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拜登政府在口头上,释放了不少要缓和中美关系的讯号。布林肯和耶伦这两个拜登团队的重量级人物,也先后来到北京,和中方接触。应该说,现在的美国,和今年年初相比,确实展现出了一丝“求人办事”的低姿态。
最近,因为不满耶伦在北京访问期间鞠躬握手的频率太高,美国知名保守派媒体《纽约邮报》还专门发了一篇文章,批评她是“进退失据”。美国右翼跳得这么高,也算是侧面验证了一件事,就是这一轮耶伦访华之后,中美对话氛围,确实还不错。
眼看大选临近,拜登现在应该是有点“开窍”了:共和党是在野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民主党作为执政党,在面对中国的时候,再怎么努力打反华牌,也没办法在这方面超越共和党。既然如此,他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和中国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换到一些好处,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客观上来说,美国确实是有求于中国的。经济层面最明显,耶伦作为美国财长,很清楚现在的美国,需要中国出手来托一下底,这也是为什么,布林肯刚开了个口子,她就马不停蹄地来访华了。耶伦清楚,现在的中国,不太可能和08年一样大手笔买美债。一来,现在中美之间的互信关系基本已经跌到谷底,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中国搬出家底救美国不现实。
二来,美国的窟窿太大,现在全世界没人兜得住,中国也一样。耶伦的想法应该是,让中国大量买进美债已经不现实了,只要中国不出手抛美债砸盘就行。在政治层面,现在的美国,也有求于中国。对内,拜登要筹备明年的选举了,他的对手,不出意外的话,依然是来势汹汹的“懂王”特朗普。作为执政党,拜登需要一些政绩,来对冲特朗普的支持率。而中国只要想的话,是有能力让他办不成事的。
举例来说,中国现在已经出台了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措施,手里已经有了工具,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美国企业下手。而需要这些材料的高科技企业,正是民主党背后的主要金主。再比如,不久之后的金砖峰会上,中国还可以加大力度,高调推进非美元化交易,到时候,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损失和份额损失,大概率也要被算在拜登头上,等等。
对外,在应对乌克兰危机上,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现在的美西方,很明显有点打不下去了,有点“干完这票就提桶跑路”的意思。拜登给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的时候,公开对媒体放话,说之所以让乌克兰向乌东投送反人类武器,是因为美国现在弹药库存不足,言外之意就是,现在这轮弹药援助,大概率是最后一批,乌克兰再想多要,没有了。
美西方舆论场上,呼吁冻结冲突、恢复谈判的声音,也明显变得越来越多。3月的时候,美国还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国的停火倡议,现在,美媒已经提出要考虑“冻结冲突”的可能,还爆料说,美俄的政界人士已经开始接触了。
而如果乌克兰危机走向停火谈判,那么美国就需要中国这个始终保持中立站位、能够同时和俄乌双方建立沟通管道的大国出面。基于这些原因,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和中国接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就像一开始说的,美国这一轮接触的诚意,还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能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很难说。
但是,对于中美这种体量的大国来说,能在口头上缓和关系,应该已经能让不少国家松一口气了。《南华早报》就指出,美国释放对华接触讯号的做法,在一些始终在中美竞争过程中不愿意选边站队的国家,比如东盟国家那里,受到了“热烈欢迎”。
当然,在国际关系上,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看到美国转变风向,站中间的国家高兴了,但“压错宝”的国家,就很尴尬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国。韩国现在的处境,完全就是被中美“两面夹击”。直到现在,韩国依旧在跟中国嘴硬,前不久韩国总统尹锡悦还大言不惭声称韩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中枢”,对中国的态度是只有更强硬,没有最强硬,让人大感莫名其妙。
不过韩国这么做也是有迹可循的,现在他们的经济状况很不好,尹锡悦这个亲美总统就只能寄希望于“跪舔”美国,看能不能要到一些转移的产业,而且我们也怀疑韩国是在赌中国在中美竞争中输掉,这点已经被邢海明大使点出来了。那样的话,韩国就能跟日本一起,承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重振经济,但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再说说美国,这个国家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搞国际关系,讲究的是“王道”,类比一下,就是你跟着我做事,我会护着你,不让你吃亏的那种领导。而美国搞国际关系,讲究的是“霸道”,对自己的追随者,从来都是敲骨吸髓、物尽其用。两国从底层逻辑上,就完全不同。
美国现在自己越是搞对华接触,对中韩、中日的接触,就会盯得越紧。原因很简单,拜登现在跟中国沟通,本质上是“权宜之计”,打压中国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只要美国缓过这口气,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对付中国。所以,在自己撤退的时候,美国会加大力度逼着自己的“盟友”上前线,扛起反华大旗,防止围堵中国的阵型散掉。
就在耶伦访华的这几天,五角大楼就宣布,今年7月,美国还要派俄亥俄级核潜艇,继续“访问”釜山港。这很明显,是在加码炒作半岛问题,逼着韩国一直跟中国保持距离。而跟中国保持距离,对于现在的韩国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原因很简单,现在中国正在进入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中韩两国的产业,比如成熟制程半导体芯片、汽车、船舶制造等等,重合度正变得越来越高。
在中国的转型期,韩国如果能够和中国接触,打通中韩之间的产业链,那么就能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而如果韩国和中国“切割”,考虑到两国经济体量的巨大差距,它的下场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被中国挤出局。看看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以及国产车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就明白了,而这仅仅只能算作韩国经济问题的浅显表现之一。
根据韩媒爆料,今年以来,中韩之间在造船业、汽车业上的差距,都已经越来越大。目前,在俄罗斯和东盟市场上,中国的电动汽车,都已经取代了韩国的地位,坐稳了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目前,中国电车、电池企业已经积极在欧盟布局,韩国汽车在欧盟市场占下来的份额,估计也快保不住了。
造船业也是如此。根据英国研究机构的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中韩船企订单量的差距,已经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中企吃下了市场上订单的将近八成,韩企只分到一成。韩国经济产业链不完整的弊端已经不可能弥补,他们的体量就这么大。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新兴国家,我们这么大的体量是可以带动韩国和日本一起发展的,但奈何这两国领导人压根就不想选这个选项,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又不能干涉他们的决策。
但相信认真研究过中韩经济问题的人都能明白,韩国和中国“切割”得越久,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只是韩国并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对华关系上他们必须看美国脸色行事,而现在美国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不给韩国退步转圜的空间,所以尹锡悦只能继续咬牙挺下去。
中国肯定是希望跟韩国合作的,如果韩国能拿出诚意,该接触,还是会保持接触。不过,韩国这个“反面典型”,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中国也没坏处。因为,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现在的尹锡悦政府其实是个警示。中国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中国习惯与人为善,但如果一些国家认为善良就是好欺负,对着强硬的美国卑躬屈膝、对着中国耀武扬威,那么,就别怪中国不客气了。
用户10xxx44
亚洲之蛆。
wuminghuoqi
中国🇨🇳可以再施施压,抛售一批霉债,看看老霉的反应?!✊✊✊
^阳光心情+
看你表现,表现好就慢点抛,表现差就直接砸盘清仓算了。。。美国人的信用和美国总统说的话一样,说完就算了,信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