备向我们辞行。
并且还给母亲跪下感激道:谢谢大哥大姐,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父母见状赶忙将其搀扶起来,母亲更是宽慰道:别这样,大家都是苦命人,该帮的,要是不顺利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小孩母亲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看着母子远去的背影,我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母子二人走后,我们的生活也回归正轨,从此也便再也没有那对母子的任何消息。
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我上学工作一切顺利,家里也是一天比一天富裕,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
想着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了。
可是刚刚搬到城里不久之后,意外就发生了。
有一天早上吃完饭,我刚准备去上班,就发现父亲的脸色不太好,于是便开口询问。
可父亲却表示只是没休息好而已,我也没多想就准备开门。
可没成想父亲起身准备送我出门的时候,毫无征兆的倒在了地上。
我见状没有丝毫的由于,便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带父亲去医院。
可是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城里的医院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并且建议我们去省城医院接受治疗。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坐火车到了省城。
但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们在去医院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于是只能向路过的车辆求救。
无奈的是,并没有人愿意身处援助之手,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父亲也在此刻再次犯病。
生死存亡时刻我焦急万分,万幸的是,就在此时一辆轿车看到我们在求救,便把车停在了路边。
司机下车查看父亲的情况之后便对父亲进行了紧急的基础治疗,帮助父亲稳定住了病情。
随即便示意我将父亲扶上车,在他忙前忙后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这人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但是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带父亲看病,于是我便没有多想。
很快我们便抵达了医院,那时候我们才知道,搭救我们的司机正是省城医院的医生。
看着医生对父亲进行治疗,我们心中也长舒一口气。
可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个医生眼熟,但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就当我仔细搜寻记忆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了。
之间一个看上去年过半百的阿姨走进医院,并且径直走向了那名医生。
两人耳语了几声之后,便焦急的看向了病房。
那一刻我就认出,那个老太太就是当年去我家吃饺子的母亲。
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医生就是当年的小孩子了。
怪不得我总觉得医生很眼熟,随即我便走向这对母子,并且询问道:你还记得我嘛?
医生转头看向我,笑着说道:我在路边就认出你来了,只不过你父亲情况紧急,我一心想着救人,就没跟你坦白身份。
眼看他承认了,我感叹道:多年不见还真不敢认了,你变化真大!
紧接着,哪位母亲说道:放心吧, 当年你们家就我们一命,现在你父亲患病,我们也会尽全力帮助,我儿子正好也主攻你父亲的病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医生也附和道:大哥,就交给我吧,我一定帮你把父亲治好。
几天之后,医生果真没有食言,父亲很快脱离危险,在医生的帮助下,以很快地速度恢复着。
后来父母都知道了救自己的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也不禁感叹道这就是缘分啊。
父亲痊愈之后,还做东邀请他们母子二人吃饭以表示感谢。
聚会上,母亲一再要求自己买单,毕竟早些年如果不是父母的帮助,他们母子二人恐怕很难存活下来。
但是父亲却一再坚持自己请客,毕竟人家孩子救了自己的命。
看着相互谦让的两人,我莫名觉得心中暖暖的,正所谓但行善事不问前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