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大将,为何从抗战开始,表现就不太抢眼?

追梦的年 2024-08-20 23:45:14

红四方面军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三大主力之一,新中国有700多位开国将军都是从中走出,属实兵强马壮。

不过当年在高级军衔方面,红四的干部却不太多,元帅只有徐向前一位,大将也只有徐海东、王树声两位。

徐帅作为这支部队的旗帜,军事能力非常强,他授元帅大家没什么意见。可两位大将徐海东、王树声,自抗日战争以后表现就不是特别亮眼,有人就觉得这个军衔授得很牵强。

既然有争议为何评衔小组仍这样决定?徐海东、王树声又是为何后来没能继续红军的高光时刻呢?

对中央有恩的徐海东

徐海东早年一直在鄂豫皖苏区战斗,参加过黄麻起义,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徐海东选择留守,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重建了红25军。

此后,徐海东身上红25军的烙印要更胜过红四方面军。

由于国军对鄂豫皖继续重兵“围剿”,红25军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被迫进行长征。他们一路转战,成功于1935年9月抵达陕北,跟陕甘苏区的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这时徐海东的地位已非常高,成了众望所归的军团长,他率部多次击败前来进犯的东北军,为苏区扩大了活动范围,也给中央红军的到来打下基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前来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徐海东随后的一系列表现堪称党性出众!

其实中央首长在与红十五军团相见前,内心都是忐忑的,毕竟不久前才被红四方面军的老张用武力胁迫过。

同样出自红四方面军的徐海东会不会只听老张的话?或者也跟老张一样拥兵自重?

幸好,徐海东用实际行动打消所有人的疑虑。中央抵达陕北时,他正在前线指挥战斗,闻讯就尽快把当面敌人打退,然后将指挥权交给左右将领,自己则带着一部分人去迎接中央。

毛主席等人为他这个态度感到欣慰,转战已经一年多,总算有落脚点了!

等稍微安顿下来后,主席就要考虑部队的生活问题,目前中央红军带过来的人只剩下7000多,大部分都还穿着单衣,必须想办法筹集到军费度过寒冬。

这时已是11月,生产建设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于徐海东身上。主席想了想,写下一张借款2500大洋的借条,让杨志成去找徐海东。

而徐海东看后二话不说,当即派人将5000大洋送到中央。不仅同时还让红十五军团每个连都拿出三挺机枪来支援中央红军,并且主动要求中央派遣干部来十五军团。

这是完完全全服从中央指示的表现,跟老张相比,属实天差地别了!

后来中央才知道,红十五军团这时家底就7000大洋,本来他们自己过冬都还有三四千大洋的缺口,可中央有需要,徐海东还是义无反顾的给了。这份情,中央首长们一直记在心里。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也是很重视徐海东的,一开始就让他担任八路军344旅旅长。

奈何他身体所受之伤很严重,加上亲信张绍东叛变造成的伤害很大,导致他接连吐血、选择返回延安治疗。

等徐海东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中央又立即委以重任,让他去负责新四军第四支队。

然而他在皖东才战斗数月,旧疾再度复发,开着会人就吐血晕了过去,中央只好让他再回到后方疗养。自此,他基本就远离战事,缺席后续的解放战争。

有这么长一段时间没能建功立业,徐海东自然会显得不太抢眼。但,组织没有忘记他,1955年的拟授名单上,依然将他列为大将。

得知这个消息,徐海东万分诚恐,他给周总理打电话,说:

总理,我是个病号,从1940年开始就常年养病,抗日没怎么参加,更没参加过解放战争,授我大将,别人都不服,我的这个军衔授予别人更合适。

周总理却笑着回他:考虑到你为革命做出大贡献,授你大将,不高也不低,正合适。

徐海东还是坐立不安,又去找了毛主席。主席也坚持要让他授大将,同时还指示了负责授衔的工作人员:徐海东不光要当大将,还必须排在第二位。

不止滴水之恩,回报的也不止涌泉啊!

具有代表性的王树声

王树声最耀眼的时期是土地革命,曾是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但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都没有什么出众的成绩。

这并非中央没给机会,只是他都没把握住。1944年夏,延安派出一支部队挺进河南,与当地的皮定均“豫西抗日先遣队”会合,建立豫西根据地。毛主席亲自点将,让王树声当领头人。

只要他能好好发展、扩大革命势力,那说不定也可以发展出一个战略区。

然而,王树声在收编土顽军队时急于求成,没有进行过甄别,且国军的策反渗透,他也没能及时察觉,导致发生了惨痛的“豫西事变”。

当时已接受八路军改编的独立第7旅旅长上官子平,在渑池县与军统联络好后携手反叛,大肆捕杀八路军和地方党委派去的干部。

该部的叛乱,迅速引发连锁反应,陕县警卫中队长周自涛、渑陕独立大队队长史汉三、洛宁县独立第八旅旅长郭连杰也公开倒戈,迫使我军暂时退出了豫西。

此次事变导致八路军派去改造的人员基本不幸牺牲,光是排级以上的军政干部就有133名被杀害,这些都是毛主席亲自从延安的学校里挑出来的,大部分还是老红军。

本来主席是想王树声带着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没想到却收获了这样的结果,一次历史机遇就此擦肩而过。

即便出现这么大失误,中央还是没有放弃王树声。中原突围时,王树声率1纵等部向西南方向突围,吃尽苦头后在武当山以北的房县一带落脚,开始建立鄂西北根据地。

此时他仍大有可为,麾下的1纵和江汉军区战斗力都比较强,且国军暂未调动大量部队来攻。

王树声凭借手里的力量大胆发展,说不定能吃掉敌人的一些二线部队、打几个漂亮的歼灭战,这样根据地的形势就会完全不一样。

可惜王树声担心部队集中目标太大,就只敢以团为单位分散行动,这种小打小闹最多只能伤及皮毛,影响不了大局。一旦敌人腾出手来,我军就麻烦了。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鄂西北根据地越打越小,王树声急得高血压发作,无法正常指挥,最终只能进行分兵,自己带着主力转到外线,留一少部分继续打游击。

第二次机会,再度错过。此后,王树声基本没能再统帅野战部队,发展相对来说显得籍籍无名。

如果论战功,王树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没有代表战绩;

如果论职务,52年王树声只被定为正兵团级,54年前都只担任湖北军区(二级军区)司令员,看起来的确不太符合大将的标准。

但王树声也有优势——即资历和山头代表性。红四方面军作为三大主力之一,在大将中起码要有个代表,虽然徐海东出自红四,但他在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是红25军的代表。

其他的要么完全够不着大将标准,要么就是跟李先念等人一样转政了,看来看去,也就王树声这个昔日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最合适。

中央也知道一个二级军区司令员被授大将有些不妥,所以在1954年特意将王树声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并负责筹建解放军总军械部,同年的国防部七位副部长,只有王树声一人出自红四方面军,这就是在为后来的授衔做准备。

55年大授衔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并非单论战功。就总体而言,即便徐海东、王树声有些时期不抢眼,但他们被授大将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18 阅读:4773
评论列表
  • 2024-09-14 14:12

    好在那时候这些老一辈都不太看重这些荣誉待遇

  • 2024-11-22 09:35

    如果按长征前各方面军实力评军衔,中央红军10.6万,四方面军10万,二方面军1.7万,那么,总部一位元帅,一方面军5位元帅,四方面军四位元帅,二方面军一位元帅,应该合理吧!一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2万,四方面军八万,二方面军1.7万,考虑到杀出重围留下来的都是精华,老将围攻中央红军兵力远超四方面军、二方面军,所以,总部一位元帅,四方面军六位元帅,中央红军两位元帅,二方面军2位元帅,合理吧!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剩下7千,接收了徐海东、刘志丹部扩充到3万红军,四方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二方面军剩下1.5万。这时总部两位元帅,一方面军四位元帅,四方面军三位元帅,二方面军2位元帅合理吧!西路军失败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直接又丢了两个帅位。抗战时期,新四军崛起,成就了陈毅元帅,115师成绩最优出了3位元帅,120师表现平平出了一位元帅,129师虽说晋冀鲁豫地盘最大战力最优,但是这是和八路军总部一起创造的,因此129师出了2位元帅,总部出了3位元帅。解放战争四方面军大放异彩,应该给四个元帅,粟裕表现优异,三野应该给2个元帅,一野应该一位元帅,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但是功劳大应得两位元帅,直野得一位元帅

  • 2024-09-17 16:21

    如果以资历,各种山头来论徐海东应该是元帅,从资历上说,当年老蒋悬赏的赏格徐海东与朱毛贺龙徐向前等并列的,以山头论刘志丹牺牲后唯一能代表陕甘根据地的只能是徐海东了,以能力来论的话他带领的红军是唯一经长征反而变强的,常胜将军韩先楚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只是伤病耽误了他的战功(从38年开始就卧病在床,缺席了大部分的抗战及解放战争),评大将军衔可惜了

    建光 回复:
    当然可惜了,他的身体要是稍微健康点,以他的用兵水平及能力,在解放战争中绝对能独当一面,那就妥妥的元帅军衔
    天空 回复:
    王树生,陈庚是师长时(当时没有没军)徐海东刚刚提升团长。

追梦的年

简介: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