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歪分享一组著名的版画——《九歌》。
楚辞《九歌》是屈原所作名篇,当然是国学中的瑰宝。屈原生活的先秦距离我们太久远,大众会觉得词句生涩难懂,可《九歌》却很受国内顶级艺术家青睐。
1978年,艺术家们如鱼龙归海,纷纷挣脱题材的桎梏,他们满怀热情向中国文化寻根,进而抒发自己的艺术表达。
李少文也是其中一位。
李少文,1942年生,1963 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他报考央美的中国画系研究生,老师是赫赫有名的叶浅予。
1980年,李少文提交了一份毕业设计,这就是今天要说的《九歌》。
《九歌》原诗是由屈原根据祭祀神灵的乐歌所改编,共11篇,李少文的组画共9幅,除了东皇太一与湘夫人,其他九篇均有绘制。
右二是李少文老师
1.《云中君》《九歌》的篇章名多为神灵之名,在楚地远古神话中,云中君对应云神,君一般是称呼男神,这里李少文将他塑造成女性样子,可能是为了呼应原诗的描述:她沐浴兰汤身飘香,安居在云间殿堂,神光灿烂,气宇轩昂。
《云中君》
其实屈原没有明指到底长什么样,但这种缥缈不定,变化万千的气质倒是挺符合人们对云的认识。
遥远的天宇之上,云中君双目垂敛,腼腆一笑,舞姿娴雅。她妩媚动人,又保持着圣洁的距离感。
画面整体是柔和的淡粉色,质感独特,晶莹朦胧似珍珠。女神的长发、飘带随空中的风四散飞扬,回旋往复,形成了一种律动的美。细看身上的配饰璎珞,金光灿灿。
2.《湘君》湘君是湘水男神,湘夫人是他的配偶。《湘君》篇以湘夫人的口吻,倾诉对湘君的爱恋与思念。相传舜帝巡行,半路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闻讯悲哭,投湘水而死。这个传说可能与本诗有某种联系。
《湘君》
篇名《湘君》,李少文描绘的还是湘夫人的形象。构图对半裁开,下方是翠绿的岸,上方是水天一色、雾气迷蒙的湘水。而回望湘水的湘夫人背影主轮廓线形成了第二层的对角线构图。远处是龙舟,甚至最远方还有湘君的龙车隐约可见。
李少文采用了超时空的手法,把湘夫人的多种形态固定在画面上,图中四个美人姿态不一,都是她。这可能受到毕加索立体派多视点的影响。
而人物比例夸张拉伸,也有中国古代壁画、画像砖线条的影子。
3.《大司命》这个大司命类似阎罗王,执掌人的生死。他乘清气,高空飞翔,阴阳变幻,神秘莫测,原诗以生命定数宽慰心中的对死亡的不甘。
《大司命》
整幅图多用大块黑色,色调昏暗,神秘而冷峻。整个黑袍的末端旋转到无限浩瀚时空中。周围跳动的小绿鬼,发着癫,汇入无限梦魇中。
另外也费了不少青绿色(吉翠),带来右下方还能看到千里江山图的缩影。
大司命瞪着一双罗刹鬼眼,绿森森很吓人。满头黑发反重力漂浮,黑袍一卷,显得神秘难测。
除了上述青绿山水,我们还能看到青铜器纹样,大司命下方驾车小龙,云纹,都显露出别致精美的装饰感。
4.《少司命》少司命和大司命是一对组合,就好比大家熟悉的“北斗注死,南斗注生”。少司命主宰生育、缘分、婚配。如果说大司命代表黑夜的冷峻,那么少司命就代表白天的温暖。
《少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登九天兮抚慧星,疏长剑兮拥幼艾”
原诗形容少司命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一手握剑,一手怀抱儿童。李少文就以这两句为核心创作了少司命。
明媚的阳光,褐色健康的皮肤,烈焰红裙,形成温暖明亮的效果。
同样是超时空多形态固定,画面丰富,各个形态统摄和谐,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有趣的是,躺在黑发上的她,换成了蓝色裙子。
5.《东君》东君,太阳神,旭日东升,东君的光芒普惠大地,雄伟而壮美。
《东君》
东君的形象霸气外露,肌肉孔武有力,他炽热的光辉在战斗中闪耀,以他为中心旋转出巨大的能量,似乎永无止境。整体有楚文化原始的味道,也有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现代精神。
李少文抓住一句:“举长矢兮射天狼”,就是东君引弓射箭的动作展开联想。射箭是为了阻止灾星降临。至于天狼,我看到右上角有一只青色小狼,恐怕就是象征。
“援北斗兮酌桂浆”(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这里半跪的分身,正在饮酒。
“驾龙輈兮乘雷”,左下角有龙车造型,轮子转得飞快。这里青龙与车架样貌又与大司命脚下的不同。
6.《河伯》河伯,黄河水神,在中原神话体系中也常见,大家熟悉他有娶亲的爱好。
本篇是祭祀河伯之文,言语间都是对河伯的爱恋,学者推测可能是采用洛神的口吻。
《河伯》
河伯居中,坐着一只大乌龟,他是那样的怡然自得,衣服画出了轻纱的轻盈质感。
左边的女子(很像湘夫人)和右边分身,视觉都指向到中间的本体。
“乘白鼋兮逐文鱼”,座下就是一头白鼋,对角线上有龙车飞驰。蓝色与白色交融,只觉“心飞扬兮浩荡”。
7.《山鬼》山鬼,即山神。
神,不是正襟危坐的统治者,而更接近精灵鬼怪。
元明以来,画家都喜欢把她塑造成女性,通常她还会骑一只黑豹。
《山鬼》
屈原歌中山鬼,她当然是诡秘莫测的,但绝不是断绝情念的神仙,她更有多情的一面。
“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旁边赤豹趴着,眼神还是很警戒。
背朝读者的分身展示着她傲人的身材,脚边蹲着狐狸(原文说是狸猫)。
山鬼的肤色和嘴唇说明她是粗犷的,而眉目体态又传递出一种娟秀之美。她似乎有许多心事,相思令她惆怅。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
题款辛酉年,可能是1981年二创,疑似仿作?
另找到一幅山鬼图,风格与上类似,但细节色彩有不少区别,不知是仿绘?还是作者重绘?
8.《国殇》国殇纪念楚国将士的亡魂,歌颂他们的英勇战绩,有一种阳刚悲壮之美。
《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幅色彩比诸神要灰暗,正符合苍凉悲怆的挽歌。
李少文偏爱用分割构图,就是把原有元素切碎重组,形成大量的块面,形成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
9.《礼魂》礼魂是九歌的收尾篇章,只有短短几句,完成祭礼后,青年们击鼓传花,跳舞高歌,一改国殇忧郁气氛,变得欢快起来。
《礼魂》
“传芭兮代舞”(传递鲜花,轮番跳舞)
诸多美女腰肢细如杨柳,扭起S型曲线,跳舞送神。
与传统工笔美术重彩技法不同,李少文爱用中间色调,也不是简单的平涂,我们顺着画面自上而下看:白-淡黄-红褐,色彩明度有阶梯式过渡。
我非常喜欢这组画,李少文能深入读透屈原的诗歌精神,再现了诗歌意境,又能融入时代精神,增添了无穷的浪漫主义想象力。
它似歌剧,似图腾崇拜,似盛大的宴会,我们看到西方多时空运动态的叠加(画面中主角多次出现),也看到从中国古代青铜器、壁画、漆器、画像石等处攫取的灵感表达。
《九歌》刊登在1980年12月《连环画报》封面
屈原的作品,代表的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注人道,治国不同,楚文化更注意天道,鬼神的问题。
是的,李少文敏锐地抓住了中国楚巫文化原始狂野,诡谲狞厉正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共同点,一拍即合,产生神妙的化学反应。
《九歌》刊登在1980年12月《连环画报》封底
《九歌》组画是李少文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导师叶浅予给予他一等奖学金,叶老对这位弟子评价很高。
1980年,《九歌》组画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有不少人评价和研究这套画。小歪如今翻找挖掘,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请方家多多指正。
本稿件主要参考了央美毕业生张荣宝所著“李少文《九歌》组画研究”论文,对我很有启发,在此特别致谢。
李少文的其他绘画作品选李少文绘有连环画《望江亭》《吴越之争》《涿鹿之战》等,另有人民文学版《西游记》插图,有《神曲》获得国外大奖,总体来说,作品并不多,列出部分供大家欣赏。
李少文惯用的分割法,张荣宝制图
1982 赏乐曲
补天
风尘三侠
霍小玉
观音慈善缚红孩
恋
憩
秋声赋
神曲
神曲
释迦摩尼-长生童子喻
1978年后,起源于北京国际机场壁画,越来越多画家开始探索装饰类风格的工笔画。比如央美的李少文、楼家本,辽宁美术的辛宽良、费长富,还有连环画家陈全胜,去了美国的丁绍光,他们都是此类风格中的翘楚,直到40年后的今天,还有太多值得爱好者学习思考的地方。
我是江户小歪,整理码字不易,如喜欢本文请帮忙转发和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