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懂车帝冬测中,众多新能源车型在低温环境下接受严苛考验,从测试结果中,我们能清晰了解到新能源车型在冬季面临的挑战,也能总结出一系列实用的冬季用车技巧,帮助车主们更好地应对寒冬。
低温会显著影响电池性能,比如比亚迪汉 EV 在冬测中,当环境温度降至零下 15℃时,充电速度明显变慢。这是因为低温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导致充电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充电前务必利用车机系统或手机 APP 开启电池预加热功能。许多车型都具备这一功能,像特斯拉 Model Y,提前预热电池后,能使电池快速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有效提升充电速度。同时,尽量选择白天温度较高时段充电,优先寻找带有保温功能的充电桩,这样能减少电量损耗,让充电更高效。
冬季续航里程缩短是新能源车主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小鹏 P7 为例,在冬测中其续航达成率仅为 45% 左右。低温使电池活性降低,车内取暖设备又消耗大量电能。所以出行前一定要合理规划行程,根据车辆剩余电量和实际续航里程安排路线,借助充电桩分布地图,提前了解沿途充电桩位置,以防电量不足。在行驶过程中,要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平稳驾驶,充分利用车辆的惯性。比如在起步时,缓慢踩下加速踏板,让车辆平稳前行;需要减速时,提前预判路况,通过轻踩刹车或利用能量回收系统减速,这样能有效减少能耗。
在冬季,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和轮胎保养至关重要。电池方面,要定期检查其状态,避免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尽量将车辆停放在温暖的室内停车场,减少低温对电池的损害。例如蔚来 ES6,若长时间停放在低温户外,电池性能会加速衰退。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深度充放电,有助于激活电池活性。轮胎方面,低温会使轮胎气压降低,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胎压,并按照车辆使用手册的标准进行充气。在经常下雪或道路结冰的地区,建议更换冬季轮胎,如韩泰的冬季轮胎,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降低滚动阻力,既保障行车安全,又有助于节省电量。
良好的驾驶习惯能有效提升新能源车型在冬季的续航表现。驾驶时要保持温和,轻踩加速踏板,平稳起步。以理想 ONE 为例,在冬测中,合理运用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续航里程相比不使用的车辆有明显提升。合理设置能量回收强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将能量回收强度调至较高等级,这样在频繁刹车和起步过程中,能将更多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从而延长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