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想进却被门卫拦住,村民说,我来找我爸的,他是铁道部长

寻青云 2024-11-25 22:09:2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1950年,北京铁道部的大门前,一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被门卫拦下。他说:“我来找我爸,他是铁道部长。”一句话引发的怀疑,让现场变得紧张。

部长的儿子会是这副模样?谁能想到,这名青年竟真的是部长滕代远的亲生儿子。

铁道部门前的执着青年

1950年,北京的春天刚露出几丝暖意。清晨的铁道部大门前,空气中还夹杂着夜晚的凉意。

一位衣着简陋的青年缓缓走近,他的鞋子沾满泥土,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掩不住眼神中的坚定。

他站在铁道部的大门口,双手攥着肩上的行囊,对门卫说:“同志,我来找滕代远部长。他是我父亲。”

门卫闻言,警惕地打量起这个陌生人。青年并不像高官家庭出身的人,身上的衣服明显旧了几圈,行囊的布角甚至还有磨损的痕迹。

“你是部长的儿子?”门卫问道,语气里透着几分怀疑。青年点点头:“我是滕久翔,从湖南麻阳来的。”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渴望和急切。

门卫皱了皱眉,摇摇头:“你有证明吗?如果没证件,不能放你进去。”

“我没有什么证件,但我真是他的儿子。我一路走来,就是想见我父亲一面。”

滕代远

门卫还是不为所动:“部长的儿子,不可能像你这样……”他的话戛然而止,或许是觉得有些太过直接,但他的态度依然很坚决。

滕久翔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他转过身,搬了一块石头坐在门外,静静地等着。他相信,总有人愿意听他说,总能等到父亲的消息。

几个小时过去,门卫发现滕久翔还在原地守候。他时不时地站起身,向路过的工作人员询问父亲的消息。

滕代远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句话都带着笃定:“我是滕部长的儿子,请告诉他,我来了。”

门卫终于有些动摇。他和同事商量了一番后,将这件事通报了上去。很快,这个消息传到了滕代远的耳中。

“有人说是我的儿子?”滕代远合上手中的文件,眉头微蹙。他沉思片刻,对秘书说:“让他进来。”

从湖南到北京的漫长路途

1922年,滕久翔出生在湖南麻阳县的一个普通农家,是滕代远与妻子李氏的长子。

滕代远

彼时的滕代远正处于革命初期,为了保密和工作需要,他不得不与家人分离。

滕久翔的童年在母亲的庇护下度过。母亲李氏是一位坚韧的女性,她一边务农,一边抚养孩子。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李氏的丈夫是个“大人物”,但却少有人见过他。

滕久翔从小就对父亲充满好奇。他问母亲:“爹为什么不回来?”母亲叹了口气:“你爹在外干大事,他是个英雄。”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影子在滕久翔的记忆中渐渐模糊。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麻阳,村子里传来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滕代远如今是铁道部长。

“爹在北京?”滕久翔的心里翻江倒海。他知道,自己必须去见一见这个只存留在记忆中的名字。他对母亲说:“我要去北京找爹。”

母亲有些迟疑。她明白儿子的决心,却也担心路途遥远,怕他遇到危险。最终,她点了点头:“去吧,见到你爹,告诉他我们都好,让他别担心。”

滕久翔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带上一些干粮和换洗衣物,踏上了北上的旅程。他搭火车、步行、借宿,一路走走停停,靠着问路和打听,终于在几天后抵达北京。

这座陌生的城市让他感到既新奇又紧张。车水马龙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让这个来自山村的青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他在街头询问好几次,终于找到了铁道部的地址。他站在那座高大的建筑前,心中一阵激动。

父子相认,久别重逢

滕久翔被带进办公室时,手心里满是汗。他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那张桌子后的身影上。

滕代远抬起头,眼前的青年让他感到一丝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是谁。他上下打量着这个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滕久翔。”青年回答,声音里带着些许颤抖。

“你母亲叫什么?”“李氏。”滕代远放下手中的笔,脸上浮现出一丝动容。他的语气变得柔和:“家里现在怎么样?”

滕久翔连忙讲起家乡的近况。他提到母亲如何抚养他长大,提到村里人对父亲的敬仰,也提到母亲的身体状况。滕代远一边听,一边点头,眼眶渐渐湿润了。

“真的是你。”滕代远轻声说,声音中带着些许激动。他站起身,走到滕久翔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这些年你们吃苦了。”

滕久翔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爹,我终于找到您了。”

滕代远握住儿子的手,目光里是浓浓的父爱与愧疚:“对不起,爹让你们受苦了。”

两人聊了许久。滕久翔讲了母亲的生活,讲了家乡的变化,而滕代远则讲起了自己的革命经历。

他讲到平江起义、湘鄂赣根据地、红军的长征,又讲到解放战争中铁路的重要作用。滕久翔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崇敬。

聊到最后,滕久翔提出了一个请求:“爹,让我留在您身边,跟着您做事吧。”

滕代远摇了摇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我的儿子,但更是这个国家的一员。不能因为我是你的父亲,你就想靠关系生活。你应该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双手,过好自己的日子。”

滕久翔低下头,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的话是对的。

临别前,滕代远拿出一根旧皮带递给滕久翔:“带上这个吧。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它代表着坚持和坚韧。”

滕久翔接过皮带,眼里闪着泪光:“爹,我一定不让您失望。”

滕久翔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多年后,他总是对人提起:“我爹教会我的,不是依赖关系,而是靠自己努力生活。”

滕代远以清廉著称。他在铁道部任职期间,拒绝一切特权,从不让家人沾染便利。

他的办公室简朴,生活节俭。他常对同事说:“革命年代能过苦日子,现在更不能图享受。”

滕代远之后的岁月,投入铁路事业,推动了新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他参与建设的“人民铁路”,改变了中国的交通面貌。1974年,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滕久翔返回湖南后,延续了父亲的精神。他靠勤劳的双手经营家庭,教育下一代。

他的后人谈起滕家,总是充满自豪地说:“我们这一家人,从来没有忘记清廉和责任。”

滕代远和滕久翔的父子情,不仅是革命与亲情的交织,更是中国家庭对家国情怀的真实诠释。这段父子情,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历史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寻青云

寻青云

这里有最真实的战争,最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