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本是一个偏僻小国,凭什么能成为统一六国的豪强?他们没有别的优点,只能凭借秦国国君知人善用的本领。
从秦穆公到秦始皇,不知多少代国君,只出现了五位贤相。
正是这五位秦国丞相,让一个秦国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这五位贤相都是谁?他们谁的功劳最大?
在孟子那篇著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提到过一句“百里奚举于市”,这说的便是秦国第一位贤相百里奚的故事。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但是虞国的国君却不听他的劝告,导致虞国被灭,百里奚也成了俘虏。
其实世人都知道百里奚是位贤者,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晋国的国君将虞国消灭之后,认为百里奚不过是徒有虚名之辈,因此打算将他当作奴隶卖掉。
当时秦国与晋国之间为了增进感情,晋献公准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此举也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
秦献公的女儿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虞国的灭亡并不在于百里奚,就想将这位贤者带到秦国去,送给自己的丈夫秦穆公。
因此她请求父亲将百里奚送给自己,当作陪嫁的奴隶。晋献公很宠爱自己这个女儿,于是便答应她的请求。
但是在他们前往秦国的路上,押送百里奚的士兵们听说他宁死也不愿当晋国的臣子,认为他是个汉子,就这么被带去当奴隶实在是过分,于是他们私自把百里奚给放走了。
等他们到了秦国之后,秦穆公安顿好自己的媳妇,就迫不及待地来找百里奚,却得知他已经跑了。
秦穆公赶紧安排人去找他,最终得知百里奚去见了楚王,楚王却听说百里奚会养牛,让七十多岁的百里奚养牛去了。
秦穆公得知此事后,用五张黑色公羊皮换回了百里奚,楚王还觉得自己赚翻了,殊不知秦国即将崛起。
秦穆公把百里奚接回来之后,对他十分恭敬,与他谈论了三天三夜都不停止。这期间秦穆公与百里奚同吃同住,就连自己新婚的媳妇都不要了。
百里奚的确是有本事的人,他一眼便看出了秦国目前的困境,同时给出了解决办法。
在没有百里奚之前,秦国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诸侯国,甚至还是比较弱的诸侯国,但是在百里奚的帮助下,秦国实行“东和西进”的战略,与东边的诸侯国交好,同时出兵西北与西南。
那些地方居住的都是蛮夷,根本无法抵抗秦国的军队,秦国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有了土地之后,秦国才有了争霸的资本,那些蛮夷虽然弱小,但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可是真实的,有了土地之后,秦国才能更加强大。
当然,在向外征战之前,秦国必须得自身硬,因此百里奚建议秦穆公用文明教化子民,让子民也变得开明,进而提升全国的实力。
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国拥有了开明的百姓、宽广的国土、强大的军队,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三个霸主国家。
秦国不像其他霸主国,一开始就十分尊贵,秦国一开始本就是一个偏僻小国,但是百里奚将毗邻蛮夷的劣势变为了优势,为秦国的大崛起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从春秋来到战国,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秦国此时也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再一次重现秦穆公那时的荣耀,向全天下发布了求贤令。
此时的商鞅刚刚从卫国逃出来,听说秦孝公正在求贤,于是便前往了秦国。
商鞅第一次面见秦孝公,就给他上了一堂当皇帝的课,但是秦孝公对此并不感兴趣;
商鞅第二次面见秦孝公,又给他上了一堂当王者的课,秦孝公依然不感兴趣;
商鞅第三次面见秦孝公,给他上了一堂用严刑统治天下的课,秦孝公觉得有道理,但是他不敢轻易采纳。
不过商鞅已经看穿了秦孝公,所以当他在第四次面见秦孝公的时候,上了一堂如何用法家理念强军富国的课。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让商鞅不停地给他讲。
随后秦孝公便开始让商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出了什么事由他来担责,让商鞅不用担心。
有了秦孝公这番话,商鞅十分感动,马上便开始为秦国出谋划策。商鞅一开始就整了个大活,一下子就把秦国的贵族都给得罪了。
商鞅为秦国废除了“世禄世卿制度”,这是一种官职世袭制度。
官职的数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满员,新来的就没有机会再挤进去了。
这让人们当官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很多人才都因为这种制度被堵在门外。商鞅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让旧贵族失去了自己的靠山,许多人都开始反对他。
但是商鞅不慌不忙,又开始实行“军功制”,之前的士兵们就算打了大胜仗,也没法得到赏赐或者爵位。
但是军功制的实施让秦国士兵顿时有了动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只要杀得多,就能获得大量封赏甚至是爵位。士兵们奋勇杀敌,很快便出现了一批新贵族。
随后,商鞅又将“井田制”废除,将土地私有化,让田地归农民私人所有。百姓可高兴了,种地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商鞅实行的法家思想,除了这些对平民友好的政策外,各种严苛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是秦孝公的儿子犯了法,一样要被流放到边疆去。
而且秦朝实行了“连坐法”,一人犯罪,全家人受牵连,秦国朝着最强国家迈步。
商鞅的变法确实让秦国变强了,但是他这变法实在是太过“大刀阔斧”。秦孝公活着的时候还能保着他,但是秦孝公刚刚去世,商鞅就上了刑场。
商鞅虽然是死了,但是他的变法没有死,秦国将商鞅的变法坚持了下来,注定成为强国。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变强的速度令人感到害怕,其他国家纷纷开始针对秦国,苏秦用“合纵”之法联合六国来对付秦国。
然而秦惠文王重用张仪,张仪用“连横”之法让六国联盟不攻自破,帮助秦国渡过了这一关,成功完成了蜕变。
强大起来的秦国自然要扳回一城,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和白起,不但击退了敌国的进攻,还利用“远交近攻”战略,将自己的军队打进了中原。
在长平之战中差点把当时最强的赵国消灭。此时的秦国已经是蒸蒸日上,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了。
秦始皇登基之后,除掉了吕不韦,重用李斯,将秦国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内部的事情处理完了,才能去处理外面的事。
而在处理内政的过程中,李斯是秦始皇必不可少的助手。
有了李斯的帮助,秦始皇才有足够的物资让王翦出征六国。
然而此时秦国统一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王翦根本没用多少时间便将六国全部收入囊中。春秋战国五百年的动乱,被秦国十几年就给平定了。
从秦穆公到秦始皇,从百里奚到李斯,哪一位丞相也不能少,如果要从里面挑选出一个功劳最大的人,反正我选不出来。
您认为哪一位丞相才是秦国的第一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