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0师成立独立旅,旅长名字公布后,为何很多人心里不服?

草原晨曲 2025-02-11 22:04:33

1939年,抗日进入最为关键的相持阶段,八路军也适时进行了军队整编,而当贺龙所率的120师决定成立独立旅,并任命高士一为旅长后,一片哗然。

高士一恰恰出身大地主家庭,如此身份,担任人民军队如此重要的职务,不然让人议论纷纷,甚至一些战士也不服气。

而当贺龙说出高士一创下的功绩时,众皆哑然。

家庭背景

高士一的确出身大地主家庭,家底殷实,到了高士一这一辈,家里总共有四位儿子,高士一是最小的儿子,江湖人称“高四爷”。

高家在当地可是名门望族,不仅拥有四千多亩的耕地,而且还涉及矿产、餐饮等多种商业,可谓富甲一方,财大气粗,但高士一与那些纨绔子弟有所不同,不仅为人善良,乐观,而且还有浓重的家国情怀。

时值日寇侵略中国,面对山河破碎,华夏儿女要成为亡国奴的风险,高士一深明大义,公开为抗日奔走呼号。

尤其是当东三省沦陷后,高士一的抗日情绪更加高涨,他跑到大众中间大声疾呼:誓死不做亡国奴,对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深恶痛绝。

于是,高士一便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自发组织起一支队伍,老百姓将这在当时河北农村非常普遍的现象叫做“联庄”,指的是富有人家凭借雄厚的财力自发组织武装力量,抵御外寇。

但这样的力量,在拥有先进武器的日军面前,毕竟是渺小的,一旦日军进村扫荡,很容易遭到毁灭打击。

一场西安事变,让抗战形势陡然发生改变,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全面抗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士一主动找到我党人员杨琪良,与他配合在当地拉起一支队伍,起名““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渐渐地,这支队伍在当地有了名气,不少人竞相奔赴,一时间队伍扩充至三千人!

但人多了,粮食、弹药都需要用更多的钱来解决,高士一便利用自己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积极在乡绅土豪面前宣传抗日思想,高昂的抗日情绪深深刺痛了乡绅们的心,一些有良知的士绅阶层纷纷捐款捐物。

当地苏桥商团所支持的一支部队原本成为日本人的“猎物”,在高士一的积极宣传下,也加入抗日队伍,使得高士一所率部队又扩充至八千人。

为了这支队伍,高士一散尽家财,这让他的几个兄弟怒火中烧,表示强烈反对,尤其是三哥高士芬,对高士一的反感尤为激烈。

有一次,我党同志到高家找高士一商谈事情,竟然被高士芬直接软禁,事后高士一找到三哥理论,叫他立刻放人!

不曾想,高士芬不但不听,反而指责四弟瞎闹,要把整个高家败光,面对三哥的无理取闹,高士一大声反驳,一番慷慨陈词,让高士芬哑口无言,同时也激发了高家人的报国热情。

大哥高士坦积极支持四弟抗日,将家中几个儿孙连番送上前线,表达自己的抗日热情。

同样转变态度的还有高士一的妻子,原本她也站在三哥那一边,认为丈夫如此”折腾“是败家之举,甚至一度有了离婚的冲动。

妻子听完之后茅塞顿开,不但对丈夫抗日救亡再无异议,而且还主动拿出珠宝首饰,支援丈夫抗日救国。

知人善任

由于高士一在当地的影响力,已然给日军造成极度恐慌,他们便把高士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强烈想将他除之而后快!

为了抓到高士一,日军对高家场进行突袭,他们点起火把,将高家人所居住的房屋悉数焚烧,然后又将高士一的几个侄子抓住当成人质,要挟高士一乖乖就范。

没想到在民族大义面前,高士一抗日意志丝毫不移,一把就将劝降信撕得粉碎,日军气急败坏,残忍地将其侄子杀害。

1939年初,贺龙率领120师来到高士一所在的冀中地区,在几名共产党员的引荐下,高士一光荣入党。

鉴于高士一抗日意志之坚决以及他们高家为抗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经组织决定,将原有的四个团改编成归属120师麾下的独立旅,旅长便让高士一担任。

当不明真相的战士听到此消息后,一片哗然,大家都对高士一以地主身份担任旅长提出质疑,但后来经过120师师长贺龙对战士们的耐心解释,以及高士一同志以往的事迹,战士们逐渐对高士一感佩不已。

在接下来的南留路战斗中,高士一率领独立旅在贺龙的带领下,充当急先锋,经过长达三天三夜的战斗,歼灭日军一个大队共计七百余人!

其实,当高士一的抗日威名如雷贯耳之际,国民党的人也向他抛出橄榄枝,想引诱他效力国民政府,但高士一却愤然拒绝,他的理由是:当初正是国民党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才使得东北国土沦丧,如此不负责任,誓不跟随!

抗战胜利后,高士一到了晋绥军区从事后勤工作,解放后长期担任陕西省交通厅厅长,直到1968年,七十五岁的高士一因患有癌症,溘然长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