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我国还隐藏了一个神秘的部队

历史有小狼 2024-10-28 01:51:24

新中国的诞生,靠的是血与火的拼搏,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江山。

即便如今步入和平年代,也会在军事上有丝毫松懈。

从建国至今,不过几十年光景,中国早已脱胎换骨,军事实力,成了捍卫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守卫着我国的安全。

但要提及的这支部队,堪称中国军中最神秘的存在。

迄今为止,它鲜为人知,甚至大多数国人并不晓得,原来还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静静地守护在我们身后。

隐藏之中的神秘部队

有这么一个部队,他们出没无声,藏匿于波涛之下,不露锋芒。

他们的故事里尽是不能说的秘密,连一张荣誉证书也得打满马赛克。

他们正是人民海军潜艇部队。

中国的“潜艇梦”,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萌芽。

潜艇,这种带有几分神秘的水中兵器,潜伏在深海,往往在敌人猝不及防时发起雷霆一击。

它的威名在于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常常创造出匪夷所思的战场奇迹。

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海军曾向德国订购了一批潜艇,准备用来应对日寇的疯狂入侵。

岂料,德国扣留了这些潜艇,把它们调去参与大西洋的战事。

战后,尽管英美提供了一些海军装备给国民党海军,但至于潜艇这种尖端武器,他们却是捂得紧紧的,断然不给。

那么,中国的潜艇部队到底是何时诞生的呢?

建国之初,毛主席高瞻远瞩,明确指示人民海军的发展方向:优先发展潜艇、航空兵和鱼雷快艇,简称“空、潜、快”。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正式请求苏联提供小型潜艇,用作训练艇员之用。

此后,毛主席与朱总司令亲自批准组建潜艇学习队。

为了选拔出最合格的学员,确保经过训练的每个人都能“顶用”,海军机关不惜代价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严格筛选。

从大连、青岛、南京的海军学校挑选政治、文化、军事素质过硬的年轻学员,还从陆军中选调经过战争考验的老兵。

海军对此事格外重视,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甚至放话:“宁可叫几条军舰开不动,解散几个学习单位,也要满足这次选调潜艇学员的需要。”

于是,创建一支潜伏在海洋深处部队的准备工作,便悄然无声地开始了。

1951年,硝烟未尽,战争的痕迹还在新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

新生的人民海军肩负重任,派出275名官兵,组成潜艇学习队,悄无声息地奔赴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基地,秘密学习潜艇操作。

这支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队伍,匆匆集合,艇长、水兵们的年纪不过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

虽然年轻,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

半数以上的军官都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练过,士兵中更有四分之一是解放战争的老兵,虽说是新手,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杀伐决断的硬气。

可潜艇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

整支学习队伍,除了二十几位翻译,无人懂俄语,也无人摸过潜艇的冰冷外壳。

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语言的阻隔,还有技术的鸿沟。

艇长、航海、机电、通信、声呐、雷达、鱼雷、枪炮……这二十多个专业,几乎涵盖了潜艇的全部精髓。

而这些内容,他们要在短短三年内,统统掌握。

近百门课程,无一门是简单的,这些年轻的官兵,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从零开始,硬是把自己磨砺成潜艇的精英,绝非易事。

这个任务十分艰巨,是一个不容退缩的考验。

他们没有选择,只有全力以赴,因为这是国家的需要,军队的使命。

不会俄语?那便硬学;没有潜艇经验?那就从头摸索。

他们或许不知道潜艇长什么模样,但他们知道,倘若完不成任务,未来的海防便会危机重重。

三年多的忍耐

刚踏入苏军营区,学员们的第一件事不是熟悉环境,而是脱去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服,换上苏联军服。

军帽上的飘带赫然印着“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字样。

如此一来,他们倒也算是暂时成了“苏联海军”的一员。

可这份“身份认同”,却并非靠换身衣服就能轻易习惯的。

学员们的生活,从最简单的“吃饭”开始,便处处碰壁。

每日与苏军同食,大白菜土豆汤、土豆泥浇西红柿牛油汁、黑面包夹奶油、生咸鱼……

这顿顿都带着寒气的异国风味,初入口时倒是新鲜,几日下来,便让人连嗅到饭香都愁上眉头。

潜艇基地的食堂不大,也容纳了中苏双方四五百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旅顺地区明明有着丰富的新鲜蔬菜,苏军却偏偏不从当地采购,一切给养全都从千里之外的苏联国内运来。

菜虽远道而来,味道却并不讨喜。

学员们面对这些难以下咽的食物,开始还能忍忍饿,后来,饿到受不了,索性饭菜一塞进口,连咀嚼都省了,囫囵吞下,免得多尝几口再添苦涩。

但最让他们心惊肉跳的,倒不是吃饭,而是“生病”。

在潜艇基地,生病简直成了人人畏惧的大事。

苏军对艇员的健康极为看重,尤其是腹泻。

潜艇内空间狭窄,一旦有人病倒,传染速度非常快。

生病者立刻被送往卫生所,而这卫生所的条件,实在让人打心底里发怵。

简陋不说,病号饭更是寒酸得让人敬而远之。

黑面包和菜汤,一吃就是好几天。

对比之下,我军倒是“人道”得多,卫生所条件一向优于普通部队,尤其是病号饭,总是比平日伙食好上几分。

可在苏军的营区里,生病反倒成了最大的禁忌,人人都怕,一旦进了卫生所,病未好,倒先被饭菜逼回去。

在这段时光里,学员们不仅学会了潜艇的操作技术,也在这种“异样”的生活中学到了另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忍耐、适应,甚至把这本该艰难的日子过得如常。

学员们在旅顺的生活,就像潜艇一样深藏水下,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

通信是不准的,外出更不必提。

他们的日常活动被严格限制在营房周围的百米之内,想自由走动也是天方夜谭。

这种全封闭的学习,时间一久,家里人自然坐不住了。

许多学员的亲属开始四处打听消息,想知道他们的亲骨肉到底去了哪儿,连个信儿都没有。

当时有一位学员,原是大连海校的学生,调入潜艇学习队后,他的父亲曾两次到海校找他。

结果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你儿子因工作需要已调离,现在一切安好,家人不必挂念。”

至于调去了哪儿,海校领导守口如瓶,只字未提。

可谁能想到,这位学员的家就在旅顺,与潜艇学习队相隔不过五千米。

三年多的时间里,父母夜夜思念儿子,梦里都在猜他身在何处。

殊不知,儿子其实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天天也在营房里望着家的方向,默默祈祷父母安康。

潜艇学习队的学员们,在海军各兵种中享有极高的重视,这支队伍的组建,乃是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的。

从学习开始到结束,队伍中出现的“大人物”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周总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罗瑞卿、肖华、刘亚楼等领导同志都曾亲临视察,几乎是国家的半壁军政人物齐聚于此。

周总理更是亲自登上了“秀克”型和“斯大林”型潜艇,两次视察,潜艇的每个舱室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1953年2月14日那天,周总理再次前来,在C-51艇的值更日志上,亲笔题下了几个字:“遵照毛主席指示,学会潜艇作战。”

深海藏利刃,风浪写荣光

1954年6月19日,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央军委郑重批准成立海军潜艇独立大队。

6月24日,旅顺基地见证了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

中方海军参谋长周希汉与苏联关东军最高指挥官史维佐夫中将共同出席,苏联将两艘“斯大林”型潜艇郑重移交给中国。

这两艘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舷号401)与“新中国12号”(舷号402)。

当八一军旗在潜艇上首次冉冉升起时,天空如洗,海面波光粼粼,所有在场的中国军人无不心潮澎湃。

那一抹鲜红的军旗,在他们的眼中是荣誉和责任的化身。

泪光不期然地在许多人的眼眶里打转,那是久经沙场的战士们最隐忍也最激动的情感迸发。

6月28日,随着命令的下达,飘扬着八一军旗的潜艇劈开海浪,缓缓驶离旅顺港,划出新中国潜艇部队的第一道航迹。

从这一刻起,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潜艇部队。

这短短数天的时间,仿佛凝结了数年的期待与梦想。

潜艇队伍的建立,是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是中国从水下默默崛起的象征。

一面军旗的升起,是国家意志的升华;一艘潜艇的起航,是民族命运的进发。

从此,中国海军是敢于直面深海的挑战者。

这时的航行,便是未来几十年,人民海军穿越惊涛骇浪的序章。

这一刻,已然改变了中国海军的历史。

七十年,光辉灿烂;七十载,薪火相传。

人民海军的潜艇部队,从无到有,以铁血搏击风浪,震慑远洋。

1985年,潜艇部队以90昼夜不间断长航的壮举,打破世界核潜艇长航时间纪录。

1988年9月,潜艇部队在水下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全球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国海基战略防御力量的初步成型。

这些成就,非但令世界瞩目,更让人民海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一席。

2014年372号潜艇在执行战备远航任务时,遭遇了“水下断崖”的重大险情。

那是与死神不期而遇的考验,也是人民海军胆识和技术的双重试炼。

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全艇官兵临危不乱,海上临时党委带领大家处变不惊,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无畏的胆魄,成功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任务。

七十年的风雨兼程,人民海军从未停止过前行的步伐。

近年来,人民海军自主研发、自主建造的新型潜艇如雨后春笋般次第下水。

从战术软件到水声目标识别设备,从潜艇舱室的空气净化装置到潜艇战术数据库,一批批尖端装备接连入列。

这些技术,个个都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推动着潜艇部队的水下攻防作战模式急速变革。

如今,潜艇部队已然成了应急应战的核心力量,在一次次实战化训练中,他们打磨出一套套创新战法,水下攻防综合作战能力大幅跃升。

若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支部队的故事,对不起,他们“深潜”于秘密之中,不言不语。

潜艇部队向来如深海的刺客,出手则必命中要害。

每一艘潜艇上,没有过多的喧嚣,他们的名字隐于深海,惟有苍穹与海浪,铭刻他们的功勋。

但秘密之下,潜艇部队的光辉曲线正不断向上攀升。

随着一艘艘新型潜艇入列,随着一项项新纪录诞生,这条象征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快速发展的曲线,已然勾勒出一幅光明的蓝图。

每一位潜艇官兵,都在这条走向深蓝的强军实践中,以无声之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的荣光。

海面平静,深海暗涌。

大洋深处的每一次潜行,是他们对祖国的无声承诺。

而我们,唯有静候他们在水下的破浪前行,静候他们在沉默中再创辉煌。

参考资料:光荣岁月 老将军讲述新中国潜艇部队的诞生刘永路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张强

0 阅读:500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