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教育毛岸青低调做人,给他写信时讲到:不要对外说是我儿子

冬雪寒冷月 2023-07-12 09:11:51

1976年9月,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逝世。当时,毛岸青是他存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儿子,却没有出现在吊唁会现场,送父亲最后一程。

实际上毛岸青在家里布置了简单的灵堂,和家人一起表达哀思,并拉着6岁的儿子毛新宇的手说:“新宇,来,咱们向爷爷宣誓,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

毛主席和毛岸青夫妇

作为一国领袖,毛主席把一生的时间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不能像别人一样一颗心扑在“家庭”上,对子女一直有所亏欠。建国后,曾多次拒绝毛岸青的见面请求。

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毛主席曾说道:“岸青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一个优秀的俄文翻译,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他希望毛岸青忘记自己是毛主席儿子的身份,做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毛主席和毛岸青书信往来频繁

1930年,杨开慧被国民党残害,英勇牺牲。当时毛主席在外东奔西走忙碌革命事业,他的三个孩子毛岸青、毛岸英、毛岸龙成了没有人照顾的“孤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因无人照看,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只得流浪在上海的街头,靠四处乞讨为生,常常吃不饱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填饱肚子,拼命活下来,毛岸英只能带着弟弟在烧饼铺做苦工,手脚不麻利就会被老板一顿毒打,两个人尝尽了苦头。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从包子铺逃出来后,他们当过报童卖过报纸,捡过破烂,拾过别人丢弃的烟头,还推过人力车,童年生活几乎是黑暗无光的。毛岸青还多次被人恶意毒打头部,以至于头部的病痛几乎折磨了他一生。毛岸青后来回忆道:“那时,我和哥哥毛岸英就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什么苦都吃过。”

作为父亲,毛主席一直惦记着流落街头的儿子,但革命事业离不开他,岂能一走了之,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只能拜托上海地下党的同志帮忙寻找。1936年,地下党组织终于找到了兄弟二人,毛岸青和毛岸英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告别了苦难的童年。

毛主席得到兄弟二人安全的消息,又感伤又欣喜,非常想见一见分别多年的儿子。但当时国内形势严峻,为他们的安全着想,毛主席还是忍受着骨肉分离的酸楚把他们送到苏联学习。在党组织的妥善安排下,毛岸青和毛岸英被送往巴黎,并经由巴黎去往苏联,在那里学习俄语。

毛岸英和毛岸青

直到一年后,毛岸英和毛岸青收到毛主席的书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

这封信的字数不多,但足以见得毛主席对儿子的牵挂。在战乱年代,亲人不能团聚也无可奈何。兄弟二人只能把思念化为学习的动力,期盼着有一天革命成功能够合家团聚,见到自己的父亲。

虽然相隔遥远,但毛主席对孩子们的教导没有停止,他常常通过书信来提点他们。在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长大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毛岸青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位父亲的谆谆教导,更寄托了他对子女的思念之情。

毛岸青和毛岸英一直待在俄罗斯国际儿童院,也是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贺子珍。初次见面,有关人员给他们介绍:“这是你们爸爸的现任妻子。”兄弟二人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女人。贺子珍理解他们的冷落,听说他们早前的经历后,对他们的怜爱之情不减反增,把他们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照顾。

贺子珍还主动帮助他们收拾屋子,洗掉了他们的脏衣服,给他们做饭,这些举动都温暖了兄弟二人的心,要知道,他们已经很多年都没有享受过被人呵护、被人疼爱的滋味了。

虽然父亲格外珍惜失而复得的骨肉亲情,给兄弟二人的书信没有断过,一直在遥远的故乡默默关心着他们。但自从失去母亲后,兄弟二人第一次感受到“母爱”。毛岸青后来说过:“我觉得贺妈妈好。”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

自从失去母亲后,毛岸青没有享受过父母团聚的天伦之乐,这是他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必须经受的挫折。直到1947年,毛岸青才见到自己的父亲。

毛主席对毛岸青说“暂且不要对外说是我的儿子”

1951年,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献出生命,不幸撒手人寰。听闻儿子去世的消息,毛主席流露出了身为人父的柔软,泪水夺眶而出,自责中带着无可奈何,自言自语地说道:“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就比别人多了一份为国献身的责任,也多了一份“舍我其谁”的苦楚,哥哥毛岸英的事迹证明了这一点。从那以后,毛岸青就成了毛主席唯一的儿子。

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毛主席的心境也慢慢产生变化。这一次,他要好好保护这个唯一的儿子,不能让他有丝毫的闪失。

但作为一个万众拥戴的领袖的儿子,毛岸青的一生注定不会平淡。要最大的限度的保护他,只能让他远离政治、远离自己身边,才能够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会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卷入到漩涡中。

所以,毛主席在给毛岸青的信中写道:“往后你可以以一名俄文翻译的身份同女孩子交往、恋爱,暂且不要说是我的儿子。”

毛岸青深深牢记父亲这句话,俄文翻译工作成为他终身的事业。那时候,毛岸青因为哥哥毛岸英的突然去世备受打击,疾病缠身,精神已达到病态的程度。

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回忆:“日子这样一天天地滑过,也挺好的。可当哥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岸青因为无法承受哥哥的逝去,脑疾发作,病倒了!”

毛主席记挂着儿子,在繁忙之余依然与他频繁通信,他还会把毛岸青写来的信件留存下来,反反复复浏览。

一次,保健大夫王鹤滨照例来给毛主席做例行检查。毛主席心事重重地拿出毛岸英的来信,递给他:“王医生,你拿去研究分析吧。”

在信中,毛岸青深刻地分析了他的思想,描述了他的苦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精神紧张。王鹤滨越看表情越凝重,毛主席见状,急忙问道:“王医生,岸青的病情怎么样?”王鹤滨回答:“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毛主席立刻眉头紧锁:“那怎么办?”

并且自顾自地说道:“我本来不愿意为孩子的病去麻烦苏联政府。”

但病来如山倒,切实为毛岸青考虑,毛主席还是把他送到苏联治病,一来可以安心养病,二来远离喧嚣。

前一次来苏联,有相依为命的哥哥陪伴,日子再难捱,都不会觉得有多苦,而这一次孤身一人再次来到这里,毛岸青感到非常孤独。

毛岸英、毛岸青

毛主席一直关注着毛岸青的病情,经常写信安慰、鼓励他,在治疗没有进展时,多次写信安抚他相信医生,按最初的治疗方案医治,过多的变化只会拖延病情。

1955年,毛岸青病情好转回国,毛主席又安排他在青岛疗养。

毛主席一直想保护毛岸青,不和他过多的见面,但父子亲情连着心,谁不想见见自己的儿子呢!

1957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青岛召开,毛主席有了去青岛的机会。飞机平稳落地,一切安置妥当后,毛主席决定不再顾虑那么多,到青岛医院看望毛岸青。

毛主席和毛岸青夫妇

受“蛇山事件”的影响,毛主席的安全标准规格升级,各项行程都要受管束,还需要经过罗瑞卿和汪东兴的同意。哪怕急切地想要见到多年未见的儿子,他也不得不听从安排。

但他还是失落地说:“我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也不行?你们不就是怕我出事吗,我不怕!你们不相信群众,我信。人民群众就是上帝,上帝会保护我的。”

他心里惦记着毛岸青的病情。

警卫员连连解释道:“去医院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提前跑路线、布置警卫。你去的时候身边要跟一群人,这样反而不好。不如把岸青接到这里,既安全,又不兴师动众。”

毛主席听到后,立刻喜笑颜开地说:“你们这个办法好哩,年轻人肯动脑筋是好事,我同意。”

毛岸青夫妇

没过多久,毛岸青就被带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见到他后非常高兴,立刻上前握着他的手,还忍不住的上下打量,询问病情,嘘寒问暖。

可是,两个人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小时,送走了毛岸青,毛主席掩藏不住的失落,这就是国家领导人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毛主席多次拒绝见毛岸青

因为常年生病住院,耽误了婚事,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毛岸青还是孑然一身。

就在这时候,邵华闯进了他的视野。邵华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的妹妹,她的母亲早就有意让两个人交往,亲上加亲。所以,邵华和毛岸青一直都有书信往来,但并没有发展成为恋爱关系。

毛主席知道后,多次鼓励毛岸青主动一点,并苦口婆心地寄信给他:“我劝你找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在毛主席的一再催促下,邵华和毛岸青见了面。

左一为毛岸青

虽然毛岸青不善言语,但还是先打了招呼。邵华一点都不拘谨,落落大方地伸出手说:“岸青大哥,你好!”,毛岸青连忙说:“啊,你是邵华妹子吧,你好你好!”

邵华的大方阳光给毛岸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人还一起跳华尔兹。

邵华后来回忆道:

“三步的音乐一响起来他就特别高兴,那个时候我就记得一支三步舞曲下来,他和我从头转到尾在舞场里,很引人注目,后来一看我们转得那么快,旁边的同志们都让开了,因为那时候我梳着两只长长的辫子,他转得快,我的辫子也就飞起来了……所以现在很多当年看过我们一起跳舞的同志还在回忆,说你们那时候真幸福,你们的舞跳得真好,后来我说这都是他教的。”

这次见面后,两个人的书信往来更频繁。

毛主席听到这个好消息,专门给毛岸青写信,信中写道:

“听说你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有信,交思齐,邵华带回。以后,事事如此,不要别人转。此外,娇娇也可以转。对于帮助你的市委同志,医疗组织各位同志,很尽力的。此信给他们看一看,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祝愉快!父亲。”

毛岸青和邵华婚礼

毛主席爱子心切,毛岸青的病一直是他的心病,如果儿子能够早早成家,身边就多了个人照顾他,自己也可以了却一桩心愿。

令他高兴的是,没过多久,两个人就成婚了。

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毛岸青和邵华也不能避免。毛主席知道他们有矛盾之后,还会写信劝和,在他给邵华的信中写道:“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自从毛岸青结婚后,毛主席心里安心了许多,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和毛岸青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毛岸青心里挂念父亲,多次提出见面的请求,都被毛主席一再拒绝。

身边人问他:“您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岸青呢?”

毛主席叹着气说:“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想去探望呢,哎,看到岸青的身体状况就会心痛,就会想到他的母亲,他的兄长......”

毛主席年纪越来越大,特别容易回忆起从前,一见到毛岸青,他的脑海中就会想起他的母亲和哥哥,这是一种痛苦又心酸的回忆,只会增添他的伤感。

再者,他希望毛岸青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丢掉“领袖”儿子的包袱,不再卷入风波当中,不见面不是狠心,而是切切实实的保护。

他在给毛岸青的信中写道:

“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你们有你们的前程,好坏都决定于直接环境。你们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远离政治。”

毛岸青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爸爸,我们知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您深爱的人民之所以那么爱戴您,是因为您是一位彻底的大公无私者。为了中国革命,您牺牲了自己的爱妻、弟弟、妹妹、侄子,甚至是自己的儿子,6位亲人呀。”

毛岸青纪念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他既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人人拥戴的国家领导人,但在这一身份之外,他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除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悲痛不已,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他,他的儿子也经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想方设法传递自己的哀思。

由于江青等人的阻拦,毛岸青出席吊唁会的计划泡汤,不能前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他只能在自己家里设置一个简单的灵堂,端端正正地摆上父亲的遗像,拉着6岁的儿子说:“新宇,来,咱们向爷爷宣誓,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

毛岸青在家布置灵堂

不能亲自去给父亲“送行”,这对毛岸青来说是残忍的。但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知道父亲的死不是“家事”,而是“国事”,他的身份首先是“毛主席”,其次才是“父亲”。

在其后三十多年间,毛岸青和邵华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为毛主席著书立作是他们的唯一头等大事,并先后发表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书,都寄托着他们对毛主席的思念。

每年9月9日、12月26日,毛岸青都要领着全家去“毛主席纪念堂”,从来没有失约。

韶山也成为毛岸青的故乡,来到这里,就想到了父辈们的峥嵘岁月。在参观毛主席铜像时,他的泪水夺眶而出,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无论是毛主席在世时,还是离开后,毛岸青自始至终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拒绝成为焦点被外界关注,没有卷入到漩涡中,也没有享受过掌声。

他待人友善,低调内敛,和他相处过的人都感慨:“我们真想不到,这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0 阅读:3
冬雪寒冷月

冬雪寒冷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