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旅行局》:一档跟盲盒和旅行都没什么关系的综艺

冷眼看电视 2024-10-08 14:28:39

Q2和Q3一直是爆款扎堆、争相出头的综艺旺季,旅综也不例外。

但相比于以往的故事路线,今年,冷眼意外地发现不少旅综瞄准了未知玩法。

所谓“未知玩法”,其实就是借鉴了大富翁、盲盒这类极具意外属性的趣味机制,将游戏与旅行结合,打造出充满反转和惊喜的意外之旅,n给观众带来欢乐与趣味。

比如冷眼之前写过的《大富翁世界旅行》:《无限挑战》金泰浩PD的全新旅行综艺、《兄弟大富翁》:传统游戏+综艺,大富翁如何引爆新的趣味高潮?、《旅行任意门》:这次,终于不是明星纯玩的旅行综艺了等等,几乎都可以视为旅综的“未知玩法”,而且都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所以,《盲盒旅行局》官宣之后,冷眼抱着很大的期待,爆款操盘手谢涤葵导演、趣味创新的盲盒机制、充满反差的嘉宾选角,种种元素的叠加,再加上已被验证的成功案例,冷眼相信加上巧妙的设计,节目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但实际上,看过前两期之后,冷眼就收回了以上的期待。

打着盲盒的幌子,依旧是一群明星换着地方做无聊的小游戏,不仅和“盲盒”没什么关系,甚至可以说跟“旅行”都没什么关系。

人物没有火花,故事没有亮点

先来聊聊《盲盒旅行局》的设定。

12位嘉宾自行分为4支旅行小队,在旅行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各项任务赚取旅行经费,在任务过程中则会随机出现盲盒,为旅行任务增加意外或惊喜。

可以看出,“社交”和“游戏”是节目的重头戏。

第一期中,节目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嘉宾自行分组的过程,三人跷跷板的场景;嘉宾自行连线选出最希望认识的人;在不同的房间交流、选人,再反选……一切都是为了强调三人组队的平衡。

因此,节目组也刻意突出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比如武艺、沈月、程潇的i人局“武月程团”;沙溢、杨超越、何与的一个大人带两个小孩的“呦呦呦”组;岳云鹏、纪凌尘、尚筱菊三人组成的,极像领导带下属的“爱笑男孩”组;夏之光、田嘉瑞、刘学义的快乐大男孩组成的“宜夏天”组。

目的显而易见,通过充满反差感的嘉宾呈现不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再以充满趣味感的盲盒旅行方式进行社交观察。

但事实上,节目并没有能够通过盲盒机制和旅行游戏挖掘到嘉宾之间有趣的化学反应,反而是生硬的分组让嘉宾们呈现出明显的尴尬、混乱,以及“不熟装熟”。

尤其是岳云鹏、纪凌尘、尚筱菊一组,作为师徒的岳云鹏和尚筱菊毫无意外地想要强绑定,而“大海哥”纪凌尘本想与年龄相仿的男生组队,却遭到了明显的“嫌弃”,最后不得不在岳云鹏组,继续延续“插科打诨”的路子来活跃气氛,而相声师徒也并不走心地捧场,三人的组合可以看出明显的勉强,互相也并不对彼此十分有兴趣,毫无“旅行搭子”的感觉。

反而是早年间相熟的沈月和武艺,年龄相仿的夏之光、田嘉瑞和刘学义的“宜夏天”组,才让这趟旅行不至于只是一场临时拼凑的旅行团,多了点有意思的看点。

但可惜的是,节目组并没有趁机抓住和挖掘他们之间的吸引力,反而用一个个户外小游戏的拼接,彻底忽视对人物特质的呈现。

比如第一期泉州站时,为了满足节目组设定的赚取旅行经费的要求,嘉宾们不得不奔波于多个任务点参与游戏竞技,于是“玩游戏”就成为节目最重点的部分,整期节目几乎完全由接力吃米线、转圈式知识答题、抓鸭子几个部分组合而成,而对于泉州有趣的景点、美食、体验,几乎是藏在游戏之间的缝隙里,需要观众自己费劲寻找。

也正是因为拼接紧凑的游戏和任务,让嘉宾们难以沉浸在真实的旅程之中,几乎没有深度交流的可能,只是作为随机组队的游戏伙伴完成节目任务而已。

这也怪不得沈月、杨超越、程潇对节目的吐槽,“只能去他们指定的地方,没办法随便玩”、“一旦要赚钱,就有股班味”、“赚钱让人觉得压力大”……

而所谓核心的盲盒机制,也只是在吃饭上面决定谁付钱,住宿上面决定睡哪间等无聊的设定,甚至赚取的旅行经费,也在忙了一天之后清零,反倒给人一种“卷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感觉,毫无旅行的轻松与自由。

所以,相比于《盲盒旅行局》自称的,结合了“大富翁”游戏和“盲盒”机制的欢乐社交旅行的节目定位,冷眼觉得节目仍旧是传统户外竞技真人秀的老样子,靠竞技游戏博出圈,但实际上在人物的铺垫上非常浅,也缺少明确而动人的故事线,因此整体上混乱喧闹,缺少吸引力。

旅行的“未知感”怎么做?

正如大家所见,纯粹的“吃喝玩乐”式节目早已无法满足观众,旅综也在开拓越来越多新鲜的玩法。

像是《大富翁世界旅行》、《兄弟大富翁》是将传统的大富翁游戏搬入现实中,骰子的点数决定了旅行的目的地,而《旅行任意门》、《盲盒旅行局》则是在旅行中加入盲盒机制,触发意想不到的旅行方式。

不管形式如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营造旅行的“未知感”。

但如果把《旅行任意门》和《盲盒旅行局》国内这两档相似的旅行节目做比较,在营造“未知感”这件事上,冷眼觉得,《盲盒旅行局》不如《旅行任意门》。

首先,《旅行任意门》的盲盒任务是与旅行地和旅行故事强相关的。

比如西双版纳特辑中节目设定的盲盒任务不是去热门景点打卡,而是选择街头按摩、睡药馆、边境码头等更具特色,主打当地体验的项目,同时盲盒里也会随机出现当地特色餐厅,以及科普西双版纳当地特色的“谢谢参与”式卡片。

不管是人文、风景,还是美食、体验,《旅行任意门》的盲盒都有着别出心裁的设计,能够让嘉宾作为真实的游客,去深入旅行地探索真正好玩的事情。

但《盲盒旅行局》的盲盒机制却更像是一种“强行赋予”,比如在吃饭时的“指定买单”,这样的环节无论是在旅行的哪一站、哪一步都可以出现,没有一定要用盲盒呈现的意义,所以《盲盒旅行局》的“盲盒”只是一次任务卡的包装,并不具有真正的“未知感”。

其次,《旅行任意门》的盲盒任务对于嘉宾来说是不重复的,也就是说,嘉宾可以分别抽取不同的盲盒任务去体验,这也让节目内容丰富,观感新鲜。

但对于《盲盒旅行局》来说,盲盒任务是公开给所有小组的,并没有做出差异化,因此极大可能会出现多组同时挤在一个任务点里,重复地做任务赚取经费,很容易让观众看得枯燥和疲惫。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旅行任意门》来说,“抽盲盒”只是形式,根据自身的体验制作旅行攻略才是主线,因此“抽盲盒”有足够合理的动机和目的。

而《盲盒旅行局》对于盲盒机制的设计毫无逻辑。若是作为游戏的玩法之一,则应该在每一轮游戏中都设计合理的盲盒玩法;若是作为故事的推动,则盲盒机制也要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但节目也没有类似的设计,只是包装成一张超级任务卡;若是旅行的暗喻,节目也应该给予嘉宾足够自由的旅行选择,但节目中呈现的依旧是指定的游戏任务,从而导致盲盒机制在节目中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因此,旅行中的“未知感”到底该如何营造?

在冷眼看来,“未知感”并不是真的不做设定,放手让嘉宾去玩,以“赌博”的方式做综艺。

“未知感”表面是未知,实际上是观众可预见的惊喜,是极强的“利他性”。

拿《大富翁世界旅行》来说,表面上的“未知感”是在陌生的国度旅行,实际上的“利他性”是身处异国他乡中超强的生存攻略;《旅行任意门》延续同样的逻辑,表面的“未知感”是盲盒里的目的地,但实际的“利他性”是小众宝藏旅行地;甚至以故事为主的《花儿与少年》也是如此,表面的“未知感”是奇异的风景与复杂的人物关系,但实际的“利他性”是一群好朋友在一起的治愈……

旅综本身是一种强功能属性的综艺类型,它既是观众的投射,通过嘉宾的眼睛看到自己未曾见过的风景,同时也是一种向往,希望有生之年能复刻节目里的奇遇。

这也就解释了《盲盒旅行局》纯粹的吃喝玩乐为什么不能吸引观众,它没有“利他性”。

想以游戏取悦观众,《盲盒旅行局》的游戏设定太过普通,嘉宾之间的互动也不够有趣,并没有与其他的棚内游戏综艺做出差异化。

想以旅行治愈观众,《盲盒旅行局》的旅行故事不够动人,对于旅行地的挖掘也不够深入,旅行的特质不够凸显。

想以盲盒吸引观众,《盲盒旅行局》更是没有用好“盲盒”的机制,只是让它成为了简单的任务卡的包装,甚至节目嘉宾都没有多在意“盲盒”的玩法。

什么都想要,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节目中的嘉宾就是这样,既要旅行,又要社交,还要赚钱,这么多的主题全部挤在一轮又一轮的游戏中,结果就是让节目主线混乱,毫无重点。

试想,当节目的嘉宾都无法投入和享受旅行,那么屏幕之外的我们又能获得多少情绪的感染呢?

旅综,人物和故事是前提,带来“利他性”是必要,这才是旅综区别于其他类型综艺的核心竞争力,而只靠综艺老油条玩玩游戏,开开玩笑,吃吃饭,是很难在不断出新的综艺市场里立住脚跟的。

因此,《盲盒旅行局》势必要找到盲盒与旅行的强关联,以及盲盒游戏之外的惊喜,特别是丰满动人的人物关系的挖掘,让观众能够看到一场开心的旅行,看到旅行里面风景和人物的生命力。

至少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一档旅综的用心程度,观众看得出来。

1 阅读:431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