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到最为艰难的时期,身处山东战场的华野在敌人接连不断的攻击下,被迫放弃经营已久的沂蒙山根据地,转而一分为二,一部分由谭震林将军率领,在胶东作战,另一部分由粟裕将军率领,在鲁西与敌人周旋。
与此同时,“西北王”胡宗南亲率三十万大军,从关中进犯陕北,兵锋直指延安。此时的延安仅有不到五万守卫部队,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根本无法正面抵御胡宗南部,于是乎党中央便决定放弃延安,全体向北迁移,以避敌锋芒。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权宜之计,从整体战略上看,我方完全处于劣势,面对敌人的进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毛主席在与朱老总、彭老总等人商议后,决定采取一个极为冒险的战术,即指派刘帅和邓公麾下的中原野战军挺进位于中原腹地的大别山,向武汉、南京施加军事压力,从而逼迫国民政府从陕北、山东抽调兵力回援宁、汉,如此一来我方的困境便可大为缓解,后期甚至可以依托大别山反守为攻!
刘、邓二位首长接到中央的命令后不敢怠慢,马上指挥中野由晋豫根据地出发,沿途经过巨野、定陶,随后横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并与华野西线部队取得联系。此时中野已经奋战了大半个月,官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下降得厉害,军心也有所动摇,所以刘帅和邓公便打算在鲁西南休整六、七天,等到官兵们恢复士气和斗志之后再继续行军。
但此举却遭到毛主席的激烈反对,主席在7月20日给刘、邓发去一封加急、加密电报,督促他们不要停歇,继续前进,务必要尽快进入大别山。而主席之所以如此着急,原因有两点,其一,蒋介石已经命令皖北和苏北的国民党军疾驰北上,妄图拦阻、绞杀中野;其二,鲁西南即将进入雨季,届时所有道路都会因积水而变得泥泞不堪,这将严重影响中野的行军速度,甚至有可能打乱我方原定的战略方案。
刘帅和邓公也认同毛主席的观点,于是他们便按照保密规定焚毁主席的电报,随后带着中野继续赶路,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险境,安全抵达大别山,顺势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不过大别山自古贫瘠、落后,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根本供养不起庞大的中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野的官兵们只能依靠野菜、黑豆勉强果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后来解放军中原军区、江汉军区、苏北军区陆续向中野提供援助,中野的处境这才大为改观,至少不用再为粮食发愁。时间来到1948年,华野在粟裕的指挥下出奇制胜,一举歼灭山东的国民党军,转而南下向徐州进军,准备发起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
徐州是江淮防线的核心地带,亦是连接华北和华东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丢失整个华东将岌岌可危。所以蒋介石在得知粟裕南下后,马上集结国民党军所有机动力量,共计六个兵团、八十余万人,齐聚徐州,作势要和粟裕决一死战。面对战局的变化,粟裕当机立断,马上向毛主席发报,请求和中野联合作战,毛主席予以同意批复,同时指示刘帅、邓公率军离开大别山,向徐州疾速前进,小规模的淮海战役也由此升级为战略层面的大决战。
1948年底,战役正式拉开序幕,解放军先是围歼黄百韬兵团,随后利用穿插、包围战术,将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分别包围在陈官庄、双堆集等地,逐一击破、歼灭。至1949年初,战役基本落下帷幕,国民党军大败特败,八十万人被全部“吃掉”,敌将,邱清泉、熊绶春等人被击毙,黄维、杜聿明等人被俘虏,我方可谓大获全胜!
1949年中旬,解放军趁着大胜之势,又主动发起了渡江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挥师进抵华南、西南。五个月后,除云南、海南、台湾以及沿海部分岛屿之外,其他省市均被解放,1949年10月,人民政权成立,中华民族自此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经过艰难的谈判,“云南王”卢汉宣布起义加入人民政权,同年,韩先楚将军率领第十五兵团发起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最终将这座琼州胜岛纳入新中国的管辖范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的基本疆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