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岳飞后代写信给中央,希望得到照顾,毛主席知道后这样回应

草原晨曲 2025-02-11 19:27:26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极其讲究党性原则的伟大领袖,哪怕是再亲的人,也从来不徇私情,不开后门。

然而,在1952年,一个饥寒交迫、生活落魄的前清秀才写信给他,希望得到照顾时,毛主席知道后,作了一些指示,此人名叫岳昌烈,自称岳飞二十七代孙。

那抗金英雄岳飞后裔为何会沦落至此?毛主席又作了怎样的回应呢?

岳飞后人

岳昌烈乃是1890年生人,青年时期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不久便中了秀才,原本他想趁热打铁,继续攻读,将来得个状元及第,光宗耀祖。

哪曾想,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科举也自然被遗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一去不复返。

岳昌烈这一肚子学问顿时没了用武之地,然则出于生活所迫,他还是找到一家学堂,靠教书为生。

但岳昌烈性格孤僻,脾气古怪,有一次竟然与校长吵得不可开交,激烈之时,岳昌烈喝斥对方贪污腐化,有辱斯文,结果被校方开除,从此生活又无着落。

岳昌烈原本以为,凭借自己一肚子学问,谋份差事简直轻而易举,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时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充斥在他周围的都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便救亡图存!

显而易见,时代扬起的滔天巨浪已将岳昌烈这个狠狠地拍在沙滩之上,他就如同孔乙己一样,哪怕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十一种写法,也会被人当作笑柄,肆意嘲弄。

为了生存下去,岳昌烈只好将祖宅卖掉,随便找了一间寒舍,也不与外界接触,终日以读书为乐。

随着日军侵华,铁蹄踏破他的家乡,为了达到迅速占领中国之目的,便开始复制“东三省”模式,对平民百姓实施愚民政策,在文化上让实现侵略,其中就有只许说日语,写日文,这乃是最阴毒最卑劣的一招。

恰好岳昌烈早年精通各国语言,日文自然不在话下,日本人很快就收到了可靠情报,他们便想利用岳昌烈是岳飞后人的身份。

于是,日本便对其许以高官厚禄,但岳昌烈是何许人也?要他卖国求荣,甘当汉奸,残害同胞,那他岳昌烈就妄读那么多圣贤之书,妄为岳飞后裔!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岳昌烈干脆将自己关在家里,任日本如何游说,他自岿然不动。

此后经常有流氓地痞跑到岳昌烈家门前闹事,不是砸玻璃,就是泼脏水,甚至还在院外燃起熊熊烈火,企图把房子烧掉。

岳昌烈终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不禁人瘦了一大圈,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向日本人半分屈服。

鼓起勇气

时光飞逝,在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抗战胜利的号角终于吹响,然而即便如此,岳昌烈的家财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身体也被摧残地每况愈下。

于是,贫病交加下,岳昌烈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以乞讨为生,当人们得知他顶着“岳飞后裔”的光环之后,不但没有投去敬畏之心,反倒尽情嘲讽奚落。

多年来,岳昌烈就是这样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潦倒如日,活得极其没有尊严,但时局如此,他又能作何改变呢?

到了新中国解放后,岳昌烈似乎看到了希望,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喜爱岳飞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党中央能够帮助他改善生活。

没曾想,这寄出去的信被落在了传达室许久一直无人问津,原本作为读书人的岳昌烈,对于这种事情就感到羞耻,所以对于石沉大海的情况虽然失落,但也不做深究,得过且过。

直到一年后,生活的困顿让他不得不再次提笔写信,希望毛主席能亲览,这一次他得偿所愿,这封信还真的放到了毛主席的书案上!

其实说来也巧,就在收到这封信的前段时间,毛主席还在杭州祭奠岳飞,他还吩咐工作人员向岳飞墓前送上几个花圈,费用从他稿费中扣除。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也总拿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励国人,一定要同仇敌忾,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如今,看过岳昌烈写的信件后,毛主席百感交集,他马上询问了岳昌烈的过往经历,当听闻他面对日军要挟,尚能保持气节的时候,不禁为之喝彩。

思及此处,毛主席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对于岳昌烈请求政府帮助的事宜,他做出如下批示:可适当照顾。

批示下来后,地方上的官员马上行动起来,首先就给岳昌烈送去一笔费用,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但岳昌烈收到这些关怀后,总觉得受之有愧,无功不受禄的道德操守始终在他这个读书人心中闪耀。

后来,岳昌烈得到了妥善安排,到文史馆担任研究院,此工作对于这位学富五车的他来说彷佛量身定做一般,他欣然赴任,并且承诺头几个月不拿工资。

此后,岳昌烈便一直在文史馆整理史料,校对文字,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直到1970年,岳昌烈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享年八十岁。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