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是一段普通人创造的历史,这是一段共和国不能忘却的岁月。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曾经进行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它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回忆和艰辛,还有无尽的力量和希望!这就是源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展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其中涵盖了国防、科技、工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交通等雄厚的基础设施,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1964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一份白宫秘密起草的绝密档案,揭开了尘封半个世纪之久的历史谜团。风云涌动的国际形势让彻夜未眠的毛泽东亲最终做出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宏大构想。为响应中央号召,无数热血青年奔赴祖国大西部。
车轮滚滚,锣鼓喧天,随着大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数百万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奔赴西部;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初来乍到的三线建设者将要面临怎样未曾想到的生活困难?
在中央加快三线建设的要求下,三线建设者“抓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就在建设者日夜奋战的同时,他们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融合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为保障安全,三线厂纷纷更名,建立起一套神秘的数字编码体系。
为实现“两基一线”的三线布局,中央最高决策层调兵遣将,铁道兵会战大西南。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密布的西南群山让铁道兵吃尽苦头。然而,不畏艰难险阻的铁道兵顶着隧道塌方与各种疾病,用生命铺就出西南铁路大动脉——成昆线。
与此同时,不断涌出积水的梅花山隧道,严重拖慢了贵昆线的施工进度。就在铁道兵战士一筹莫展之际,华罗庚的到来,却大大加快了隧道的施工进程。
为支援重庆常规兵器基地急需的钢材、煤炭等资源,中央决议建设六盘水、攀枝花煤钢基地。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几十万建设大军齐聚西南小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会战。在三线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西南小镇六盘水成为全国闻名的“西南煤海”。一声巨响,一座钢城,为完成周总理“七一”出铁的号召,一方小小的铁块背后又凝聚着多少攀枝花三线建设者的心血与青春。
在进口地空导弹即将耗尽的危急时刻,三线军工人逆境逢生,生产、研制出第一款国产地空导弹——红旗二号,最终一剑封喉,击落不可一世的U-2侦察机。面对飞行方式与U-2侦察机迥然不同的P-2V,人民空军采用全新战法,一举将其击落。
掏空山洞建厂房,运送设备修缆车,凿平山地设靶场。在重庆的深山密林中,与世隔绝的三线军工人就是这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难题,最终打造出国之利剑。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5719厂化腐朽为神奇,攻克发动机叶片再制造难关,使中国战机重新翱翔在蓝天。蹒跚起步的中国航空润滑油技术,曾一度因苏联撤走援华专家而停滞不前。
然而,美国人送上的“大礼”却力助中国研制出第一款国产航空润滑油。
在毛泽东的最新指示下,知耻而后勇的112厂人最终在“四大国宝”帮助下,使国产轰六重装出发。在重庆高耸的长江两岸,睿智的三线军工人使高山上的潜艇安全运抵千里之外的长江口。
苏联的背信弃义使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遭遇重大挫折。为确保核武器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核武器研制工作的221厂,实行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严格保密制度。由于战争的威胁,为保障核反应堆的安全,中央决定在战略大后方重庆山区修建核反应堆。
在数万官兵十余年的不懈挖掘下,一座规模堪比三峡的惊天巨洞就此诞生。这座被称为“天字一号”的核工程洞体内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线地区主要建设示意图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初来乍到便立志扎根西部的三线建设者们,过着物质生活贫瘠,精神生活却十分富足的厂区生活。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新婚情侣不仅没有一个像样的婚礼,甚至连一间体面的婚房都成为了一种奢求。繁忙的工作使回家探亲来去匆匆,很多孩子忘记了远在三线的父母的模样,有则成为了与亲人们的“最后一面”。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在三线厂效益最好的年代,生活富足、多姿多彩的厂区生活令当地人羡慕不已,当地人都以进入三线工厂上班视为莫大的荣誉。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很多三线厂项目上马太快、太急的弊端开始显现,产品功能单一、重复成为不少三线厂面临的头等难题。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一时间,众多三线厂深陷发展泥沼,不能自拔。为突出重围,三线企业勇敢地走向市场,参与到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一大批三线军工厂也就此走上了阵痛期的突围之路。
在革命建设年代,艰苦奋斗的三线人扎根后方,默默奉献;在改革浪潮来之际,自强不息的三线人自强不息,突出重围。
布局兴建于西部山区的三线厂,在国家政策的引导鼓励下,迈出了搬迁的第一步。从不毛之地到繁花似锦,在崭新的时代,六盘水、攀枝花等城市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线厂,回不去的故乡
城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三线人感到了由衷的自豪。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无数三线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共和国的青春赞歌。他们的子孙则继续扛起父辈的旗帜,继续选择三线工厂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