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心水史阿 2025-02-05 15:52:25

刘备第一次拜见“水镜先生”司马徽时,向他询问天下有能之谋士,司马徽便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便是当时司马徽给出的推荐,一位是“卧龙”诸葛亮,一位是“凤雏”庞统。

诸葛亮的故事人尽皆知,那庞统又有何才能敢与诸葛孔明齐名呢?实际上,庞统确实是有能耐的,只不过并没有表现得那么“神机妙算”。

庞统作为一个谋士,都有哪些事迹?他与刘备的矛盾又从何而起?他又为何要提醒魏延?

凤雏“出壳”时

作为一位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演义中的庞统被设定为水镜先生的学生。司马徽之所以推荐此二人,是因为这“卧龙凤雏”其实都是他的学生。

但是在《三国志》中的庞统,却并没有拜司马徽为师。司马徽只是隐士,他们两个的关系也只是好友罢了。

庞统从小为人朴实,学的是正统儒家学说,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呆滞。

在演义里,庞统被设定为一个长相有些丑的人,他曾因此被孙权排斥、被刘备排斥,只有曹操愿意接纳他。当初在赤壁之战时,是庞统为曹操献上了“连环船”之计。

当然这并不是庞统的计谋有问题,他本来就是东吴派过来的内应。

曹军大营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此事提出异议,虽然一个人看出来了,但是他没有理由说,这个人就是徐庶。

徐庶被曹操骗到许昌后,一条计策也不给曹操出,是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就算徐庶已经看出了周瑜他们的计谋,可他并不打算跟曹操说,他还上前拉住了庞统,跟庞统开了玩笑。

这便是演义里对于庞统的部分描写,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庞统在东吴的周瑜这里任职时,也深受周瑜的重视,还有很大的名声,不然曹操凭什么轻信他?

但是在正史里,庞统并未参与周瑜的计划,更没有提出连环船计,这个办法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怨不了别人。

演义里的庞统第一次出现就办了这么大事,那么在正史里的庞统年轻时在做什么呢?

在庞统二十岁那年之前,他一直很苦恼,因为他的长相一看就不聪明,所以有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后来他听说有位善于识人的老者,只要经过他推荐的人,都能成为名士。于是庞统立马坐车来拜见司马徽。

司马徽当时正在采桑,庞统坐着车就过来了。

但是庞统以为司马徽是一位仙风道骨、气质超然的隐士,哪里能想到眼前这个为了采桑搞得全身是土,满头大汗的老头就是司马徽。

当庞统向司马徽问路时,坐在桑树上的司马徽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庞统顿时有些失望,真正的司马徽与他想象的司马徽差距有点大,但是司马徽却不以为然。他告诉庞统:那些先贤也不见得每个人都样貌出众,长得怎样,以何为生,与这个人的才华没有直接关系。

司马徽一句话便让庞统开心多了,庞统这才相信他是一位高人。

于是庞统当即便盘腿坐在了树下,司马徽也坐了下来,两个人就这样交谈起来,从中午聊到了晚上,又从晚上聊到了第二天早上。

司马徽对庞统的表现十分惊讶,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年轻人,于是便跟人说了一句:“南州的这些才子,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有了司马徽的这句话,庞统很快便声名大噪,有很多人都来邀请他任职,也有很多人前来与他交朋友。

当时住在襄阳的名士庞德公就给他这几名好友都起了外号:诸葛亮有才华却不愿意出世,称“卧龙”;庞统有才但是还年轻,称“凤雏”;司马徽擅识人才,称“水镜”。

凤雏亮翅处

后来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也来拜见庞统,并且想邀请庞统到东吴任职。庞统十分敬佩周瑜为人,于是庞统选择追随他。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出兵拿下了军事重镇“江陵”,并且自己担任了江陵太守。庞统在周瑜手下担任功曹,周瑜遇到什么事,都得和庞统商量一番。

只可惜周瑜早逝,东吴的高层没有人再赏识庞统。庞统虽然在东吴也有一些好友,但是一直赖在东吴也不是办法。

于是在周瑜安葬之后,庞统便不辞而别,来到了刘备的地盘上,拜见了当时还在荆州的刘备。

但是刘备并不能识人,他以为庞统是在东吴那边混不过去了,才跑到荆州来的。

于是刘备就随便给庞统安排了一个县令的位置,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

庞统老东家这边的鲁子敬得知庞统转投了刘备,但是只当个县令,他赶紧秘密给刘备传了个消息。

鲁肃在信中告诉刘备:“庞统绝非百里之才,当个县令实在是过于大材小用了。”鲁肃希望刘备能够重用庞统。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得知了自己好友庞统的消息,赶紧去将当了县令的庞统带了回来,并且向刘备极力推荐。

这时候的刘备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刘备召见了庞统之后,与他交谈甚欢,很快便认可了他的才华,将他任命为了治中从事,负责军中的文书工作,经常跟在诸葛亮身边,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

后来庞统还担任了跟诸葛亮一样的军师中郎将职位,与刘备关系极好。

庞统一直以为,刘备是一位真正的仁德之君,刘备之前的行为确实充满仁义,令庞统十分钦佩。

但是庞统来到刘备身边后,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对刘备的看法,这也引发了庞统对刘备的不满,进而引发了庞统在宴会上的失态。

凤雏觉醒宴

在诸葛亮的计划里,刘备占据荆州,下一步便是要取益州。此时的益州在刘备的刘氏宗亲刘璋手里,想要夺取亲戚的城池,刘备显得有些于心不忍。

如果有机会,他肯定不愿意往西走,但是实在是被逼得没了办法,曹操占据北方,孙吴占据东方,刘备想要地盘,就得往西走。

要想往西走的话,益州这座城是非拿不可了。当时刘备还没有什么打算,刘璋自己反倒找上门来了。

原来,刘璋与汉中的张鲁久战不胜,曹操又从北边来插了一手,导致现在刘璋面临的形势十分危急。他思来想去,也就与刘备这位宗亲离得比较近了,所以刘璋是来求援的。

刘备见此情形,立马答应了刘璋的请求,并趁机带兵进入了益州。

刘备帮刘璋解决了曹操这个大麻烦之后,又开始思考该怎么拿下益州。反正现在刘备的大部分兵力都在益州,如果开战,刘备将取得先机。

于是在刘备身边的庞统就给刘备出了三条计策,让刘备来选一条。上策为奇兵制胜,刘备拨出一支精兵,直奔四川成都,奇袭成都要地。

中策为阴谋诡计,先谎称事情办完,现在要返回荆州,刘璋的守将必来相送。然后再往送别的酒里下毒,杀掉刘璋守将,占领关隘。

下策为真情实意,真的返回荆州,回到荆州之后养精蓄锐,之后再对益州动手。

庞统觉得刘备可能会选上策或下策,要么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直接拿下成都就结束了,或者暂时不攻打益州,这事以后再说。

毕竟这两种方法风险挺大,但是危害最小。可以用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很符合刘备的“仁德”人设。

但是风险也最大,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刘备却选择了中策,一个比较稳妥,但是却比较残忍的计策。

虽然刘备在众人的辅佐下,不太可能会输,但是这样打仗,必然是违背道义的,这不仅是同宗反目,还会让百姓们不得安宁。

但是庞统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刘备也要为自己人考虑,选择一个稳妥的方案,并不能指责他。

但是刘备却没有丝毫愧疚之心,丝毫没有为夺取同宗亲戚的地盘而羞愧。

庞统这才明白,刘备之前的那些行为其实只是装出来的。如今这西川之地已经是刘备嘴边的一块肉,他现在连装都不装了。

在攻下涪城后,距离攻取成都又近了一步,刘备高兴地办起了宴会。

在这次宴会中,庞统却指责刘备:“抢了人家的地盘,本来就是一件不义之事,怎么还这么开心?”

刘备大怒,当即便将庞统赶了出去,丝毫不顾及庞统的功劳。

后来刘备虽然看似与庞统和解,但其实对庞统越来越疏远,后来甚至将这位军师派上了战场,让他去前线打仗,最终庞统死在了战场上。

庞统之所以在宴会上做出这种事,是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老乡也遭此厄难。

庞统的老乡是谁?正是魏延。

他们二人都是荆州人,而且魏延十分尊敬刘备,这才甘愿为刘备卖命。

而庞统为了提醒魏延,揭开刘备的真面目,故意演了这一出戏给魏延看,希望魏延能明白,然后早日逃离刘备的“魔爪”。

但是很可惜,魏延并没有明白庞统的意思,最终落得个被杨仪夷三族的下场。

0 阅读:4
心水史阿

心水史阿

记录前人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