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僭越称帝始末,及他在各阶段的利弊考量

熠彤说历史 2024-05-04 06:23:18

汉末诸侯有僭越之举,或者有过称帝想法的,除了曹操,另有私制天子车驾的刘焉,打算称帝见众人反对杀耿包顶罪的袁绍,僭越郊祭的刘表等。

然而走得最远的,却是袁术。

(仲家袁术)

(本文正文4420字,需要耐心阅读!)

篡逆之心由来已久

汉武帝刘彻曾说过:

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太平御览》

本意是:即便我们老刘家只能做四十二代皇帝,也已经很牛逼了!

但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存在歧义,连公孙述和光武帝刘秀都因此激烈辩论过。

汉武帝不像秦始皇认为家族统治能够永恒,看到了兴替规律,但也因此让人浮想联翩。

《春秋谶》把“代汉者,当涂高也”给专门断了出来。

意思一下全变了,大家都在想“代汉”的“(当)涂高”到底是啥玩意儿?

古人也爱八卦,这句谶言在两汉广为流传。

(年轻时的袁术为人轻浮)

袁术年轻的时候,汉朝还没乱。

又(袁术)少见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但他看到《春秋谶》上这句话,就认为自己的名“术”,和字中的“路”,都是“涂”的意思。(李贤注《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由于袁术年少时轻狂,还将这话说了出来。

后来袁术占得“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横征暴敛,实力强盛。而兄长袁绍更是联军盟主。

当时,袁家如日中天,又得人心。

袁术又从五行看,认为袁家的“黄德”,必将替代汉室的“赤德”,天命归袁氏。

初,(袁)术在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而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恣无猒,百姓患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于是有了篡逆的想法。

(袁术不支持有德行名望的刘虞为帝)

所以,当191年春,袁绍、韩馥想立刘虞为帝时。

(袁)术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故外托公义以拒(袁)绍。--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吴书》

袁术想自己称帝,却满口大义反对拥立刘虞。

又听说孙坚攻破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绑架了孙坚的妻子,夺走了玉玺。(《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袁术夺走孙坚的玉玺)

由于实力还不够,时机也尚不成熟,袁术仍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等待条件成熟的时刻。

(孙)策说(袁)术云:"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吴景)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袁术)匡济汉室。"--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195年,孙策求到历阳,为已到淮南的袁术讨伐刘繇时,袁术的口号仍还是“匡济汉室”。

不顾反对做僭越准备

195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朝廷威仪尽失。

曹操赶走袭夺兖州的吕布,而由于刘备、下邳陈氏家族的顽强抵抗,袁术在中原进展缓慢,错过了战略良机。

(天子曹阳之败时的局势图)

中原三强虽是袁术实力更强盛,但自193年以来的中原三方混战,让曹操、袁术都意识到了必须要改变打法,蛮干在这三足鼎立结构很难破局。

于是曹操选择了先暂时不搅入中原混战,西迎天子。

而袁术打算称帝,尽快将拥护者聚拢,跨级提升实力,以在中原三强中占有更绝对的优势。

很多朋友认为只有在拥有绝对的实力后,才能称帝,不然就是愚蠢的做法。

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称帝不只是结果,也是一种工具。

隋末李渊趁隋炀帝在江都,从太原攻入长安便称帝建国,当时实力还远不如此时的袁术。

正是李渊旗帜鲜明地早早打出新旗号,实力才得以迅速壮大,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李渊称帝时地盘更小)

但隋炀帝暴虐又突然死了,而汉献帝此时是个受害者形象,还受到大多数士族的同情,这确实有本质的不同。

当袁术召集群臣商议称帝之事时,大家都不敢发表看法。

他的秘书,主簿阎象私下劝谏:

“周文王时占有三分之二的天下,仍忠诚对待殷商。明公虽然家族昌盛,子孙昌大,但并没有当时的周强大;汉室虽已弱,也没有商纣的暴虐。”

袁术听后,沉默不悦。

(《三国志·袁术传》)

在袁术看来,阎象说的有一定道理,汉室确实还没尽失人心,这也是他所顾虑的。

但他应该考虑得更深,急于利用称帝这个工具,先消灭了刘备、曹操,独霸中原后实力超过群雄,一统天下才更有机会。

(当时中原袁术曹操刘备三足鼎立)

否则,就这中原都拿不下,如何破局?

阎象只告诉了他现在称帝不好,却没有解决他面临问题的方法,只能引起他的惆怅。

曹操的手下常能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他排忧解难,而袁术部下虽多,这样的能人却少。

这就是曹操不以出身、名望为用人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挖掘人才的好处啊!

所以,袁术要想解决心中的疑虑,就只能主动去请教一些有识之士。

兵败跟着吕布投刘备的张邈,是“目不侧视的正堂君子”,是位热心肠的老大哥。

这种秘密的事,自然是袁术先写信向他请教。

张邈回信劝说袁家受汉恩泽,袁术已是尊显至极,何必还要冒风险称帝?万一失败,这成本太高了。(裴注《三国志·张邈传》引《献帝春秋》)

(张邈以朋友身份劝袁术别称帝)

这是旧友站在朋友立场,给袁术个人利益方面的知心话。

个光脚的称帝失败也就是碗大个疤,袁家兄弟称帝风险成本太高了,划不来。

所以袁绍后来吸取了袁术的教训,浅尝试探了一下则止。

张邈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仍没解决袁术的实际问题。如何打败曹操、刘备统一中原?除了称帝,袁术还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196年二月,曹操派曹洪去河东迎天子,董承守住洛阳以东关隘阻拦,袁术也派将领苌奴拒守,不让曹操成功。

曹操的实际行动,让袁术更焦虑了。

如果让曹操迎到天子,中原局势对袁术更不利,而袁术又不想迎天子,不如自立。

这让袁术不顾各方劝阻,着手了僭越的准备,只是准备时间比较久。

(曹操2月取颍川9月迁都许都)

曹操几个月就迎献帝到许都,可见称帝准备工作用不了太久。而袁术准备了一年多,可见袁术的犹豫、观望态度。

(孙)策遣(孙)贲、(吴)景还寿春报(袁)术,值(袁)术僣号,署置百官,除(孙)贲九江太守。(孙)贲不就,弃妻孥还江南。--《三国志·宗室传·孙贲》

196年六月,孙策赶走刘繇准备攻打会稽时,派吴景、孙贲回到寿春述职,这时候袁术正以朝廷规格任命百官。

任命孙贲为寿春所在的九江太守,孙贲不肯,抛弃妻儿返回了江东。

又任命吴景为徐州广陵太守,参与同刘备争徐州的战争。(《三国志·嫔妃传·吴夫人》)。

以召回寿春的周瑜为将,周瑜看出袁术不能成事,求出为庐江郡居巢长。(《三国志·周瑜传》)

(袁术准备时置百官称帝时置公卿)

可见,196年袁术已着手做僭越准备工作。

不肯回头

在袁术做僭越准备工作期间,还有机会回头的。

河内张范三兄弟,个个都是有识之士,汉末避免扬州。

196年,袁术征召张范为官,张范不肯来,但不愿得罪袁术,让他二弟张承到寿春面见袁术说明情况。

张承曾做过议郎,及洛阳旁边的伊阙都尉,和贾诩的平津都为一样,是洛阳周围八关都尉之一。

袁术见到张承,逮到机会,就向他请教称帝的事。

说自己现在很强大,想效仿周朝衰弱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学汉高祖取代秦朝,可不可以?

(曹操南征张绣前局势图)

张承说关键“在德不在强”,如果天下人都想这么做,一匹夫都能成就霸业;但如果违背人心僭越,没人会支持,成不了事。

“是时”是“这时,此时”的意思。

张承只是到寿春见了袁术一面便离开,并没在袁术手下呆几年做官。

且因袁术僭越之事于197年初暴露,曹操还没征冀州。

故《张范传》“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有误,应该是197正月前,曹操将征讨荆州的张绣。

“冀州”为“荆州”之误。

袁术因曹操将征张绣,就问完称帝的事后,顺便问张承,曹操“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能不能成功?

这里的曹操“弊兵数千”,和荆州刘表、张绣“十万之众”都是夸张之辞,袁术只是要形容强弱对比,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希望曹操输。

(曹操征张绣就是打荆州牧刘表)

张承回答说,现在汉德还在,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哪怕是百万之众,曹操也打得过。

这自然让袁术很不高兴。

(《三国志·张范传》)

曹操三征张绣,很多人奇怪曹操打个小小张绣怎么都这么难。

这其实是一场曹操攻打整个荆州的大仗,打的不只有张绣,还有刘表。只是不是要攻下整个荆州,战略目标只是要取南阳郡作为许都的缓冲区。

曹操如果在荆州吃亏,袁术就有机会西图曹操。

袁术要等待曹操攻打张绣的结果。

所以,也就在196年,当孙策得知袁术僭越之举,上书苦苦相劝不要称帝时,袁术不肯听。

孙策派孙辅效仿刘繇横绝江东,断绝与袁术的联系。

(《三国志·袁术传》)

(孙策劝不了袁术于江东自立)

但孙策的自立,仍没改变袁术称帝的想法。

江东贫弱,中原挟天子的曹操才是袁术此时的心腹大患,维持好与吕布的同盟关系,等曹操攻荆州受挫,便称帝号令天下,联合吕布、刘表大举消灭曹操。

迎来机会称帝

果然,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于宛城受重挫。

(张绣于宛城重挫曹操)

机会来了。

袁术正式僭号,自称“仲家”。(《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仲家”和项羽的“西楚霸王”一样,都是非主流的帝号。

李贤注“仲”有可能为“冲”,“冲家”就有了点“一往直前”的味道。

(袁术)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僣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三国志·袁术传》

在古代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说半天大道理他们听不懂,还是要搞些天命所归的东西。

所以袁术利用了张炯的符命,做噱头。

改置九江太守为九江尹,效仿两京的河南尹、京兆尹。

(袁术置公卿)

和朝廷一样,设置公卿之位。

请没能上到任的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金尚不肯想逃走,被袁术杀害。(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曹操迎献帝于许都,征在徐州的陶谦原东海相徐璆回朝,路上被袁术所截,逼其为上公,徐璆坚决不肯,袁术也不敢相逼。(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先贤行状》)

西汉成帝时开始在长安南北郊祭祀,在王莽时代形成南北郊制度。

然后袁术在寿春“祠南北郊”。

变故

在称帝的同时,袁术还要巩固与吕布的同盟关系,没成想发生了变故。

(袁术为太子娶吕布之女)

(袁)术欲结(吕)布为援,乃为子索(吕)布女,(吕)布许之。(袁)术遣使韩胤以僣号议告(吕)布,并求迎妇。--《三国志·吕布传》

注意袁术派韩胤将”僭号议“告诉吕布。

这就说明袁术虽然称帝,但还没有昭告天下,否则就不需要告诉吕布了。

既然称帝了,不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在家玩有什么意思?

只有昭告天下了,才是真正完成了称帝事宜。

袁术要通过与吕布联姻,让同盟关系牢固后,再昭告天下。

因为称帝的下一步,就是联合吕布一起灭曹操,所以这次不但是真心实意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陈珪等破坏了吕布与袁术的联盟)

但吕布听从了陈珪,和陈群之父陈纪(《全三国文·卷二十六》引《汉鸿胪陈纪碑》)的建议,追回了女儿,并将韩胤押往许都朝廷,举报了袁术僭越称帝的事。(《三国志·吕布传》)

这下,袁术称帝真变成了在家自己玩了,称帝的作用全盘落空。

盛怒之下,袁术大起七军讨伐吕布,结果反倒大败。(《三国志·吕布传》)

这下,袁术称帝连自己玩都玩不动了。

(吕布虎步江淮彻底击碎袁术的皇帝梦)

所以曹操说吕布几次对汉有大功,切切实实。

自袁术着手僭越,后宫挥霍奢靡,而士卒冻饿,百姓被盘剥无度,到了相食的地步,淮南空尽,昔日的繁华不再。(《三国志·袁术传》)

以至于197年九月,袁术亲自跑到陈国搞粮食,结果又被曹操大败,淮河以北的豫州全部丢失。(《三国志·武帝纪》)

从此袁术龟缩在淮南,手下诸将散的散,上山的上山。

到199年,没了经济支撑,政权彻底运作不动了,袁术烧掉寿春的宫殿,跑去大别山投奔旧部陈兰、雷薄做贼,还被拒收。

没了退路的袁术,只得北上投袁绍,六月病死于徐州途中。

(《三国志·袁术传》)

(功败垂成)

从称帝以来,袁术这皇帝日子过得真憋屈!

总结

袁术称帝,并不是想过过皇帝瘾的草率之举,主要还是为了争霸中原,与曹操的许都朝廷抗衡。

但他低估了汉德仍在的力量,及曹操对许都朝廷威望的重建能力,自己又不修德行,因称帝把领地搞得一塌糊涂。

加上吕布对他的背叛和打击,使之一蹶不振。

袁术聪明一世,称帝后境况急转直下,落成了一场笑话。

2 阅读:76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3:45

    原来如此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